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湿肺(wet lung of newborn)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困难或Ⅱ型呼吸窘迫综合征。是由于经肺内淋巴管排出肺内液体延迟使之积聚引起。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多见于足月儿,亦可见于早产儿。其发病率约0.3%~12%,其中经自然分娩为0.3%3%,择期剖宫产为 0.9%~12%。
早产、剖宫产、男性新生儿、围产期窒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麻醉镇静剂为本病影响因素。肺液吸收清除延迟是本病主要原因。在正常生产过程中通过狭窄的产道,当头部娩出而胸廓受挤压时约有 1/2~2/3 的肺泡液被挤出体外。自主呼吸建立后,空气进入肺泡,剩下的肺液即被肺泡壁毛细血管所吸收。如肺泡内及间质内液体过多,吸收延迟,或有液体运转困难,以致因出生24小时内肺泡存留较多液体而影响气体交换,出现呼吸困难。
病史中具有上述危险因素。
多见,仅持续 12~24 小时,主要表现为出生后立即或在数小时内出现呼吸急促(> 60次/min)、呻吟、发绀、三凹征、鼻煽、氧饱和度降低等但反应正常,吃奶基本不受影响。肺部阳性体征少,仅呼吸音减低或呼吸音粗,一般轻症可自行缓解,多为自限性。
少见,表现为难以纠正的严重低氧血症,呼吸急促(> 100次/min)、呻吟、反应差、不吃不哭。如果12小时内未缓解,常并发RDS、持续肺动脉高压等,胸部X线显示双肺呈白肺,肺动脉压力高,病情危重,需要机械通气等治疗,病死率高。
轻症患儿血pH值、PaCO 2 、碱剩余在正常范围,重症可出现呼吸性酸中毒、代谢性酸中毒、低血氧症和高碳酸血症。
肺部病变广泛多样,但吸收快,24小时吸收约71%,72小时吸收约97.8%,偶有延长至4天吸收。
(1)肺泡积液症两肺野密度淡而均匀的斑片状阴影,可融合成片或成结节状。
(2)肺气肿由部分肺泡呈代偿性膨胀所致。
(3)肺间质积液可见血管和细支气管周围增宽的条状阴影。
(4)叶间和/ 或胸腔积液多为右侧叶间胸膜腔积液,占26.19%。
(5)肺纹理增多和增粗因间质液的增加,使淋巴管和静脉的转运量增加,造成淋巴管和静脉扩张。
图2-4-1 新生儿湿肺胸部 X 线表现
主要依据病史、临床表现及肺影像学检查,一般于出生后立即或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轻症者症状持续数小时逐渐减轻,重症病例呼吸困难严重,症状可持续数天。
可见双肺透亮度下降、斑片状渗出影、网状、增粗、肺泡及间质积液、肺淤血、肺气肿及叶间、胸腔积液等。
(1)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吸入性肺炎,多有窒息史及吸入史,常为复苏后出现呼吸急促,临床症状重,X线呈支气管肺炎改变,少有叶间和/或胸腔积液,病变消失时间较长。
(3)羊水吸入综合征此病有窒息或呼吸窘迫史,呼吸急促在复苏后发生,而新生儿湿肺则出生时正常,呼吸窘迫发生较晚,X线检查亦有助于鉴别。
此为脑水肿所致。常见于足月儿伴窒息,气促,但无肺部体征,预后与病因有关。
治疗原则:加强监护和对症治疗。
1.一般不须治疗,当呼吸急促和出现青紫时给予氧疗及血气离子分析,Ⅰ型呼吸衰竭可予CPAP,Ⅱ型呼吸衰竭IPPV +PEEP,注意复查胸片及血气离子分析,动态监测病情变化。
2.及时纠正酸中毒,5% 碳酸氢钠,一次可给 2~3ml/kg,静脉滴注或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注意复查血气离子分析,必要时可重复。
3.当新生儿出现烦躁、呻吟的症状,可用苯巴比妥,每次3~5mg/kg。
4.新生儿两肺湿啰音多时可用呋塞米 1mg/kg,并注意纠正心力衰竭。
(刘畅 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