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凤霞教授临床善于诊治疑难杂症,尤其注重对脾胃功能的整体调养,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医学风格:“我用‘十八反’的方子治疗月子病。附子、半夏等药材通过配伍,温中止泻,治疗拉肚子,临床效果很好。‘十八反’的方子,许多中医都在用,但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中医来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中医古籍,汗牛充栋,丰富得很。没有对古籍的全面掌握,就没有广阔的视野,就很难说了解古方,从整体上对每个患者的病情进行把握。”孙凤霞教授说。
中医古籍是临床实践的灵感源泉,“学以致用,要与临床相结合。比如说,现在很多女性有‘倒经’症状,即经期的时候,出现‘代偿性月经’‘周期性子宫外出血’,月经量少,甚至无月经,经血在子宫以外部位如胃、肠、肺、乳腺,甚至从鼻子或口中流出。我在《傅青主女科》记录的方法基础上,适当加减,用当归、白芍、丹皮等调制顺经汤,用水煎服,治好了很多例,倒经的女性吃了就好。”“女性为什么会出现‘倒经’,原因就在于‘肾阴不足,肝气上逆’。血随气行,气逆血也逆,就像河流,下游堵了,河水自然往上走。”孙凤霞教授说,她把用顺经汤治疗“倒经”的方法教给她的学生刘峰林等人,“他们一直在使用,也治好了很多患者”。
在行医过程中,孙凤霞教授根据临床经验研制出多种方剂:如胃病Ⅰ号方、Ⅱ号方、Ⅲ号方等,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孙凤霞教授“望闻问切”一个患者需要一二十分钟,有些从安徽、河南等周边地区来的患者,拿到处方后,还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孙凤霞教授就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交代,“水果、葡萄也不能吃”等都嘱咐到位。孙凤霞教授说,患者大老远地跑来不容易,“要对得起每一位患者。”孙凤霞教授常说,国医大师朱良春把“神仙手眼,菩萨心肠”当作座右铭,“医者仁心,首先就要细心,要把每一个细节向患者交代清楚,不能不耐烦。”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从孙凤霞教授身上,我们看到了“大医”朴实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