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引入其他食物后儿童体重增加为什么变慢

小男孩圆圆1岁半,乳牙已萌出10颗。但圆圆只喜欢喝奶,对其他食物不感兴趣,体重增加越来越慢。妈妈担心圆圆营养不良,去医院营养门诊咨询,营养师了解了圆圆的喂养经过:婴儿早期人乳喂养,生长良好;妈妈上班后改配方为主;6月龄后食流质、半固体食物至今,开始是米汤、果汁;8~9月龄后引入稀饭、肉汤饭、烂面条,吃稍微硬一点或长的食物呕吐。现在圆圆每天食用600毫升配方、半个苹果泥和1碗菜肉稀饭,大人喂食为主,每天吃饭时间不定。吃饭时常常需要玩具哄,或边看手机边喂,每次进食40分钟左右,圆圆从未尝试自主用餐。为什么圆圆现在不会吃较硬的食物、不想吃饭呢?

小课堂
1.其他食物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其他国际组织提出的相关建议,以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发布的《0~3岁婴幼儿喂养建议》、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发布的《中国妇幼人群膳食指南(2016)》均建议婴儿6个月龄后逐渐引入各种食物并继续人乳喂养或婴儿配方喂养,即除乳类外,须进食其他各种性状的食物,包括各种天然的固体、液体食物,以及商品化食物,如米糊、粥面、菜肉等。

至今人们仍习惯称引入的其他食物为“辅食”,但“辅食”易让家长产生误解。“辅食”是几十年前从英文翻译过来的。英文的原意不是辅助性食物,是6个月龄以后的婴儿长大了,不能仅吃奶,必须按时进食接近成人的食物以增加营养。因婴儿消化能力有限,所以婴儿食物做得软些。许多家长甚至医生认为“辅食”可不按时吃,吃多少无所谓,常常两餐之间吃这些食物,结果影响婴儿食欲,导致生长变慢。

2.为什么强调婴儿6个月后“引入”其他食物

像其他动物一样,婴儿长大了,乳汁已不能完全满足生长,需要增加各种营养丰富的食物补充能量、蛋白质以及铁、锌、钙和维生素等营养素。同时,为以后独立进食做准备,如咀嚼、吞咽,接受不同味道和质地食物。之所以称“引入”,有成人帮助婴儿认识、习惯食物过程的意味,培养婴儿对各类食物的喜爱和自己进食能力,完成从出生时的纯乳类向家庭食物过渡。

3.逐渐吃不同种类和性状的食物

引入其他食物无严格的顺序,依据婴儿对营养素的需要和消化能力确定。一般引入一种新食物需3~5天,适应一种食物后再逐渐引入其他新的食物。各国指南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均建议首选富含铁的固体食物,包括铁强化谷物、肉泥和家禽菜肴。多数人乳喂养的6个月龄左右婴儿体内贮存铁消耗已尽。同时,食用根块茎蔬菜,补充少量维生素、矿物质营养,训练婴儿的味觉。肉类是优质蛋白质、铁和锌的良好来源,比谷类、水果或蔬菜更有营养价值。7~9个月龄后,可逐渐增加谷薯类、蔬菜水果类、肉蛋鱼虾等食物的种类和数量,但不影响奶量。1岁以后,逐步向家庭食物过渡,食物种类更加丰富。

食物的性状、质地、大小也应随婴儿月龄的增加,从泥糊状到碎末状、颗粒状、块状,有助婴儿咀嚼吞咽功能的发育,如从米糊到厚粥、软饭,从肉泥到肉末、碎肉,从菜泥、碎菜到小块状。刚开始吃固体食物,婴儿会出现恶心现象,随着咀嚼吞咽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

知识扩展
1.引导和培养儿童自己进食能力

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需具备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包括吃、喝、拉、撒。吃是基本生存能力之一,但最易被家长,特别是祖辈忽略。最极端的例子是11岁儿童仍然被家长“喂食”。缺乏生活能力的儿童往往也有其他方面不足。家长需要了解和掌握如何培养和促进儿童尽早“自己吃”的能力,这就是几千年来我们祖祖辈辈家庭中的早教,但现在由于优越生活环境的影响,已被淡忘了。

婴儿从6个月龄开始,食物质地从液体转为半固体(如稀粥、米粉、面条、肉泥、菜泥);8~9个月龄后的婴儿食物质地逐渐为固体状态,主食为软食(如软米饭、馒头、饼、面包),无汤水混合,像成人一样饭菜分开吃,学习咀嚼吞咽;配菜,包括蔬菜、动物性食物,但宜制作成适合婴儿学习抓吃的条状肉食。儿童的生存能力就是要学会自己进食的动作,从抓食开始,训练喝的动作。家长应容忍儿童自己的食物选择,也允许婴幼儿进食时“满地狼藉”。这属于家长自己进行的第一堂儿童成长“早教”课。此外,儿童成长的“早教”课也应该设置阶段目标,如1岁儿童学习用杯子喝水,不再用奶瓶;2岁时可以独立进食,不再需要他人喂。成人一味地“帮助”,往往压抑了儿童能力发展。

2.婴儿体重增长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如无疾病因素影响,引入的食物不足或总奶量的减少都是体重增长不足甚至下降的重要原因。

(1)食物喂养不足:

9~10个月龄的婴儿已可接受能量密度较高的成人固体食物,但家长担心儿童会哽噎,往往仅给儿童食用易于吞咽但水分过多的食物,即能量密度低的汤面、稀粥、汤饭等;或食物品种单调,只吃菜饭,动物性食物很少,婴儿不能学习咀嚼,也缺乏满足生长需要的能量和蛋白质。

(2)总奶量减少:

在婴儿食物添加过程中,若家长过多添加其他食物,婴儿胃小,消化能力有限,自然减少婴儿的总奶量,导致蛋白质、能量不足。

提醒家长:婴儿满6个月龄后,所添加的其他食物是一次正餐或主食,不宜在两次喂奶间进食,因此不能称为“辅食”。餐间吃其他食物会影响奶量,同时生活不规律。正常情况下,6~7个月龄婴儿每天1餐半固体谷类食物,5次奶;7~8个月龄2餐固体谷类食物,4次奶;8~9个月龄以后,已可进食接近成人食物质地的2餐固体谷类食物。10~12个月龄2~3次固体谷类食物,3~4次奶。1岁以后每天3次固体谷类食物,2~3次奶,生活安排与家人同步。

误区解读
婴儿不知道饥饱

婴儿虽然幼小,衣食住行都要依赖成人,但却知道自己吃多少。喂养是婴儿早期生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家长与婴儿互动和互相配合的过程。因此,家长应该在喂养过程中主动与婴儿进行互动,尤其要懂婴儿发出的饥饿信号,如从最初的不安、吸吮手指直到最终的哭闹。只要做到按时喂养,就不容易发生婴儿因饥饿而哭闹的现象。 Qvp4FNp79l/Ez6jxf99m9vr96FzOTe3rIyYAq3fsQWqlnMbeDs7I3y3FmUdDVd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