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essed 常识 -记忆 -注意测验(information-memory-concentration test,IMCT)由英国医生Blessed 和Roth于1968年编制 [1,2] ,主要用于筛查认知功能缺损,适用于老年痴呆的早期筛查。本量表是Blessed-Roth痴呆评定量表(Blessed-Roth dementia rating scale,BRDRS)的认知功能部分,最早的BRDRS还包括了功能评定量表部分,但功能评估部分目前使用较少,故此处我们只介绍认知功能部分的IMCT。
最早编制的IMCT包括29个条目,主要用于评估定向、记忆和注意力。定向方面问题包括人物(本人姓名、年龄)、时间(测验时的钟点、上午/下午、星期几、日期、月份、季节、年份)和地点(测验所在城市名称、地点名称、类别和受试者所居住街道)。记忆涵盖的问题包括:①远近期个人信息(出生日期、出生地点、既往就读学校、就业单位及单位所在城市名称,以及配偶和亲属的姓名);②非个人常识信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期及国王、首相姓名);③记忆新信息的能力(含有5个要素的姓名和地址,以及5分钟后对这些内容的回忆)。注意力包括从1数到20和从20倒数至1,以及倒数英文12个月份名称。
IMCT美国修订版由Paula Fuld发表于1978年 [3] 。美国修订版将原29项测验改编成26项测验,去除了3项无法核实的内容,包括就业单位、单位所在城市名称以及两位家庭成员的姓名,并把国王和首相姓名改为总统和副总统的姓名。此外,根据IMCT单项结果对总分的线性回归预测分析,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Katzman教授于1983年制定并发表了包括6项条目的Blessed测验简易版本 [4] ,内容包括定向(上/下午、月份、年份)、记忆(包括5个要素的姓名和地址记忆)以及注意能力(从20至1的倒数和月份倒数)。
1987年张明园教授在中美合作上海老年痴呆研究中首次将IMCT引入中国。中文版在美国Fuld的26项修订版 [3] 基础上翻译,并根据中国国情对部分条目做了修改和补充 [5,6] 。由于检测者无法核实受试者回答是否正确,删除“告诉你的名字”“你在哪里出生?”“你曾经就读的学校”和“就职单位的所在地”几个条目。增加受试者“所居住街道名称”“目前在哪一层楼”以及“户主姓名”。同时对一些常识事件进行修订,将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期改为“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年份。同时,由于英文月份倒数在中文中与数字倒数相同,故这一项更改为5种颜色(红黄蓝白黑)倒叙 [7] 。中文版IMCT于1994年又进行了修订 [8] ,修订版又加入了3项问题,包括患者姓名、被测者居住的省份和门牌号。
IMCT的计分方法是以错误分总数来计算认知功能的损害程度。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认知损害越严重。大多数条目是以正确计0分和不正确计1分来计算的,包括5个要素的邮寄收信人姓名和地址,每一成分错误计1分,最高可计5分;而从1数到20、从20倒数至1及月份倒数3个条目各计0~2分。因此,IMCT最早的29项版本总分为0分最佳到37分最差。美国Fuld的26项修订版本总分为0~33分。Katzman教授编写的6项简易版本,加权总分为0分最佳至28分最差。1987年IMCT中文版为25项,总分为0至33分。1994年新修改版IMCT的总分为0至36分。
这项测验可以由健康专业人员,或者非健康专业人员经过培训来完成测量和计分。IMCT操作大约10分钟,可以通过面对面直接交谈或者电话交谈进行检测。有研究比较了35例老年痴呆患者面对面直接测验和过后电话交谈的测验结果,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96。简易版本大约可在5分钟内完成。IMCT及其使用说明并没有通过商业途径提供。发表于1968年和1988年的英国版本、1978年的美国版本和1983年的美国简易版本上有具体的量表条目和操作方法介绍。
几项研究对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患者在间隔1~6周后重测IMCT,它们的IMCT重测信度系数在0.82~0.96之间;其中一项研究把IMCT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做相关系数检验为0.89。另外两项研究应用简易版本对老年痴呆患者间隔1个月重测,所得重测信度系数为0.77~0.83。以上结果均说明此量表的信度良好。
有多项研究比较了IMCT和其他一些评估认知损害的量表在老年痴呆中的应用,发现IMCT和MMSE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8到-0.73,和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ognitive capacity screening examination)的相关系数为 -0.81 到 -0.73,和 BRDRS 的相关系数为 -0.79 [9,10] 。
另外,有4项研究对IMCT简易版本和MMSE在美国老人院中患有痴呆的患者和非痴呆的健康老年人群进行了比较,发现IMCT简易版本和MMSE的相关系数在-0.93至-0.83之间。有多项研究证明临床诊断为痴呆的老年人与正常老年人IMCT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差异,痴呆患者存在显著损害。在一项美国老年痴呆和正常人群的比较中,发现约97%生活在社区中年龄在68~93岁之间的正常老人的IMCT错误总分小于9。根据这一发现,IMCT筛选认知损害的分界值为10分。该分界值区分老年痴呆和正常老年人群的敏感性达88.6%,特异性达94.4%。
此外,还有几项研究证明IMCT结果与老年痴呆患者的神经病理性定量改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研究发现,IMCT的分数与老年痴呆患者大脑解剖中发现的神经斑块数量有明显的相关性。有多项研究还证明IMCT的分数与老年痴呆患者大脑中不同区域的神经纤维斑块的密度及大脑皮质中β淀粉样变的程度有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3~0.93。另有两项研究测验比较了部分老年痴呆患者和抑郁症的老年患者,结果显示,IMCT分数与大脑皮质中乙酰胆碱转换酶的活性也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达 0.81 [11,12] 。
不同研究还使用IMCT比较1到6年不同随访间隔的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情况,发现IMCT结果呈线性下降趋势,它的年下降率为3.0~4.4分。在另一项研究中,用IMCT简易版本随访观察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种的临床诊断为老年痴呆的患者,也发现他们的简易版本平均年下降率为2.5分 [13] 。
IMCT经实践检验是一项有效、简易而且可靠的认知功能筛查检测工具,已被广泛验证与老年痴呆的神经病理改变(包括大脑结构中的神经纤维斑块和β淀粉样变)、痴呆严重程度具有高度相关。IMCT也是最早介绍用来筛查老年痴呆神经认知功能改变的量化评估量表。故在老年痴呆临床和研究中曾广泛应用。后来编制的MMSE,有10项问题与IMCT中定向问题基本一致。近年来,IMCT作为老年痴呆临床和研究的筛查工具使用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IMCT更侧重于测验即刻和词语记忆及注意能力。而对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其他认知损害以及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认知损害,如非词语记忆、视觉空间能力、结构图形识别、语言和执行功能等都不包括在IMCT中。因此,在评估筛查非阿尔茨海默型痴呆并怀疑有其他类型痴呆患者时(例如皮克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及皮质下痴呆等),IMCT可能不敏感,这是因为这些非阿尔茨海默病型痴呆引起的词语记忆损害程度较轻,但伴较严重的其他认知领域损害。
在1987年上海老年痴呆研究中,IMCT和MMSE一样,同样发现IMCT的错误分数与教育程度呈明显的相关性。对最终诊断为老年痴呆患者的比较发现,在三组不同教育程度的受试者中,分别以8分、12分和15分作为中学或中学以上、小学以下和文盲组错误分的阳性筛查标准,所得敏感性分别为100%、75.0%、72.1%,特异性分别为71.4%、89.7%、70.2%。此结果说明IMCT中文版在中国人群中,作为痴呆的筛查工具效度也很理想。
1994年新修改版IMCT的总分为0~36分,其中筛选阳性判断标准为:中学或以上教育程度错误分≥ 10 分,小学以下教育程度错误分≥ 13 分,文盲错误分≥ 17 分。
IMCT作为最早编制的老年痴呆认知功能的筛查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它的操作仅需5~10分钟,中文版引入国内较早,并用为老年痴呆筛查和认知功能变化的评估工具。由于IMCT不需要具体操作,以询问为主,除可作为常规认知功能筛查外,尤为适合电话筛查。它的局限性在于IMCT主要以测量言语记忆、定向和注意有关的认知功能领域,故而对其他类型痴呆(包括皮克病、帕金森病及皮质下痴呆)相关的认知损害可能不太敏感。
(金 华)
[1]BLESSED G,TOMLINSON B E,ROTH M.The association between quantitative measures of dementia and of senile change in the cerebral grey matter of elderly subjects[J].The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1968,114(512):797-811.
[2]BLESSED G,TOMLINSON B E,ROTH M.Blessed-Roth Dementia Scale(DS)[J].Psychopharmacol Bull,1988,24(4):705-708.
[3]FULD P A.Psychological testing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 dementias[J].Alzheimer's disease:senile dementia and related disorders,1978,7:185-193.
[4]KATZMAN R,BROWN T,FULD P,et al.Validation of a short Orientation-Memory-Concentration Test of cognitive impairment[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1983,140(6):734-739.
[5]JIN H,ZHANG M Y,QU G Y,et al.Cross-cultural studies of dementia:Use of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Blessed-Roth Information-Memory-Concentration test in a Shanghai dementia survey[J].Psychology and aging,1989,4(4):471-479.
[6]ZHANG M,KATZMAN R,SALMON D,et al.The prevalence of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 Shanghai,China:impact of age,gender,and education[J].Annals of Neurolog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Neurological Association and the Child Neurology Society,1990,27(4):428-437.
[7]张明园,瞿光亚.几种痴呆测试工具的比较[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1,24(4):194-196.
[8]张明园,Elena Yu,何燕玲.痴呆的流行病学调查工具及其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1995,7(A01):1-62.
[9]THAL L J,GRUNDMAN M,GOLDEN R.Alzheimer's disease A correlational analysis of the Blessed Information-Memory-Concentration Test and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J].Neurology,1986,36(2):262-262.
[10]LESHER E L,WHELIHAN W M.Reliability of mental status instruments administered to nursing home residents[J].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1986,54(5):726-727.
[11]JACOBS J W,BERNHARD M R,DELGADO A,et al.Screening for organic mental syndromes in medically ill[J].Ann Intern Med,1977,86(1):40-46.
[12]VILLARDITA C,LEMEO C.Alzheimer's Disease: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ree screening tests and three behavioral scales[J].Acta Neurol Scand,1992,86(6):603-608.
[13]SALMON D P,THAL L J,BUTTERS N,et al.Longitudinal evaluation of dementia of the Alzheimer type:a comparison of 3 standardized mental status examinations[J].Neurology,1990,40(8):122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