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子宫韧带的解剖及功能

子宫由主韧带、骶韧带和圆韧带维持正常体位,保持正常生理功能(见 图4-3 )。当宫颈发生癌症时,宫颈癌向宫体方向蔓延的概率极小,主要通过主韧带和骶韧带向宫颈周围局部浸润蔓延,无论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或是根治性宫颈切除术,均以相同的标准切除这些韧带,达到肿瘤安全性要求。此外,这些韧带内穿行的血管、输尿管、神经又是保留患者生理功能的重要组织。

一、子宫主韧带

子宫主韧带(cardinal ligament of uterus)最早由Savage于1870年提出,它起于子宫颈,位于两侧子宫阔韧带基底部下方,由结缔组织构成,延伸至盆侧壁,对子宫起最主要的支持作用,维持子宫正常位置,预防脱垂。对于主韧带的命名、起止点、结构功能等学术上一直争议不断。主韧带也被称为子宫旁组织(parametrium)(现在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在关于宫颈癌手术范围的描述已将“主韧带”改成“宫旁组织”)、子宫颈旁组织(paracervix)、宫颈横韧带(transverse cervical ligament)、马肯罗特氏韧带(Mackenrodt ligament)等,连于子宫颈与盆壁之间,呈扇形,向下与盆膈上筋膜相接,由上方脉管部和下方神经结缔组织部构成。其中脉管部包含子宫动脉和子宫静脉(子宫浅、深静脉)组成,走行方向与主韧带平行,且在其下方距宫颈旁2~3cm处,有输尿管自上而下纵向穿过,形成“桥下流水”。Range等通过对尸体标本研究发现 [15] 主韧带起始于髂内动脉水平,到达宫颈和阴道的侧缘,其本质是包裹着血管和盆丛神经的肠系膜样结构的网状结缔组织。Samaan等解剖38具尸体标本后报道 [16] ,主韧带近端连接在盆侧壁三角形区域内,顶点位于髂内动脉第一分支子宫动脉,后方为臀下动脉,前方为髂内动脉前干,底部连于肛提肌群;而远端连接在宫颈的侧面构成宫颈周围筋膜环,并在宫颈后侧与骶韧带融合形成主骶韧带汇合体(cardinal-uterosacral confluence,CUSC)。研究者测量了主韧带的长度平均为10.0cm,以输尿管穿越点为标记将其分为末段(宫颈段)、中间段、近段(骨盆段)。Chen等 [17] 通过影像技术清楚地显示出主韧带在盆壁髂内血管起始部周围的起始点,并向内侧走行连于宫颈和阴道上部,最后与宫骶韧带纤维混合,形成CUSC。同样,通过组织结构分析及三维成像建模,也有研究报道主韧带和子宫骶韧带在子宫颈和阴道上段合并汇聚,在距宫颈外侧面2.0cm处相互融合,形成一独立结构。在组织学水平上,Zhang等研究发现正常引流宫颈组织的淋巴管主要分布在主韧带,并分为外、前、后三条淋巴通路 [18] ,另有部分淋巴管分散分布在子宫骶韧带的宫颈侧,偶见于膀胱子宫韧带。

二、子宫骶韧带

子宫骶韧带(uterosacral ligament of uterus)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起自两侧宫颈阴道结合部(宫颈内口和/或阴道后壁上1/3的背侧),弧形向后绕过直肠的两侧,呈扇形延伸至骶髂关节的宫骶腹膜褶皱止于骶骨前面(并未直接连于骨面),向下延伸至第三骶骨或骶尾关节水平,向上可延伸至第二骶骨或第一骶骨水平。此韧带由内层(浅层)和外层(深层)两部分构成,表面盖以腹膜,形成弧形皱襞为直肠子宫襞。其内层主要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外层中包含腹下神经,经由骶韧带到达盆腔内脏器官。Vu等通过解剖尸体标本 [19] ,测量了骶韧带的总长约为12.0~14.0cm,并在解剖学上将其划分成宫颈段(2~3cm)、中间段(3~5cm)、骶段(5~6cm)。Butler Manuel利用神经特异性抗体和免疫组化成像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分析了骶韧带中由腹膜被覆的浅层和含神经成分的深层,进一步明确了浅层主要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构成,而深层含有丰富的交感神经纤维(感觉/痛觉纤维)和少量的副交感神经纤维 [20] 。Chen等通过免疫组化染色 [21] 定位了交感神经主要集中在骶韧带的深部,且愈靠近宫颈端神经纤维数量愈密集,并推测神经是从骶骨下行至宫颈。此外,骶韧带中还含有大量与神经伴行的中、小、微动静脉,及由骶韧带内侧面向外侧面分散的淋巴管。Zhang等 [18] 解剖了9具尸体的骶韧带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证实了宫颈周围支持韧带中淋巴组织和神经的分布,且主要为交感神经,由腹下神经经骶韧带外侧面下行至宫颈旁组织。

三、子宫圆韧带

子宫圆韧带(round ligament of uterus)全长12~14cm,为一对长条状圆索,由血管、神经、纤维结缔组织和来自子宫的平滑肌组织组成( 图4-4 )。起于子宫外侧缘宫角处、输卵管子宫口的前下方,在子宫阔韧带前层覆盖下,由内向前外跨过髂外血管,沿盆腔侧壁经内环出腹部,与圆韧带动脉、腹股沟神经伴行穿腹股沟管终止于阴阜及大阴唇上部之中,维持子宫前倾姿势。Honor等在解剖的1 064例无临床或病理意义的手术标本 [22] 中,在子宫圆韧带的近侧残端发现了30例(2.8%)存在非肿瘤性成熟横纹肌(即横纹肌的异常增生),这种正常女性胎儿时期就应该退化消失的横纹肌细胞发生了偶发异常持续分化的现象,目前尚无相关报道进行解释。此外,子宫圆韧带的张力会影响子宫前倾前屈位,特别是妊娠和分娩使得子宫圆韧带的张力减弱后,可能引起女性子宫脱垂、不孕不育症等疾病的发生。Ozdegirmenci的研究发现 [23] ,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子宫圆韧带与非脱垂妇女相比,其胶原蛋白和肌肉含量显著下降,即子宫圆韧带平滑肌含量的降低是子宫脱垂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Martins通过对15例健康的女性尸体进行了韧带单轴拉伸测试 [24] ,结果显示子宫圆韧带的最大刚度和最大应力都小于子宫骶韧带;而在Rivaux的盆腔韧带的生物力学性能 [25] 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评估测试结果显示,子宫圆韧带的强度优于子宫阔韧带,仅次于子宫骶韧带。Smith等利用类固醇激素受体定位于平滑肌细胞核的特点,对绝经前后妇女的子宫圆韧带标本中的雌孕激素进行了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26] ,结果显示子宫圆韧带受激素水平的影响,在怀孕前后和停经期间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变化。因此,我们在RT手术时往往尽可能完整保留子宫圆韧带,而不是切断后再缝合上,主要为保持血供和子宫正常体位,以提高术后妊娠率。

图4-4 子宫圆韧带走向及横断面

四、子宫阔韧带

子宫阔韧带(broad ligament of uterus)是来源于腹膜的一个双层褶皱,连接子宫的外侧部分直达盆侧壁。阔韧带分为子宫系膜、输卵管系膜和卵巢系膜。在阔韧带中子宫系膜占绝大部分,即整个子宫表面向两侧延伸至盆壁。输卵管系膜是覆盖在两侧输卵管上的腹膜褶皱,卵巢系膜是连接每个卵巢前部和阔韧带后部的褶皱。卵巢系膜并不覆盖每个卵巢的整个表面,但有助于保持其在骨盆内的位置。阔韧带是连接女性盆腔器官的重要系膜,包含了卵巢、输卵管和子宫的供血血管。阔韧带虽然有助于支撑子宫和维持其在盆腔内的位置,但不能作为子宫的主要支撑。 ATS5YbWWC3tBQAqnoSOu5pmcIs/wbcP0IJkMBbAwVZ8bWQBq2nqE9Do2OCKGd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