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老年综合征的康复护理

一、抑郁

老年抑郁综合征(depression syndrome in the elderly)(以下简称“老年抑郁”)是泛指发生于老年期(≥60岁)以持久情绪低落、沮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理疾病,包括抑郁症、抑郁障碍、抑郁发作等多种类型,属于情感(心境)性精神障碍。据研究报道65岁以上老年抑郁发病率为10%。

(一)睡眠护理

睡眠障碍是抑郁症老年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老年人应保证合理的休息和睡眠。鼓励老年人白天参加娱乐活动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尽量减少白天睡眠时间,晚上不看紧张刺激电视节目或书籍,不剧烈活动,入睡前给予热牛奶、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必要时遵医嘱给予安眠药。创造舒适安静的入睡环境,保证老年人充足睡眠。

(二)饮食护理

抑郁常导致老年人食欲减退,有的老年人因厌食或自罪观念而拒食,易出现营养不良,故应加强营养。多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少食多餐,注意选择老年人喜爱的食物,烹调食物尽量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以增进食欲,必要时鼻饲或静脉营养。

(三)用药护理

因抗抑郁治疗用药时间长,有些药物有不良反应,老年人往往对治疗信心不足或抗拒治疗。社区护士要耐心说服、督促老年人遵医嘱服药,并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四)安全护理

提供安全环境,严防自杀。凡能成为老年人自伤的工具都应严加管理:妥善保管药物,避免老年人一次性大量吞服造成急性药物中毒;对有强烈自杀企图的老年人要有专人24小时看护,必要时给予约束。

(五)心理护理

进行心理疏导,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中的不良事件,认识其生存价值,乐观对待生老病死及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改变消极被动的生活方式。设法阻断老年人的一些负性思考,通过帮助老年人回顾其优点、长处及成就来增加正向看法,以积极乐观心理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改变老年人的消极状态,重树生活的信心。

(六)健康指导

向老年人及其家属介绍抑郁症相关知识,说明坚持服药和定期门诊复诊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帮助老年人管理药物并监督其按时服药。鼓励子女与老年人同住,提倡精神赡养,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照顾,同时要在精神上给予关心。指导家庭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关心照顾,老年人要学会倾诉,而子女要耐心倾听父母的唠叨,经常与父母聊天,主动慰问老年人。鼓励老年人按照自己的志趣培养爱好,参加一定限度的文娱、体育、劳动等社会活动,丰富自己的日常生活。

二、跌倒

跌倒是指从平地行走时或稍高处摔倒在地,多见于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据报道,65岁以上居家的老年人中,男性有21%~23%,女性有43%~44%曾发生过跌倒。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发生率也增加。跌倒不仅常导致骨折、软组织损伤、脏器损伤,还易引起老年人严重的心理创伤,惧怕站立、行走,自我限制活动,生活不能自理,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尤其因跌倒而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往往易引起并发症——压疮、肺炎、尿路感染等,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一)跌倒的危险因素评估(表2-6-1)

1.静态平衡试验

首先让老年人睁眼、双脚分开站立,在使之闭眼,看能否站稳;然后让老年人双脚并拢,在睁眼、闭眼不同情况下,看能否站稳。

2.动态平衡试验

先让老年人坐椅子上,再让其起立、步行,令其转身步行后坐下。观察老年人起坐动作,行走姿态、步行速度。如坐起不稳,行走躯体前倾,提示其容易跌倒。步行速度小于50cm/s提示有平衡障碍。

3.观察“止步交谈”现象

“止步交谈”指行走中与人交谈时,会不由自主地终止步行的现象。老年人出现“止步交谈”,提示其有跌倒的危险。

4.其他因素评估

包括地面、家具、光线、卫生设施、楼梯、衣着、活动形式等方面,评估其是否有可能会导致老年人跌倒。

表2-6-1 跌倒评分表

注:1~7分,低风险;8~14分,中等风险;15~21分,高等风险。

(二)跌倒的康复与护理措施的实施

1.提供安全的环境

给予合适的照明;保持地面干燥、平整、无障碍;在过道、楼梯、卫生间、浴室等地安装扶手;床、椅、洗脸台、马桶、浴盆等高度适宜;卫生间有地垫、浴盆内有防滑垫;家具平稳、放置固定有序。

2.加强防护

老年人衣着要合体,选择鞋底结实、防滑的平底鞋。选择适当的辅助工具,使用合适长度、顶部面积较大的拐杖,将拐杖、助行器及经常使用的物件等放在触手可及的位置。改变体位时动作要慢,避免做活动幅度大、危险性的动作。当老年人主诉有不适感或观察到有异常变化时,要立即搀扶至床上,再做进一步处理。视力、听力差的高龄老年人,外出时一定要有人陪伴。

3.调整生活方式护理指导

避免走过陡的楼梯或台阶,上下楼梯、如厕时尽可能使用扶手;转身、转头动作要慢;走路时尽量慢走,保持步态平稳;避免去人多及潮湿的地方;乘坐交通工具时,应等车辆停稳后再上下车;改变体位应遵循“三部曲”,即平躺30秒、坐起30秒、站立30秒后再行走,避免突然改变体位;避免睡前饮水过多导致夜间多次起床如厕;避免在他人看不到的地方独自活动。

4.针对相关症状的护理

引起跌倒的直接原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与疾病有关的各种症状,所以应结合不同症状采取措施。

(1)意识障碍:

身边应随时有人陪伴,床旁加用床栏。

(2)平衡功能差:

可凭借助步器提高侧向稳定性,也可教会老年人做平衡操,通过持之以恒地锻炼以增强平衡性。

(3)眩晕:

应注意总结发病的前驱症状,一旦出现不适则立即就近坐下或卧床休息。

(4)视力下降:

最好白天外出活动,避免用眼过度,定期检查视力。

(5)听力下降:

可正确使用助听器。

(6)肌力减退:

选择适合且容易坚持的运动形式,如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等,通过锻炼提高肌力和关节的灵活性。因腰肌与人体抬腿走路关系密切,可通过骑自行车使腰肌得到充分运动。

(三)合理用药

对使用镇静催眠药、抗焦虑抑郁药、降压药、利尿药的老年人,要注意用药后的神志、动作、反应度等情况;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并注意用药后的反应,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跌倒。

(四)适当锻炼

坚持进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平衡能力、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锻炼时应避免参加剧烈活动,运动量应以健康状态为基础,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适合老年人的运动包括太极拳、散步等。其中,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健身运动,研究发现,太极拳可以有效预防跌倒。

(五)做好心理指导

老年人常有不服老,不愿意麻烦别人的心理,尤其对生活小事,愿意自己动手。故要多做卫生宣教,使其掌握自身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对于跌倒后产生恐惧心理,不敢站立,不敢走路的老年人,要耐心安慰、解释,使其树立克服恐惧心理的信心,必要时协助其站立、行走。

三、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是位于骨隆突处、医疗或其他器械下的皮肤和/或软组织的局部损伤。可表现为完整皮肤或开放性溃疡,可能会伴疼痛感。损伤是由于强烈和/或长期存在的压力或压力联合剪切力导致。软组织对压力和剪切力的耐受性可能会受到微环境、营养、灌注、合并症以及软组织情况的影响。

(一)压力性损伤的评估(表2-6-2)

表2-6-2 Braden压力危险因素评估表

注:18分最佳诊断界值,15~18分轻度危险,13~14分中度危险。

(二)压力性损伤的分期

1期:指压不变白红斑。皮肤完整局部皮肤完好,出现压之不变白的红斑。深色皮肤表现可能不同;指压变白红斑或者感觉、皮温、硬度的改变可能比观察到皮肤改变更先出现。此期的颜色改变不包括紫色或栗色变化,因为这些颜色变化提示可能存在深部组织损伤。

2期:部分皮层缺失伴真皮层暴露。部分皮层缺失伴随真皮层暴露。伤口床有活性、呈粉色或红色、湿润,也可表现为完整的或破损的浆液性水泡。脂肪及深部组织未暴露。无肉芽组织、腐肉、焦痂。该期损伤往往是由于骨盆皮肤微环境破坏和受到剪切力,以及足跟受到的剪切力导致。该分期不能用于描述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比如失禁性皮炎,皱褶处皮炎,以及医疗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或者创伤伤口(皮肤撕脱伤、烧伤、擦伤)。

3期:全层皮肤缺失。全层皮肤缺失,常常可见脂肪、肉芽组织和边缘内卷。可见腐肉和/或焦痂。不同解剖位置的组织损伤的深度存在差异;脂肪丰富的区域会发展成深部伤口。可能会出现潜行或窦道。无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和/或骨暴露。如果腐肉或焦痂掩盖组织缺损的深度,则为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

4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可见或可直接触及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头。可见腐肉和/或焦痂。常常会出现边缘内卷,窦道和/或潜行。不同解剖位置的组织损伤的深度存在差异。如果腐肉或焦痂掩盖组织缺损的深度,则为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

不可分期: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损伤程度被掩盖。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由于被腐肉和/焦痂掩盖,不能确认组织缺失的程度。只有去除足够的腐肉和/焦痂,才能判断损伤是3期还是4期。缺血肢端或足跟的稳定型焦痂(表现为:干燥、紧密黏附、完整无红斑和波动感)不应去除。

深部组织损伤:持续的指压不变白,颜色为深红色,栗色或紫色。完整或破损的局部皮肤出现持续的指压不变白深红色,栗色或紫色,或表皮分离呈现黑色的伤口床或充血水泡。疼痛和温度变化通常先于颜色改变出现。深色皮肤的颜色表现可能不同。这种损伤是由于强烈和/或长期的压力和剪切力作用于骨骼和肌肉交界面导致。该期伤口可迅速发展暴露组织缺失的实际程度,也可能溶解而不出现组织缺失。如果可见坏死组织、皮下组织、肉芽组织、筋膜、肌肉或其他深层结构,说明这是全皮层的压力性损伤(不可分期、3期或4期)。该分期不可用于描述血管、创伤、神经性伤口或皮肤病。

(三)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1.适时的体位变化

(1)侧卧位:使人体与床成30°角,并垫于软枕。

(2)平卧位:背部、膝部、踝部垫薄软枕、足底部予软枕顶住,两小腿之间放软枕。

(3)俯卧位:胸部、膝部垫于软枕。

(4)坐椅子或轮椅上:让患者每隔15分钟换体位,或每隔1小时由护士帮助换位和转换支撑点的压力。

(5)病情危重暂不宜翻身者:每1~2小时用约10cm厚的软枕垫于肩胛、腰骶、足跟部。

2.保持床单清洁、平整、无皱褶、无渣屑。

3.建立翻身卡,标明患者卧位及翻身时间、皮肤的完整性。

4.正确的翻身技巧,切勿拖拉硬拽。

(四)压力性损伤的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

1.使用水胶敷料、泡沫敷料及透明膜敷料均可以减少患者皮肤承受的剪切力从而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同时注医疗器械相关性损伤。对于压力性损伤的高危人群,可考虑在高发部位使用多层软硅胶类泡沫敷料,以强化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2.使用皮肤保护剂 对失禁患者及时清洁皮肤及使用皮肤保护剂预防患者皮肤浸渍,可减少皮肤潮湿感,皮肤发红,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

3.保护特殊部位 除保护骨隆突受压部位外,还应关注以下部位的皮肤护理:吸氧导管、鼻导管、桡动脉导管、气管插管及其固定支架、血氧饱和度、无创面罩、夹板等部位的皮肤。

4.几乎所有营养不良患者的压力性损伤都难治愈且压力性损伤患者大都营养不良。增加蛋白摄入量,渗出物中含大量蛋白,要防止发生负氮平衡;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含钙、锌等的饮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必要时鼻饲或经静脉补充营养;护士在营养方面发挥作用:估算患者热量需求;正确的鼻饲管喂养;正确护理。

四、骨质疏松

老年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变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一)活动的健康指导

根据患者病情,在医生、护士指导下适量活动,对能运动的老年人,应经常作规律的轻度负重锻炼,以增加和保持骨量。对活动受限的患者,要维持关节的功能位,加强肌力锻炼,同时注意全关节活动锻炼。每天适当的运动和户外日光照射,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在活动中防止跌倒,必要时可通过辅助工具协助完成各种活动。

(二)饮食的健康指导

指导老年人多摄入含钙和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学会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注意烹调方法,以帮助食物中钙的溶解,促进吸收,如煮骨头汤时可加适量醋。豆腐不和菠菜同时烹饪,以免钙与草酸结合形成不溶性草酸钙。避免长期高蛋白、高盐饮食,避免吸烟、酗酒、饮浓茶和咖啡等。鼓励老年人多摄入牛奶、乳制品、大豆、豆制品、芝麻酱、海带、虾米等含钙丰富的食物,以及禽蛋、肝、鱼肝油等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此外还要补充足够维生素A、维生素C及含铁的食物,以利于钙的吸收。适量摄入蛋白质及脂肪,戒烟酒,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

(三)减轻或缓解疼痛

为减轻疼痛,可使用硬板床,取仰卧位时,在腰下垫一薄枕。也可通过热水浴、按摩,擦背以促进肌肉放松。同时,也可应用音乐疗法,冥想、暗示等方法缓解疼痛。对较严重的疼痛患者,可遵医嘱用止痛剂,或肌肉松弛剂药物止痛。若并发骨折者应牵引或外科手术来缓解疼痛。

(四)用药护理

遵医嘱按时服药,并教会老年人观察各种药物的不良反应,明确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及疗程。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空腹时服用效果最好,注意不可与绿叶蔬菜一起服用,以免形成钙螯合物而降低钙的吸收;同时要增加饮水量,以增加尿量,减少泌尿系统结石形成的机会,而且还可防止便秘;使用降钙素时要观察有无低血钙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服用维生素D的过程中要检测血清钙和肌酐的变化;对于使用雌激素治疗的患者,要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乳腺检查,注意阴道出血情况,若反复出血应减少用量,甚至停药。双膦酸盐对消化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应晨起空腹服药。用200~300ml 开水送服,不可咀嚼或吸吮药片,服药30分钟内不能进食或喝饮料,也不能平卧,应采取立位或坐位,以减轻对食管的刺激。

(五)心理护理

找出老年人焦虑的根源,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让老年人适应自己的角色与责任,适应自我形象的改变。做好疏导工作。老年人常有不服老或不愿麻烦他人的心理,尤其日常生活的事愿意自己动手,因此要多做卫生宣传,使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活动能力,做力所能及的事,以免造成骨骼、关节与肌肉损伤。骨折长时间卧床会使患者消极,甚至产生悲观情绪,要经常安慰患者,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五、退行性关节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又称骨性关节炎、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退行性非炎症关节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且主要发生于负重关节。临床上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老年人退行性骨关节病绝大部分为原发性。

(一)一般护理

患者在急性发作期应限制关节活动,且以不负重活动为主,缓解期应做规律而适宜的运动,因运动可有效预防和减轻病患关节的功能障碍;肥胖老年人还要在饮食上注意调节,低脂、低糖饮食,以控制体重。

对于活动受限者,根据自身的条件及受限程度,运用辅助器材保证或提高老年人的自理能力,如厕所、过道、楼梯、浴缸外缘加用扶手或放防滑垫;床的高度要合适等。指导老年人选择前方宽大、内衬材料质地柔软的平底鞋,鞋应宽松,鞋底防滑。裙子或裤子避免过长,以免上下楼梯绊脚摔倒。

(二)运动护理

能运动的老年人每天应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因疼痛、活动受限的老年人要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保持病变关节的活动,防止关节粘连和功能活动障碍。

注意观察骨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疼痛与活动的关系。疼痛的诱因及缓解方法等;观察关节功能障碍的程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

(三)用药护理

非甾体抗炎药宜在饭后服用,以免对胃肠黏膜造成刺激,一般在炎症发作期使用,症状缓解后停止服药,防止过度用药。若用按摩、理疗等方法可缓解疼痛者、最好不用此类药物;硫酸氨基葡萄糖最好吃饭时服用,氨糖美锌片最好饭后即服或临睡前服用。

(四)心理护理

首先,安排有利于交际的环境,其次主动地提供一些能使老年人体会到成功的活动,并对其给予诚恳的鼓励和奖赏,尊重老年人,增强其信心。另外,鼓励老年人学会自我控制不良情绪。对于有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变性的老年人,鼓励其坚持正确的康复训练。让老年人认识到关节软骨老化是自然规律,合理预防可以延缓和减轻退行性变化的过程。

(五)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

介绍本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等。

2.保护关节

注意防潮保暖,防止关节受寒,尽量用大关节少用小关节;多做关节部位的热敷、按摩;避免从事负重运动。

3.指导关节活动

进行各关节的功能训练:①手关节、腕关节的背伸、掌屈、桡侧屈。②膝关节、骨四头肌伸缩活动锻炼。③肩关节外展前屈、内旋活动。

4.用药指导

定时、定量准确服药,并教会老年人学会观察不良反应。

(杨永莉 陈 杉 刘 宁) 5LEJz3HfOtAbqdtMtc2nQOf9j3u9eUTTZL1uH0/gw0Q+pxgPrTfBu0FC2VHOM3O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