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七节
中毒

一、疾病简介

机体短期内接触或吸收了对健康有害的物质(食物、药物、有毒动植物和有害气体等),破坏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性的病理状态或死亡,称为中毒。小儿急性中毒多发生在婴幼儿至学龄前期,主要由于这个年龄段孩子年幼无知、好奇、不能辨别有毒或无毒以及喜欢用口咀嚼物体的特点有关;而年长儿则以有自杀倾向者为多。

二、病因分析

1.药物或其他化学品所中毒

多由用量、用法或者保管不当引起,如小儿误服或接触中毒;家长擅自给小儿用药;家庭常用的灭鼠药、甚至农药中毒;酒精中毒等。

2.食物中毒

食用被细菌、细菌毒素或含有毒性物质的食物(感染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以及有毒动植物中毒)

3.有毒动物蜇咬

蜂刺中毒、蝎蜇伤、毒蛇咬伤等。

4.呼吸道吸入中毒

一氧化碳中毒、水银蒸汽吸入中毒等。

三、诊断思路

如有明确的中毒病史,诊断极易。否则,由于小儿不会陈述病情或者无法提供病史,加之中毒种类繁多,诊断困难。故如遇到以下情况应考虑中毒的可能:①集体同时或先后发病,症状相似;②健康患儿突然发病,病史不明,且症状体征不能用同一种疾病解释;③患儿经过治疗而收不到应有效果;④患儿所处环境存在毒物或药物。而且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诊断:

1.详细询问病史

包括发病经过,病前饮食内容、生活情况、活动范围、家属职业、环境中有无有毒物品,尤其是杀鼠、杀虫剂及农药等;家中有无常备药,同伴小儿是否同时患病;是否有毒动物咬伤或有毒植物接触史;室内有否煤炉、通风情况等。

2.现场检查

注意患儿周围或衣物内有无剩余致毒物品。

3.临床症状

常无特异性,小儿急性中毒首发症状多为腹痛、腹泻、呕吐、惊厥或昏迷,严重者可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

4.体格检查

需进行全面仔细的体格检查:注意神志、呼吸、脉搏、血压以判断中毒的轻重。注意口腔黏膜有无糜烂、呼吸有无特殊气味;有无呼吸困难、口唇、甲床及皮肤有无发绀或潮红;肺部有无啰音或肌震颤;观察瞳孔大小,是否有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以及神经系统表现等。

5.注意具有诊断意义的中毒特征

比如①面部潮红可见于阿托品、酒精中毒;②发绀不伴有呼吸困难可见于亚硝酸盐中毒;③口唇樱桃红提示一氧化碳中毒;④汽油、酒精中毒有特殊气味;⑤有机磷中毒可有大蒜气味、瞳孔小、口流涎、出大汗、呼吸困难、肌震颤等;⑥呼吸抑制可见于安眠药、吗啡、一氧化碳、蛇毒中毒等;⑦心率失常见于洋地黄中毒;⑧神经系统表现如惊厥、昏迷可见于镇静剂、卡马西平等精神类药物中毒,等等(表1-17-1)。

表1-17-1 小儿中毒的一些典型特征

6.毒物鉴定

仔细检查患儿呕吐物、胃液、粪便有无毒物残渣,收集患儿呕吐物、血、尿、便、或可疑物品进行毒物鉴定。

7.其他

一些特异性的化验协助判断中毒类型。

8.治疗性诊断

如症状符合某种中毒,但是未能获得确切病史和诊断依据,在进一步诊断的同时,可试用该类中毒的特效解毒药观察疗效。

四、辅助检查

1.毒源调查及检查

现场检查需注意患儿周围是否留有剩余毒物、药物或可疑食物。

2.采样鉴定

采集患儿呕吐物、血、尿、便或可疑的含毒物品鉴定。

3.常见中毒的化验分析
(1)一氧化碳中毒:

取血数滴加入水中呈红色(正常呈黄色);或者动脉血气分析碳氧血红蛋白升高。

(2)亚硝酸盐中毒:

取血呈暗红色,放置空气中15分钟不变色,5~6小时后变色(正常15分钟变鲜红色,加氧后变色更快);或者动脉血气分析高铁血红蛋白升高。

(3)有机磷中毒:

血液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4)碘中毒:

呕吐物中加淀粉变为蓝色。

(5)曼陀罗、阿托品中毒:

尿滴猫眼能散瞳。

(6)铅中毒:

血涂片有点彩红细胞,尿卟啉阳性。

(7)鼠药中毒:

敌鼠钠盐中毒化验凝血功能,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延长。

4.其他检查

用以了解中毒患儿的脏器功能情况及损害的严重程度,包括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肌钙蛋白、肌红蛋白、血糖、血气离子分析、凝血功能、血氨、血乳酸、心电图、脑电图、胸部X线检查、B超检查等。

五、治疗思路

处理原则:立即治疗,分秒必争。在毒物性质未明确时积极对症急救处理,诊断一旦明确,应尽快使用特效解毒剂。抢救包括:①迅速清除未被吸收的毒物;②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泄;③解除毒物的毒性;④维持呼吸、循环等生命器官功能,对症支持治疗。

(一)现场急救稳定患儿

使患儿脱离危险环境,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对于呼吸抑制或气道阻塞患儿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支持。

(二)清除毒物

1.口服中毒
(1)催吐:

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醒和合作的患儿,中毒后4~6小时内进行。镇静及安眠药或有机磷中毒可使胃排空时间延长,故中毒12小时内仍应进行催吐。可用手指、筷子、压舌板刺激咽部引起反射性呕吐,也可用吐根糖浆催吐,直至吐出液体变清为止。催吐前可以给患儿饮水。有严重心脏病、胃食管溃疡、出血性疾病及腐蚀性毒物中毒者不适用催吐。催吐时需侧卧头低位,防止呕吐物误吸。

(2)洗胃:

一般在进食毒物 4~6小时以内均应进行。有些毒物如镇静剂、麻醉剂、有机磷农药等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对这些中毒者不应受服用时间的限制。但是强酸、强碱中毒禁忌洗胃。洗胃早晚、是否彻底洗出胃内毒物,对中毒患儿的预后关系甚大。毒物不明时,抽出的第1管胃液应留做化验。一般采用盐水作为洗胃液。浓度0.45%,以免清水过量发生水中毒。对于百草枯中毒应用泥土水洗胃。若已知毒物的种类,应以相应的解毒剂洗胃。洗胃液的温度一般为25~37℃,以避免低体温发生。用量:小儿按每次 10~20ml/kg,反复多次进行洗胃,直到彻底清除胃内毒物为止。若有活性炭,洗胃后可由胃管注入适量活性炭。一般选择经口插胃管,应选用管径较大的胃管,有益于洗出颗粒较大的胃内容物。

(3)导泻及灌洗肠道:

口服毒物除已有腹泻者外应采取导泻,在催吐或洗胃后进行。如果是腐蚀性毒物中毒或极度衰弱的患儿则应禁忌导泻及灌洗肠道。泻剂有硫酸镁、硫酸钠、甘露醇等,常用50%硫酸镁2ml/kg配成10%溶液口服,或50%硫酸钠溶液 0.4~0.5ml/kg,配成 10% 溶液口服,或甘露醇 2ml/kg,洗胃后由胃管灌入。泻药效果不好或毒物抑制肠蠕动时,可用1%盐水、肥皂水肠道灌洗。

2.皮肤接触中毒

脱去已污染的衣物,撤离已污染的被褥和席子,有机磷用肥皂或清水冲洗(美曲膦酯不能用肥皂水冲洗)。强酸用 3%~5% 碳酸氢钠或淡肥皂水冲洗;强碱用 3%~5%醋酸或食用醋冲洗。

3.吸入中毒

立即把患儿移出现场,放置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环境,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4.止血带应用

注射药物或有毒动物咬伤(如蛇咬伤)所致中毒,在肢体近心端加止血带,阻止毒物经静脉或淋巴管弥散,止血带应每 10~30 分钟放松 1 次。

(三)促进已吸收毒物排泄

1.利尿

多数毒物经肾脏排出,故利尿剂是清除毒物的重要措施。可用:①呋塞米,每次 1~2mg/kg 静脉注射;② 20% 甘露醇 0.5~1g/kg 静脉滴注,保证尿量在每小时 3~6ml/kg,可静脉滴注10%葡萄糖溶液150~300ml加维生素C稀释毒物,增加尿量。③对血压降低或血容量不足者,应给予生理盐水 10~20ml/kg 静脉滴注。④能口服者大量饮水,以促进尿液排泄。需注意用药过程中及时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2.碱化或酸化尿液

毒物肾的清除率与尿量并不呈比例,单独利尿并不意味排泄增加。碱化尿液后可使弱酸如水杨酸和苯巴比妥清除率增加;降低尿pH值使弱碱类排泄增加的方法在临床应用较少。常采用碳酸氢钠溶液 1~2mmol/kg 静脉滴注1~2 小时,在此期间检查尿 pH 值,以维持尿 pH 值 7.5~8 为标准。维生素C 1~2g加入500ml溶液中静脉滴注亦可获得酸性尿液。

3.血液净化疗法

对病情较重者,可通过血液透析、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疗法来清除毒物,使用何种方法视不同毒物而不同。①血液透析可清除的毒物为分子量较小、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亦未积聚于某一特定器官的物质;②对于分子量较大、脂溶性较强、与蛋白质结合的有机物可以选择血液灌流、血浆置换甚至全血置换。

(四)解除毒物的毒性

1.防止毒物进一步吸收

一般常用的有中和、氧化、沉淀或吸附药物,如强碱用弱酸(如食醋)中和,强酸用弱碱(如肥皂水)中和,牛奶或蛋清可以作为吸附剂保护黏膜,对金属中毒起沉淀作用。

2.特效解毒药物的应用

(1)有机磷中毒应用碘解磷定(氯解磷定)及阿托品,注意监测患儿瞳孔变化、肌肉颤动及意识状态,监测血液胆碱酯酶活力。

(2)亚硝酸盐中毒用亚甲蓝,监测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变化。

(3)酒精中毒用纳洛酮,注意患儿意识状态情况。

(4)金属中毒用二巯丙磺酸钠。

(5)氟乙酰胺中毒可用乙酰胺,注意患儿抽搐及意识状态。

(6)CO中毒用氧气或高压氧等,注意患儿意识状态,监测一氧化碳血红蛋白含量(表1-17-2)。

表1-17-2 常见毒物的解毒药、剂量及用法

续表

(五)对症治疗

根据中毒症状、脏器损害的程度以及内环境紊乱的情况,分别给予恰当的治疗,如控制惊厥、保持通气、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护各脏器功能、预防和治疗继发感染、营养支持等。

(宋文良) lbnHZ1gzB3RDpeU/1wb5UV0kdYOz6z7VPxI4Rfoad3IVETP9Sfq/gD6GrKnR23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