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会出现转移,是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行为上区别最大的特征。所以,在确诊恶性肿瘤后,一定要做全身的分期检查,评判肿瘤是否已经出现转移,转移到了什么程度,累及多少器官,转移灶的数量和大小等,这些都需要对相应的器官进行扫描。
全身正电子发射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是目前识别转移灶最敏感的检查之一,基本上敏感性能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转移灶有超过90%的概率被识别出来,但它的特异性并不高,只有70%左右,也就是说,它识别出来的病灶,不一定都是恶性,有30%左右的假阳性。本着“宁可错杀一百,不可放过一个”的原则,我们当然希望检查的敏感性越高越好。PET/CT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肿瘤都是增生活跃的,一定会对能量的摄取比较高,那么我们就给体内注射被核素标记的葡糖醛酸,肿瘤增殖需要摄取更多的能量,自然就会摄取更多的葡糖醛酸,从而在CT扫描下呈现出热区图像,而且这个指标可以被量化,标准化摄取值(standard uptake value,SUV)反映肿瘤的代谢活跃程度,SUV值越高,恶性的可能越大,其恶性程度也越高,一般用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 max )反映肿瘤的代谢活跃程度。
理论上,恶性肿瘤可以通过血循环转移到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血供丰富的器官首当其冲,比如脑转移、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等,我们可以分别对相应的器官进行扫描检查明辨是否转移,如做脑增强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全身骨扫描、胸部CT、腹部超声等。鉴于腹部的内脏比较多,很多时候做个腹部的增强CT来筛查转移,准确性较超声检查要高上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