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春夏秋冬,岁月悄然流逝,衰老不可避免,这是自然规律。人生就像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载着我们经过一个又一个独特的生命站点,领略人生四季,向着已经规划好的方向前进。
人立于宇宙之间,和天地万物一样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存之理、繁衍之道。在人类的生命周期中,经过生长发育阶段至成熟期后,身体各器官及其功能开始不断退化的过程称之为“衰老”。女性的一生要经历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育龄期、更年期、老年期6个生理时期,更年期是由中年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特定阶段,是以体内激素水平、生化环境、心理状态变化由盛至衰为基础的过渡期,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也几乎成为女性的必经之路。
卵巢是女性重要的性腺器官,也会经历从发育到成熟,再到衰退的过程,其分泌的性激素对女性不同的生理时期起着不同作用。进入更年期,随着卵巢功能衰老进程的加速,雌、孕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也会引起女性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变化,对身体各个方面的健康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月经紊乱、血管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等。更重要的是,女性激素的缺乏也是许多慢性病发生的导火索,更年期也是女性出现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等老年疾病的起始阶段。
更年期可能意味着身体开始衰老,如何理智地看待“衰老”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衰老不是疾病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惧怕,可以采取很多办法来减缓衰老的过程。譬如,科学的运动健身、合理的膳食营养、理性的激素治疗、不断的阅读思考、良好的生活方式、长期的健康管理等,都是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因此,只要每一位女性朋友能够认识衰老、理解衰老、接纳衰老的变化,就可以知性又自信地开启更年期的旅程,从容而优雅地变老。
女性40岁以后生殖能力逐渐从旺盛状态转为衰退。生殖衰老的基础是卵巢内原始卵泡储备逐渐耗竭,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也是每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须经历的生理阶段。
指绝经前的一段时期,是女性从生育期走向绝经的过渡阶段。1994年WHO将这一时期定义为从临床特征、内分泌、生物学方面开始出现趋向绝经的变化,直到最后一次月经终止。即从月经紊乱开始到最后一次月经。
指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自临床特征、内分泌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征象持续至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与绝经过渡期起点一致而终点不同。
指妇女一生中最后一次月经,只能回顾地确定。当绝经达到或超过12个月,认为卵巢功能真正衰竭,以致月经最终停止。
指绝经后的生命时期。多数国家调查表明,妇女自然绝经的平均年龄为50岁,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妇女超过三分之一的生命将在绝经后期度过。
女性自然绝经前后,从生殖期过渡到非生殖状态的生理阶段,是衰老过程中的正常环节,多处于40~60岁之间。整个更年期可出现一系列以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为主的症候群。
更年期是女性一生中内分泌变化最剧烈的时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导致体内雌、孕激素下降,从而出现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给女性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困扰。
月经改变是出现较早、最普遍的表现。月经状况变化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月经周期延长,经期减量,最后绝经;②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甚至大出血或出血淋漓不尽,然后逐渐减少而停止;③月经突然停止,这种情况较少见。绝经过渡晚期阶段,因为卵泡数进一步减少和经常发生不排卵,孕激素水平更为低下,这是造成月经紊乱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子宫内膜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受到雌激素作用不断生长而由于孕激素水平相对较低无法形成对抗,增加了子宫内膜病变的风险。除了可造成无排卵功血外,还会引起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可能发展为子宫内膜癌。因此,出现异常出血应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必要时需进行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的病变。
主要表现为潮热、潮红、出汗等血管舒缩症状,而眩晕、头痛、手指麻木、感觉异常、失眠等也是更年期女性经常遭遇的症状。潮热可于绝经前出现,在绝经后2年左右达高峰而后下降,可持续6个月至5年,也有部分患者持续5年以上。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与潮热的发生频率有关。体重指数≥27kg/m 2 、吸烟、焦虑、缺乏运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可以增加潮热发生的相对风险。
多为更年期首次发病,常伴有性功能衰退。主要症状为忧郁、焦虑、多疑等,可分为兴奋和抑郁两种类型。①兴奋型,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工作能力下降、嚎啕等神经质症状。②抑郁型,表现为烦躁、焦虑、内心不安,甚至惊慌恐惧、记忆力减退、缺乏自信、行动迟缓,严重者对外界冷漠,丧失情绪反应。但在临床中,有些患者常同时具有这两种类型表现,难以区分。
可出现血压不稳定、气促、心悸、心律不齐和假性心绞痛等症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高血压的特点为收缩压升高且波动较明显,但舒张压改变相对较少。多数患者症状发作时,往往主诉心悸或心前区不适,心电图、运动试验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属于正常生理范围内。部分妇女可出现ST段压低现象,但冠脉造影结果呈阴性。补充雌激素后心律恢复正常或发作次数减少,说明与雌激素减少有关。绝经期抑郁症患者容易出现心慌表现,缺乏运动、社会经济状况差以及受教育程度低可增加心悸的风险。
骨质疏松是绝经后妇女的常见疾病,早期症状为腰酸背痛,最大危害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表明,50岁以上的中国妇女约1/3存在脊椎部位的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好发于手、足、膝和踝关节,常表现为骨关节痛、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是导致老年人关节功能障碍的首位原因。
更年期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新陈代谢减慢,机体调节血脂、血糖、抗动脉硬化的作用也会减弱,加之骨关节痛所致活动受限运动减少,易导致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逐渐上升,体重分布也会发生变化,脂肪主要在腹部和臀部周围堆积。绝经后妇女皮肤松弛、表皮变薄、弹性降低而出现皱纹;部分妇女出现色素沉着,在颜面部、手背部较为明显;毛发颜色逐渐变浅、脱落并表现为稀疏。
绝经后女性泌尿生殖道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萎缩,可引起阴道干涩、瘙痒、性交痛、尿急等,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盆腔炎或泌尿系感染。绝经后盆底肌肉萎缩,胶原结缔组织减少,盆底支持结构减弱、松弛,易发生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约40%绝经后妇女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约11%绝经后妇女需要对盆腔脏器脱垂进行治疗。
约86%的更年期女性存在性功能异常。最常见的三种表现为性欲降低、性交痛和性高潮缺乏。
(张 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