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应用腹腔镜的基本原则

一、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随着腹腔镜操作技术的提高和手术器械的改良,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大,相对禁忌证范围在不断缩小。目前,小儿外科,特别是小儿泌尿外科的盆、腹部疾病,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已基本与传统开放手术相当。小儿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主要应用于诊断、切除和重建手术,诊断性手术主要是腹腔探查,如明确性别发育异常、探查触诊不到的睾丸、评估分期等;切除手术主要包括肾切除术、肾上腺切除术、睾丸切除术等;重建手术是通过改变尿路从而达到接近正常的解剖位置或功能,比如肾盂成形术、输尿管再植术等。

对婴幼儿、儿童和青少年腹腔镜的禁忌与其他外科手术相同。绝对禁忌证包括心肺疾病,未矫正的凝血异常和败血症。因功能性或器质性梗阻导致肠管过度膨胀的患儿,腹腔镜操作可能会因腹腔空间过小而难以进行,实行需谨慎。既往曾接受过腹腔或腹膜后手术的病例也须仔细评估,因为接受过腹腔手术的病人,可能存在肠管与腹壁粘连,或手术野有瘢痕组织,会增加放置套管针以及分离时造成损伤的机会。腹腔镜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尚未明确,虽然腹腔镜已经在肾透明细胞癌的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中应用,但其在肾母细胞瘤以及神经母细胞瘤中的应用还存在争议,腹腔镜手术易出现肿瘤组织的分离破溃从而影响病理分期,大的肿瘤需要扩大切口取出,除此之外,肿瘤脆性导致肿瘤在取出时容易破裂,也限制了腹腔镜的应用。

二、腹腔镜手术的术前准备

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病毒检测、心电图和胸部X线检查等。术前泌尿系感染者需行尿培养及药敏试验,并使用敏感抗生素。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泌尿系B超、磁共振尿路成像(MRU)、计算机体层摄影尿路造影(CTU)和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等检查证实诊断。术前一晚进食流质饮食,术前灌肠排空粪便,必要时留置胃肠减压管及尿管。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三、腹腔镜手术的入路

腹腔镜手术入路包括经腹腔或腹膜后途径。选择何种方式取决于手术部位和外科医师的经验。经腹腔途径手术操作空间大,解剖标志明显,显露清晰,操作相对简单,但游离范围大,术后发生肠道并发症的机会多。经腹膜后途径对腹腔脏器干扰轻微,减少了胃肠反应及术后腹腔感染和粘连的机会,但手术空间较小,对操作技术要求高。

(一)经腹腔途径
1.体位

上尿路手术患儿通常采用患侧抬高成45°~70°的斜卧位,重力作用有利于腹腔内肠管等脏器向健侧移位,更好地暴露结肠旁沟和手术视野,显示屏放置于手术台患侧,术者位于健侧。这种体位用于大部分肾脏手术,如肾切除术、重复肾切除术、肾盂成形术以及其他重建手术。对于盆腔中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手术,可将患儿置于床尾,年龄较大的患儿可以平躺于手术台正中并且将骶骨垫高使骨盆抬高。术者通常位于健侧,显示屏置于手术台尾部。

2.套管的置入

气腹的建立包括开放式和气腹针式,一般选择脐窝处,根据置入套管大小,沿脐窝边缘弧形或脐正中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提起筋膜和腹膜切开直视下放入套管或穿刺气腹针建立气腹后穿刺置入套管。气腹形成后,在腹腔镜观察下置入第二、三个套管,使用尖端带保护装置的套管会增加手术安全性。一般情况下,套管本着以病变为中心的“菱形法则”放置,即镜头正对着病变中心,入镜点与病变点的连线为菱形的长轴,两个操作孔套管取位于腹腔镜戳孔的两侧,分别插入手术操作器械。随着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操作套管的放置更接近观察套管,如肾盂成形术操作套管可放置于脐的上下端或经脐部放置Triport通道,从而达到更微创的手术效果。

3.悬吊技术

良好的视野暴露对完成小儿腹腔镜手术极为重要,采用经腹壁悬吊缝合方法可有效起到组织牵引和术野暴露目的,甚至可以代替辅助器械,此法简单易行,费用低廉,同时也可减少套管的放置数目,更能体现其微创手术效果。肾盂成形时可经侧腹壁穿入带针缝线入腹,缝挂扩张肾盂悬吊固定,有助于肾盂输尿管成形的操作。

(二)经腹膜后途径
1.体位

通常采用健侧卧位,腰部垫高,以使肋间隙尽可能扩大,方便操作。术者通常位于患儿背侧,显示屏置于手术台头部。

2.套管的置入

首先于腋中线髂嵴上1~2横指处切开,在腹横筋膜与腹膜后脂肪间分离出腹膜后间隙,放入灭菌手套自制水囊,依年龄不同,注水300~500ml扩大腹膜后间隙,然后在此切口放入套管,建立腹膜后气腹,置入腔镜。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在肋下缘与腋前线、腋后线交叉点处,穿刺两个套管,置入器械操作。

(三)经膀胱途径
1.体位

患儿采用双下肢外展的改良截石位,年龄较小的患儿横向放于手术台上,较大的患儿放于手术台末端,骶骨垫高。用固定带把患儿固定于手术台上。腹腔镜设备位于患儿的左侧,术者位于患儿的右侧。

2.套管的置入

助手先使用膀胱镜检查膀胱并确定输尿管开口大小、形状及数目,并用二氧化碳充盈膀胱。术者在膀胱镜直视下用缝线横穿腹壁膀胱,将膀胱壁悬吊固定到腹壁上,在脐下腹中线穿刺插入第一个可固定型套管。同样在膀胱镜直视下,将两侧套管穿刺进入膀胱的前外侧壁并固定,但不要太靠近输尿管开口。三个套管所选位点可以根据患儿的体型而改变,年龄较小的患儿,膀胱位置较高,放观察套管时应更靠近脐部,年龄较大的患儿,膀胱位于骨盆较深位置,故观察套管应更靠近耻骨。

(四)结束腹腔镜操作

气腹在高压状态下可止血,结束腹腔镜操作时须降低气腹压力检查有无出血。套管也可阻塞腹壁出血,故应在直视下,取出套管,并缝合套管穿刺孔,以免术后出现腹壁疝。取出最后1个套管针前,须放出腹腔内二氧化碳。缝合脐部切口时注意避免损伤肠管。

(五)小儿腹腔镜的优势及特点

小儿腹腔镜的优势与成人腹腔镜的优势基本一致,包括:手术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瘢痕不明显,切口美观;腹腔镜对手术视野的放大作用,使手术者在镜下可以更精准地分离、止血、结扎和缝合操作;观察腹腔更加全面,可同时处理上、下腹部的病变且能暴露常规开腹手术难以暴露的部位,如膀胱后区等;便于教学和留取资料。

小儿与成人胸、腹腔镜外科技术的不同之一是多涉及精细的重建吻合操作技术(如腹腔内缝合、吻合及打结技术),医生培训时间长、成长慢。根据小儿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腹腔镜手术与成人有着显著的不同。小儿腹腔小,操作空间小,为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空间,应充分进行术前准备,包括胃肠减压,导尿,必要时术前清洁灌肠,以缩小胃肠及膀胱体积。术前尽量避免结肠镜检查,避免小肠积气。

与成人相比,小儿腹腔脏器体积小、质量轻、质地柔软,可适当采用经腹壁缝线悬吊、牵引等方式帮助暴露手术视野。小儿肝脾偏低,膀胱偏高,前后腹壁之间距离小,进入Trocar时需加倍小心,避免意外损伤。第一个Trocar最好采用开放式方法放置。小儿以腹式呼吸为主,血压低,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压力要适当,不要超过12~14mmHg,婴幼儿要在8mmHg以下。 sBTW6mMTpcJVMV1stRlvektAR63Okz9B6tgq8GkXXZGuQ2c6nzRGUeW4bORSxsn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