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传承有序,辨证施治

孙凤霞教授常说她很庆幸出生在中医世家,曾祖父孙华麟为清朝光绪时太医,太医院曾赠送其“世代仁术”匾额,可惜“文革”时遭到毁坏。孙华麟原籍山东泰安,在家传中医的基础上,广闻博览,针对当时北方气候干燥,肠胃病多发的实际情况,专攻脾胃功能的中医调养,形成自成一体的医学风格,创立了孙氏内科流派。祖父孙岱松生于1884年,其在自传中提到:“1893年入学(私塾),1900年学医种痘(鼻药疗法,药物制成一定剂型作用于鼻腔),1903年上牛痘学堂,徐州道台袁大化派我到邳县(现为邳州市)去点牛痘,4个月返回徐州,上(跟随)医学教员胡爱山,随学随行医。1924年聘入铜山县贫儿教养院,为院医生至1927年止,仍回家行医。”史料记载,胡爱山是20世纪初徐州名医,著有《牛痘真传》一书。《徐州市志》记载:民国时期,徐州多次疫痢流行,中医张香谷、徐蔚亭、孙岱松等均参与救治。从受道台袁大化指派去邳县“点牛痘”,到和其他名中医一起救治“疫痢”病患,在重大流行性疾病面前,孙岱松表现出了医者的担当。作为民国名医,孙岱松见证了“废止中医案”事件,并参与组织了“徐州中医师公会”,促进了徐州中医药的发展。1962年,78岁的孙岱松被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

孙凤霞教授与祖父孙岱松感情深厚,幼年时曾听祖父讲过曾祖父孙华麟于清代末年退休回到家中,经常谈起在太医院诊疗疾病的情景,主要诊疗内科杂症(脾胃病、消渴、不寐)等。孙教授说:“他常用的方剂是丹参饮、香砂六君子汤、平胃散、半夏泻心汤、化肝煎,灵活加减化裁。祖父教导我,诊疗疾病一定要辨证准确,按照中医四诊八纲分型施治。祖父在医院行医时治疗消渴病疗效甚佳,常用六味地黄汤加味:方中加生黄芪,与山药两药配伍,山药益气阴、固肾精,黄芪、山药相互协调,益气生津、健脾补气,降血糖佳;加苍术、玄参、石斛,降尿糖佳。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规律,得胃病的很多,如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病理提示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单用西药疗效不佳,不少这样的患者经西医大夫或病友推荐到我这里就诊。”

孙教授把萎缩性胃炎病理提示肠化伴异型增生的患者根据病情进行辨证分型,常用其自制的胃病Ⅱ号、Ⅲ号方加入丹参饮及祖父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治疗脾气亏虚者,方中重用黄芪20g、党参15g,以补中气,另予活血化瘀的丹参15g、三棱15g、莪术15g以消癥积、通络脉。“祖父说过,用伏龙肝(灶心土)治疗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病症,临床中如有呕吐不止的患者可用此药为引。《本草便读》记载‘伏龙肝即灶心土……具土之质,得火之性,化柔为刚,味兼辛苦。其功专入脾胃,有扶阳退阴、散结除邪之意。’”孙凤霞教授解释,伏龙肝入脾、胃经,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将其在清水中泡两个小时,之后用其清水煎药,可“温中和胃”。“‘十人九胃’,十个人里面,九个人的胃不好。这个方子让很多患者受益,有年龄大的,也有年轻的,都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有位60多岁的男同志,莫名其妙发热,他在我市几家大医院什么检查都做了,就是查不出原因,来到孙教授处就诊,孙教授四诊合参后开了一个方子,用甜茶和其他中药配伍,几服中药吃完,发热症状就消失了。孙凤霞教授说:“对这种不明原因发热,西医可能没有太好的办法。爷爷常说,用甜茶就能治好。发热的原因还是体内有毒素,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用甜茶治疗不明原因发热,我的学生们也经常使用,疗效很好。”据中医典籍记载,甜茶可清热解毒,“能防治高血压,治疗湿热痢疾、皮肤瘙痒、痈疽恶疮等症。并具有滋养肝肾、和胃降逆、润肺止咳、解困醒酒等作用。”

孙教授常说:“父亲继承了家学,记得他用川乌、草乌等和高度粮食酒一起泡的药酒,能治疗风湿和关节炎。前些年我还学着父亲泡药酒,川乌、草乌等泡半个月,一天一小盅,治好了我腿上的滑膜炎积液。”孙凤霞特别提醒:“药酒是有毒性的,不能擅自配用,一定要遵医嘱。”

孙凤霞教授常说国医大师朱良春医术高超:“朱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对《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要‘熟读成诵’,‘脉书不厌百回读,熟读静思子自知’,他说学问是世界上最老实、实在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对疑难病的诊治诀窍他更是倾囊相授。”朱良春教授提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对中医的发展,他一语中的:“经典是基础,师传是关键,实践是根本。”孙教授说:“他说‘证’和‘病’不可分割,但要灵活运用,一人一方。大部分病症是可辨可治的,关键是找到病‘证’的本质。” esuXMMlEYbXDzDZGi0GuMH2Ovnx6zqy1GtrIYlJVHoPue4R1BHk/nnJ+qrUkzF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