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大康复视角下的康复医疗机构发展方向

一、大康复理念

1.大康复理念产生的社会背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2015年,“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2017年,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进健康中国战略纳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201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强调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对健康中国行动提出了具体明确、可操作的实施手段和考核方案。“大健康”理念的提出是卫生与健康发展的理念飞跃,是相对于传统“治病”理念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它追求的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含精神、心理、生理、社会、环境、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健康,这与康复医学追求的功能改善和生活质量提升是完全契合的,“大康复”的理念就是顺应“大健康”的理念应运而生的,将“大健康”理念应用于康复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是推动康复医学快速有序发展、拓宽康复领域服务范畴的有效助推因素。

2.大康复的内涵及学术价值

康复医学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共同组成“四大医学”体系。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的医学学科,也就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医学学科。“大康复”的内涵从服务理念上说,是以研究解决功能障碍为核心,不但关注功能障碍本身,同时也关注导致功能障碍的相关疾病和致障因素,以及影响人体功能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从服务体系上说,我国已形成包括三级医疗康复、职业和教育康复、心理和社会康复、社区居家康复等形式在内的上下贯通、分层次、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服务纵径覆盖从急性期到恢复期、从临床康复到职业和社会康复的全周期,服务横径覆盖临床各个亚学科。从服务对象上来说,康复医学不仅仅是残疾人康复,各种原因造成的功能障碍都需要进行康复,如因脏器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的患者也需要进行康复。从服务技术手段来说,一切减缓、弥补和改善人体各方面功能障碍的方法和手段都可以称之为康复技术,都属于康复医学服务手段的范畴。

在“大康复”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康复机构,有利于形成布局合理、技术突出、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有利于促进康复医学、康复技术、康复护理、康复工程等专业的紧密结合,组建专业的康复协作团队,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二、发展方向

1.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

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在“大康复”的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逐渐成为集康复医疗、教育、科研、工程、信息、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能够承担康复医疗、康复研究、人才培养、社区指导、国际交流等多领域的康复工作。在医院管理方面应该更加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要实现标准化管理,强化医院质量评估和医院规章制度、技术质量标准。在硬件配备上,综合性康复医疗机构的设备配置应向精密化、高效化、无创方向发展。学科发展模式方面,学科布局将越来越符合康复医学的发展需要,分科应更符合“以器官系统为基础,以功能康复为核心”的康复医学学科发展模式,康复与临床深度融合,并形成康复专科化特色。学科团队方面,康复团队将更加专业化,包括临床医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康复护士、假肢与矫形器师等。在科学研究方面,应该培养一支能够进行基础科研,同时具备康复临床科研能力的复合型科研团队,能够完成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及科研转化。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形成一支从职称、学历、年龄层次上科学合理的人才梯队,学科带头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专科性康复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

专科性康复医疗机构主要以某一病症功能障碍群体为服务对象,或以某一技术为主要服务特色,开展康复医疗、教育、科研、社会科普等主要康复医疗服务工作。专科医院的建设项目既要满足康复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也要体现某一疾病或某一系统疾病专科康复的特殊性。专科性康复医疗机构的建设应着眼于系统性、动态性、长远性的发展特点,突出特色,重点在专科化发展。

(席家宁) 9eJcTCw+pJdwrglLBuhjUdLLTaoZI1SD3kRV5L3BxXehVfKsM3zfBoIhpsupaF7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