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80年在南通中医院进修1年,曾拜国医大师朱良春为师。朱老对学生总是循循善诱、不厌其烦、悉心指点,尽自己所能启迪后学,他教导我要熟读经典著作,将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复杂的症候群面前要厘清主次,抓住“证”的本质。他善于透过纷繁的临床表现审明主症,找到疾病的症结,立法用药,切中肯綮。跟随朱老学习,体会颇深。随朱老出诊时,面对临床病例,要做到从书写病历、四诊入手,反复体会老师的辨证思想、用药经验,包括如何抓主症、辨证分析、治法及诊疗技巧等。朱老所创的新方如“仙桔汤”等,也毫无保留地传授于我。在南通进修期间,内科陈继明、妇科姚寓晨等名医也对我悉心指导,将所创制的“清肝饮”等新方传授于我,令我受益匪浅。1981年春季,朱老去连云港开中医年会并讲学,他当时致电徐州市中医院时任院长徐福棠,请他派我参加会议,会后他老人家专门找我谈话,一再叮嘱我要下苦功,加强在经典著作方面的学习,上至《黄帝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下至清代、近代医者名家的医案、医话等,教导我一定遵循医圣张仲景倡导的“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神。朱老告诫我,中医古典医籍浩如烟海,一定要多读书。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抓住重点,吃透书中精神,融会贯通,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时只有辨证准确,审明主症,找准疾病的病因症结,立法方药才能准确到位,有的放矢,提高疗效。临床实践的检验标准关键是疗效,中医药延续数千年长盛不衰就是因为有明显而卓越的疗效。朱老还嘱咐我在平时门诊之余要注意总结各种病症类型,并结合临床实践加以提高升华。朱老还赠我《章次公医案》《虫类药的应用》两本他的著作,同时嘱我在专业技术方面要再上新台阶。饮水思源,师恩难忘,朱老在医德医风医术方面为我树立了榜样,四十多年来,朱老的谆谆教导犹在耳畔,令我受益终身。(本段内容为孙老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