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不是药,安全无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误解,绝对安全的保健食品并不存在。保健食品要按照标签说明书的要求量进行服用,如果长期摄入过多,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甚至中毒。举个例子,保健食品中最常见的产品就是维生素类补充剂,我们都知道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但是由于每个人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身体状况不同,是否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需要补充哪种维生素、需要补充多少剂量的维生素可能都会因人而异。即使是安全性较高的维生素C,如果自身并不缺乏,或者补充一段时间后已补足,此时继续服用可能会过量,产生腹泻、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等副作用。所以说每种保健食品都有规定的服用剂量,不是说补充得越多越好,服用时间越长越好。
选用保健食品时,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补充剂量,不可过量补充,否则不仅达不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还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例如:过量补充维生素A,会导致体内维生素A蓄积中毒,可能引起恶心、脱发、皮肤干燥脱屑等副作用;钙、铁、锌制剂会刺激胃肠道,服用过量会使腹泻、便秘等副作用的发生风险增加;患有消化道出血、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或者具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服用纳豆激酶来保护心血管,有可能会引起出血的副作用。所以,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保健食品,并且按照说明书正确服用,不可过量,当无法自行判断时,可咨询医生或药师。
有些年轻女性为了美容养颜、延缓衰老,喜欢服用多种含胶原蛋白、抗氧化成分的保健食品。其实,这类保健食品中有些添加了雌激素,同时服用多种此类保健食品,可能会造成雌激素或其他成分摄入过多。长此以往,这些含有雌激素的美容保健食品会打乱人体正常的激素代谢,导致体内雌激素过剩,刺激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妇科病以及乳腺疾病的发生。另外,儿童的肝肾功能发育不完全、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肝肾功能的衰退,对于这两类人群,长期同时服用多种保健食品可能增加肝肾负担,造成肝肾功能损伤,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肝肾器官的中毒和衰竭。
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基础病较多,会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因此,在服用保健食品时要注意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比如:我们知道鱼油有利于预防和缓解心脑血管疾病,但是在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西药期间使用鱼油,会增大患者的出血风险。保健食品中如果含有银杏成分,和某些止痛药合用还可能引起脑出血,与利尿剂合用会使血压上升。含维生素E的保健食品也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否则可能增加出血风险。有过敏性疾病如鼻炎、湿疹的患者在吃蛋白粉时要注意,蛋白粉能影响抗过敏药的疗效,要注意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在服用降压药或降糖药期间,如果同时服用一些辅助降压或降糖的保健食品,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或血糖发生变化。因此,对于心血管功能、肝脏功能、肾脏功能等方面有问题的人群要注意,最好询问医生之后再服用保健食品。在服用期间应注意身体变化,一旦身体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就医。
为了保证安全,我们在服用保健食品时,一定要科学、合理。最好先去正规的医院进行健康评估和检测,再根据身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服用保健食品,这样既能满足自身营养所需,又不会因为服用过量给身体带来负担。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卢熠、董丽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