①药品辨义识语:原在目录之后,且无标题。今移至目录之前,根据文义增加此标题。
顾焉文 ② 曰:“今人大凡四民 ③ 不就,计习于医,以及羽流 ④ 、释子,不安本位者,咸窜业于斯,通都之市,悬壶者载道。概欲务趋简易,不乐博搜,或诵病症之歌括,记汤头之口诀,以为道在是矣。又有时遭丧乱,士子不屑功名,亦往往借医糊口,大都亦浮猎《脉经》,略明物理,遽欲妄操司命之职,至如《本经》《别录》 ⑤ 、甄权 ⑥ 、李杲 ⑦ 、日华 ① 诸书,暨昭代 ② 名家发明、注疏等集 ③ ,皆蔑焉罔闻,藐视轻忽,以为此其迂者耳。于是治病,先自茫昧,将何所挟持,以为缮生救死之本耶?”
②顾焉文:顾元交,字焉文,江苏毗陵(今江苏武进)人,清代医家,辑有《本草汇笺》。
③四民:士、农、工、商。
④羽流:指道人、道士。
⑤《本经》《别录》:指《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原书早佚,佚文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名医别录》约成书于汉末,是秦汉医家在《神农本草经》一书基础上补记药性功用及新增药物品种而成。
⑥甄权:唐代医家,撰有《药性论》。原书已佚,佚文见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中。
⑦李杲:金代医家,字明之,号东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撰有《脾胃论》《兰室秘藏》《药性赋》《医学发明》《内外伤辨惑论》等。
①日华:指日华子,五代人(一说宋代人),撰有《大明本草》(又称《日华子诸家本草》)。原书早佚,佚文散见于《证类本草》等书中。
②昭代: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常用以称颂本朝或当今时代。
③发明、注疏等集:指明代皇甫嵩《本草发明》、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等书。
“予曾谓历代名医俱各有得手处,近如王损庵 ④ 从《内经》得手,缪仲淳 ⑤ 从《本草》得手。曾读损庵之论本草曰:‘勿看主治。’曰:‘不看主治,又何以知药性也?’曰:‘天岂为病而生药哉?大抵草木得气之偏,人得气之全,偏则病矣,以彼之偏,辅我之偏,医学所由设也。’ ⑥ 盖《内经》、药理两造其极,仲淳《经疏》之旨,九如《化义》之奥,先生早已数语尽之。每见有精于药理者,稍通经义,用药中病,即同游刃。假令《灵》《素》之书日攻,而藐视本草为粗学,与之空谈,真能夺席,及夫临症,下手即讹。可见药理之不可不参验其体、色、性、味,‘考其何时苗,何时花,何时实,以何时萎,则知其禀何气而生。凡见某病,为何气不足,则可以此疗之矣’ ⑦ 。(《灵枢·邪客篇》论不得卧者,因厥气客于脏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治之以半夏汤。夏至而后一阴生,半夏茁其时,则知其禀一阴之气而生,所以能通行阴之道。五月阳气尚盛,故生必三叶,其气薄,为阳中之阴,故能引卫气从阳入阴。又其味辛能散,阳跷之满得泄,故饮之而阴阳通,其卧立至矣。李明之 ① 治王善夫小便不通,渐成中满,是无阴而阳气不化也。凡利小便药,皆淡味渗泄为阳,止是气药,阳中之阴,所以不效。随处以禀北方寒水所化,大苦、寒、气味俱阴者,黄柏、知母,桂为引使,为丸投之,溺出如涌泉。盖此病惟下焦真阴不足,故纯用阴中之阴,不欲干涉阳分及上、中二焦,故为丸,又令服之多也。《本草》何曾言半夏治不得卧,黄柏、知母利小便哉?若据主治而觅药性,亦何异刻舟求剑也。) ② ”
④王损庵:王肯堂,字宇泰,号损庵,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明代医家,曾任翰林院检讨等官职,撰《证治准绳》《医论》《医辨》等,并辑有《古今医统正脉全书》。
⑤缪仲淳:缪希雍,字仲淳。
⑥“勿看主治”至“医学所由设也”:语本王肯堂《郁冈斋笔麈》卷一。
⑦“考其何时苗”至“则可以此疗之矣”:语本王肯堂《郁冈斋笔麈》卷一。
①李明之:李杲,字明之。
②“《灵枢·邪客篇》论不得卧者”至“亦何异刻舟求剑也”:语本王肯堂《郁冈斋笔麈》卷一。顾元交《本草汇笺·总略》“论治病宜通本草之原”条引用王肯堂此语。
“据损庵之言,以主治而觅药性,犹落第二义。仲淳既知药性本原,何不全提最上之旨,而又以主治逐节疏之,虽开后学悟门,实多此一番落索,印定后人眼目耶?今贾君之《化义》,可谓争上流而不争下流,青出前人矣。呜呼!州都之广,山川之奥,怀才抱道者,固不乏人,见知于世,亦有幸不幸焉。” ③
③“顾焉文曰”至“亦有幸不幸焉”:此三段文字,语本顾元交《本草汇笺·总略》“论治病宜通本草之原”条及“论药体色气味形性能力条别”条。
焉文又曰:“每质之诸青囊家,未有不以简而忽之。” ④ 然不知其精义入神之妙,直追往圣。或者已深达其妙,秘为独得,不欲彰其善,而反嫌其略,亦未可知。“即遍访渠同乡,亦罕有知者,不知其书,并不知其人。” ⑤ 予故不但不忍为己私,更补其所未备,日于诸学人搜采前贤名论,增辑《机要》 ① 。要知知其一说而不其又有一说,会而观之,急为表章,公之宇内,务期必先无误于世,庶使业是术者,知药理之如是,非可苟焉。至于事亲保身者,亦不为庸工所惑矣。
④“焉文又曰”所述,语本顾元交《本草汇笺·总略》“论药体色气味形性能力条别”条。
⑤“即遍访渠同乡”至“并不知其人”:此亦为顾元交之语,语本顾元交《本草汇笺·总略》“论药体色气味形性能力条别”条。
①《机要》:指明代李中梓《本草通玄·用药机要》,尤乘《药品辨义·用药机要》对其有所增补。
康熙辛未新正 ② 八日,无求学者尤乘识
②新正:指农历正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