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尿路结石成分的检测方法

目前,主要的实验室结石成分分析方法有湿法化学分析法、热重分析法、偏振光显微镜法、电子显微镜法、X射线衍射分析法、红外光谱法及基本分布分析法(elementary distribution analysis,EDAX)等。近年来随着影像学的发展,普通CT及双源CT亦可较为准确地识别出特定成分的肾结石。

(一)实验室检测

1.湿法化学分析法

是最广泛使用的结石分析方法,但只能识别单个离子或自由基,且不同实验室或不同试剂盒之间检测差异较大。

优点:操作简单,耗费的成本低。缺点:测试耗时长,且需要的样品量较大;仅能识别单个离子和自由基,如无法区分钙结石的一水合物及二水合物。

2.热重分析法

检测原理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将待测样本逐渐加热至1000℃,在此过程中记录待测样本的温度及重量变化。不同物质都有其各自的形态及化学转归,因此通过样品的温度改变、重量改变及焓变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每个成分及其所占的比例。

优点:简单快速。缺点:需要的样品量较大,样品在检测后无法回收,且难以识别性状相近的两种物质。

3.偏振光显微镜法

原理是运用偏振光与结石晶体的相互作用。取结石的不同部位置于偏振光显微镜下,滴加适量的折光率液,通过检测参数可识别结石晶体的颜色、折射率及二次折射率。

优点:经济实惠且检测速度快,可以分析较小的样本量,且能检测含量较少的成分。缺点:需要检测者具有丰富的检测经验,且在区分某些成分的结石时较为困难,如尿酸结石、磷酸钙结石等。

4.电子显微镜法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石的微观结构,可在不破坏结石结构的情况下观察到1~5nm的结石微观结构,并导出高分辨率的图像。

优点:不破坏待测样本,可在不改变其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情况下对待测样品进行可视化检测。缺点:检测成本较高。

5.X射线衍射分析法

检测原理是通过X射线照射待测样品,通过样品被照射后的衍射图案识别待测样品的成分。

优点:容易准备,自动测量,定量分析,且可以精确区分所有晶体成分。缺点:检测成本较高且无法检测非无机物结晶成分。

6.红外光谱法

最早于1955年被运用,现已成为最准确的体外结石诊断方法之一。检测原理是通过红外线激发样品的原子震动,最终通过能量吸收谱检测结石成分。常用的红外光谱法可分为直接红外光谱法和非破坏性红外光谱法两种。前者需要将待测样品与溴化钾共同压缩并分析,而后者检测后样品可进行回收。

优点:检测成本适中,可检测较小的样本量,可运用搜索匹配功能进行半自动评估,可检测非晶体类生物大分子成分,如嘌呤、蛋白质、脂肪和药物代谢产物等。缺点:分析前准备较为复杂且耗时,仪器的分辨率和吸收带的重叠性可能会影响其结果的可靠性,如鸟粪石中的碳酸盐或草酸钙结石及尿酸结石中的胱氨酸结石。

7.基本分布分析法

最主要用途是计算结石中不同成分的晶体所占的比例,及发现结石中其他化学成分。同时,此方法也可验证电子显微镜法的检测结果。

(二)影像学检测

大部分肾结石患者都会接受CT扫描检查。标准CT所获取的结石CT值与结石密度相关,草酸钙结石与透钙磷石的CT值较高,尿酸结石的CT值较低,但通过CT值判断结石成分的准确率较低,且无法准确判断混合成分结石。

一项针对双源CT的研究表明,尿酸结石、鸟粪石、一水草酸钙结石和透钙磷石具有较好的光谱分离能力,混合性结石虽然在衰减分析中无法与其他结石分离,但通过其他参数校正后也可与其他结石分离。因此,双源CT在鉴定结石成分方面可通过影像学表现,在体内区分肾结石的类型。

(高小峰 高宇宸 刘 欢) rmEHJ5rYH7eC8g4dGwgKGTEgPN5AE5YqsFvN/ledMYhdXDVdTIHBJMCxUu1boCH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