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其评价工具制定

不同人群的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其评价工具并不相同,但其制定过程都是遵循基本相同的科学原则和流程,主要包括核心信息制定、评价工具建立、验证性测评三个步骤,如图 1-3-1 所示。

图1-3-1 营养素养评价工具制定流程

2019年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牵头成立“中国居民营养素养核心信息与评估工具项目组”(简称营养素养项目组),项目组成员涵盖营养学、健康教育与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儿少卫生和妇幼保健学、老年医学、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分别来自大学、科研机构、健康教育机构、行业学会和社会团体、行政管理部门(卫生、教育)、国际组织等,遵循科学原则和流程制定了适用于不同人群的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及其评价工具,并进行了信度、效度评价和验证性测评。这是国内首个不同人群营养素养的系统研究,项目组还配套开发了评价工具的线上应用程序。

一、核心信息制定

以“营养素养/食物素养+不同人群”作为关键词,检索中英文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CNKI、万方等)自 20世纪 90年代至2022年发表的文献,并进行文献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不同人群的认知特点和主要营养问题,以及我国食物环境与饮食文化,以《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作为膳食目标,参考各人群健康素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等共识性文件,依据本书第一章营养素养的概念框架,经项目组成员充分讨论,初步构建不同人群营养素养概念框架,拟定核心信息。

组建焦点小组(营养学、健康教育学以及不同人群所属学科专家),应用德尔菲法或小组咨询法对初步构建的营养素养核心信息进行专家一致性评价。编制专家咨询表,请专家对各维度及条目框架进行重要性、准确性、适用性打分并提供修改意见,并调查专家对咨询内容的熟悉程度以及判断依据等。数据回收后通过分析判断依据、熟悉程度、权威系数及专家一致性,对核心信息进行修改,之后再进行下一轮意见征集,直至专家组达成共识,最终确定营养素养核心信息条目。一般采取条目重要性得分≤3.5分且变异系数≥0.3作为排除标准,同时结合专家意见决定是否进行最终排除。

二、评价工具建立

(一)构建评价工具条目池

基于上述建立的不同人群营养素养核心信息,参考现有适用于不同(国家、生理及健康状态)人群的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的营养素养评价工具、营养知识调查问卷、健康素养评价工具等资料,初步构建营养素养评价工具的维度和条目池。

在此基础上编制不同人群营养素养问卷。每个条目设计一至多个题目,为适应不同人群的认知水平,问卷并未采用单一Likert量表形式,而是设置不同形式的题目,包括Likert-5分题、选择题、连线题、情境题等,形成初版问卷。

(二)专家及利益相关者评审

应用焦点小组法、德尔菲法对起草的初版问卷进行专家及利益相关者(营养学、健康教育、教育学、循证医学等专业人员,政府、国际组织、评价对象代表等利益相关者)评审,并依据意见整合修改,形成试用版问卷。

(三)预调查及题目筛选、可行性评价

应用初步确定的问卷进行小样本调查,参考医学量表题目筛选方法进行问卷的题目筛选。

1.问卷可行性评价

问卷的接受率和完成率达到85%以上,完成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则该评价工具的可行性良好。

2.问卷难易度及区分度评价

客观题难易度计算为答对某道题的人数除以参加测试的总人数;主观题难易度计算为该道题全体被试者的平均分除以题目满分。

3.信度评价

信度指测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一个好的问卷必须稳定可靠。通过重测信度、分半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评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重测信度:

同一问卷前后两次测量同一批被试者,计算两次得分的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一般要求达到0.7以上。

(2)分半信度:

同一问卷题目分成前后两半,计算得分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越高表示整个问卷信度越高。

(3)内部一致性信度:

采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考察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这是目前最常用的信度系数,包括总系数、各维度系数以及去除各题目后的系数。一般而言,问卷总α系数在0.6以上,则可认为问卷有可接受的内部一致性。去除某一题目后的α系数与总α系数进行比较,降低则表明该题目与问卷具有内在一致性。

4.效度评价

问卷的效度是指问卷测量的准确度和有效性,可通过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进行评价。

(1)内容效度:

通过计算问卷各维度得分与总得分的Pearson或Spearman相关系数来评价,相关性强可认为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也可由研究者或专家进行逻辑分析,评判所选题目是否“看上去”符合测量目的和要求,计算内容效度比(content validity ratio,CVR)和内容效度指数(content validity index,CVI)。

(2)结构效度:

又称架构效度,评价问卷结构是否与理论框架相符,最常用的评价方法是因子分析法,可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来评价问卷的结构效度。先以 KMO(Kaiser-Meyer-Olkin)抽样适合性衡量和巴列特球形检定(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因子(方差均应大于0.4)应与问卷条目框架相符,且公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在40%以上。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选取拟合优度的卡方检验( χ 2 / df )、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of-fit index,GFI)、调整的拟合优度指数(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AGFI)和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等指标作为评价模型拟合程度的标准。

通过预调查及题目筛选、可行性评价,形成正式问卷。

三、验证性测评

对建立的正式问卷进行不同人群验证性测评,一方面评价问卷在不同人群的信度和效度情况,进一步调整和修订问卷;另一方面了解不同人群营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下一步实施营养教育和营养改善提供目标人群和目标内容;探索人群营养素养与膳食质量及健康结局的关系,验证前期构建评价工具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不同人群营养素养评价标准(界值),即可预测人群膳食质量与健康结局的营养素养评价工具。 CoCkXycQp3yFzBYZ50XZTzQtoczIMbYtpKxhN+/MDLXRNu7e24M5ySWfVFTZf6b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