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是人体最重要的结构之一,除了完成许多粗大功能外,还参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精细活动。通过手的触摸可以获得物品的材质、质感等信息;通过手部动作可以表达安抚或鼓励等情感以及交流思想(如:同意、否定、告别、赞扬等)。用手指的屈伸、对指和抓握等功能可以完成取物和操作活动。手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交流、工作、学习和休闲等活动。手功能障碍的作业治疗是指依据患者上肢和手的不同功能状态,在全面、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实施作业治疗。根据应用角度、实施方式或依托媒介的不同,可大致分为常规作业治疗方法,如体位摆放、主被动运动、压力治疗、贴扎技术、感觉重塑训练等;依托物品或工具的方法,如计算机辅助技术、矫形器应用、康复机器人等,从关注个人功能到环境功能的环境改造方法等。
这里主要侧重描述手功能障碍的原因及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根据损伤情况及来源的不同,手功能障碍的原因可大致分为周围神经损伤(如桡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等),中枢神经损伤(如脑卒中、脑瘫、脑外伤后手功能障碍),以及其他原因(如乳腺癌术后手功能障碍)。
上肢和手的功能占据全身整体功能的很大比例,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中有多项评分与上肢和手功能直接相关,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深远影响。不同原因的手功能障碍具有不同的日常活动表现,不同功能障碍如感觉或运动功能又对患者产生不同影响。
周围神经损伤所致手功能障碍常具有典型的表现,如桡神经损伤的“垂腕征”、尺神经损伤的“爪形手”、正中神经损伤的“猿手”等因典型的肌肉功能下降而导致某些特定功能动作完成效果下降或不能完成,影响如握杯喝水、旋转瓶盖、扭转钥匙、提物品等日常生活动作,另外还由于神经损伤导致相应支配皮区感觉障碍,出现感觉下降、感觉缺失等,从而容易造成日常活动中手部二次损伤。
中枢神经损伤所致手功能障碍则可能具有软瘫、硬瘫等不同肌张力情况或者处在不同功能分期的状态。较为经典的方法可将手功能障碍情况划分为实用手、辅助手以及失用手三大表现,分别对应其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患手的功能体现。实用手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较好使用并发挥双手的功能,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辅助手指患手不能发挥功能,但能辅助健手实现整体功能;失用手则指患手已经缺失单独使用或辅助健手的功能,无法实现功能的手,该情况将较大程度地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其他原因,如乳腺癌术后手功能障碍则不同于周围神经损伤或中枢神经损伤的情况,它可能带来疼痛、关节粘连、麻木、肿胀等多种症状或体征,这些表现也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如疼痛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关节粘连影响患者功能动作的有效实现,麻木影响患者的感受甚至情绪与精神状态,而肿胀则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活动及美观等。
(贾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