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全身麻醉在儿童口腔科行为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进步,麻醉医学得到快速发展,全身麻醉技术在儿童诊疗过程中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已发展成为一种较成熟的儿童行为管理模式。家长们对全身麻醉的接受程度逐渐增加,必要时也会选择让患儿接受全身麻醉下的口腔治疗。在全身麻醉下为患儿进行口腔诊治,能够大大提高儿童患者的依从度、缩短治疗时间和疗程,保证医疗、护理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资源合理利用率。

一、实施全身麻醉的适应范围及基本条件

全身麻醉是医生为了解决不合作患儿口腔多种问题时,采取的最为有效的行为管理方法。与局麻下口腔治疗和轻度镇静相比,全身麻醉仍然具有一定风险,有着更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应谨慎选择。

(一)全身麻醉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全身麻醉治疗实施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谨慎实施。

1.适应证

拟实施全身麻醉的儿童应符合以下条件:

(1)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全身情况评估为Ⅰ ~ Ⅱ级的患儿(一般 ≥ 2 岁)。

(2)儿童患者因恐惧、焦虑、不能交流或在其他辅助措施下不能配合进行口腔治疗者。

(3)儿童因需口腔治疗合并患有脑性瘫痪、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癫痫及精神问题行为异常等精神智力异常且无法配合门诊口腔治疗者。

(4)儿童预计需进行较复杂口腔操作治疗且操作时间较长(> 30min)者。

(5)儿童因口腔治疗后预计出现呼吸道梗阻、疼痛及严重恶心呕吐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者。

2.禁忌证

儿童如具有下列情况不建议行儿童全身麻醉下口腔诊治:

(1)儿童全身状况不稳定,ASA分级Ⅲ级以上的儿童。

(2)儿童近期出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未愈者、哮喘发作及持续状态者。

(3)儿童因潜在或已并存的疾病(如恶性高热家族史、过敏体质者)导致口腔治疗中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者。

(4)儿童因气道评估存在麻醉插管困难者。

(5)儿童预计口腔诊治后,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可能延长的病理性肥胖、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者。

3.谨慎实施

儿童具有下列情况应谨慎进行全身麻醉下口腔诊治:

(1)儿童因某种并存的疾病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镇痛药、抗心律失常药。

(2)儿童为过敏体质者。

(3)3岁以下儿童应首先评估风险与收益,谨慎进行。

(二)临床基本条件

1.医疗机构的资质及人员配置

全身麻醉应在具有麻醉诊疗科目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开展。实施儿童全身麻醉下口腔诊疗时,手术室(门诊麻醉)实施全身麻醉的要求:

每台全身麻醉手术必须配备有具备开展相关工作所需资质且符合口腔四手操作要求的口腔科医生和护士各1名以上;能独立开展全身麻醉的麻醉主治医师1名,麻醉住院医师助手1名;苏醒室需单独配备具备生命体征监护和生命支持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1名以上。

2.设备、药品及治疗区域
(1)口腔麻醉单元:

口腔麻醉单元所配备的麻醉相关仪器与药品通常不低于常规手术室配置。应配有单独的负压吸引装置、室内换气系统、充分的照明设备和转运车等。

(2)麻醉相关医疗仪器、药品和区域设置:

配备具有精确小潮气量和容量 / 压力控制模式的多功能麻醉机或呼吸机。

(3)供氧及吸氧装置:

氧气源、鼻导管、口咽通气道 / 鼻咽通气道、简易呼吸器、气管内插管和建立静脉通道的相关器材等。

(4)监护设备监测指标:

包括心电图、无创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潮气量、气道压和体温,有条件者可配置麻醉气体浓度和麻醉深度监测。

(5)急救复苏设备:

除颤仪、抢救设备、急救车。

3.麻醉相关药品配置

(1)全身麻醉药品需要配备全身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的药物,如咪达唑仑、异丙酚、七氟醚、异氟醚、氧化亚氮、维库溴铵、顺式阿曲库铵、阿托品等。

(2)急救药品包括利多卡因、阿托品、艾司洛尔、胺碘酮、硝酸甘油、毛花苷C、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尼可刹米、多沙普仑、异丙嗪、氨茶碱、泼尼松龙、呋塞米、碳酸氢钠、氯化钾、常用静脉输液器械及液体等。

(3)麻醉科拮抗药物需要配备纳洛酮、氟马西尼和新斯的明等。

(4)局部麻醉药主要包括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布比卡因、阿替卡因等。

4.诊疗区域设置

(1)全身麻醉需Ⅲ级以下层流净化手术室或区域(口腔独立诊疗室,面积为24 ~ 40m 2 ,可根据医疗单位自身建造规划进行适当调整)。

(2)独立麻醉苏醒室,面积 > 30m 2 。苏醒室内需配备氧气源、吸氧装置、多功能监护仪和抢救设备。

二、诊治前评估与准备

全身麻醉治疗前,儿童口腔科医生应与麻醉师及护理团队一起对儿童全身情况、既往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全面评估,特别应注意辨别患儿诊治中可能出现的特殊问题,为患儿制订详细、系统的治疗方案,如口腔护理、麻醉苏醒后护理、饮食指导、定期复查等,同时应使监护人全面了解全身麻醉的必要性及相关注意事项,向监护人详细讲解治疗计划和过程,并告知存在的潜在风险和预防策略,签署知情同意书。

(一)检查与评估

1.既往史

是否存在打鼾、口呼吸等;是否为恶性高热易感人群;是否患有肥胖、血液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水电解质紊乱及胃肠反流性疾病;是否存在自闭、智力障碍等疾病。

2.过敏史

是否为过敏体质,有无其他药物或食物过敏史。

3.家族史

有无遗传性疾病。

4.体格检查

(1)基本生命体征(心率、呼吸频率、SPO 2 、血压、体温)、身高、体质量;

(2)呼吸系统:鼻通气是否通畅,有无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困难气道、呼吸道梗阻症状、呼吸音异常等,必要时行喉镜或鼻内镜检查等;

(3)近2周内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目前用药情况等;如扁桃体肥大患者应增加“CT 平扫请五官科会诊”等。

5.放射学检查

口腔X线检查(根尖片、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CBCT等),胸部X线片检查,以及根据患儿全身情况需要进行的其他放射学检查。

6.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传染病学筛查(肝炎、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凝血因子、凝血四项等。

7.心电图检查

是否存在心律失常、心脏杂音等情况,如发现问题请相应科室进行会诊。

8.口腔检查

对患儿口腔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了解患者口腔内患牙数目、龋坏严重情况、牙齿松动情况等。

9.心理评估

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护理评估,做好患儿心理护理,安抚患儿情绪。

10.其他

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患儿家长(监护人)讲解治疗过程以及收费标准,签订手术知情同意书,备齐病历。

(二)诊治前准备

在实施全麻下口腔治疗前应完成各项检查、化验,对有并存疾病的患儿,应在仔细评估病情的基础上安排合理的诊治前准备,必要时与相关学科医师共同制订诊治前准备方案,并选择合适的诊治时机。

1.知情同意

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实施前,必须由患儿法定监护人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麻醉科医生有责任告知监护人使用药物或全身麻醉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潜在风险和可替代的治疗方案,最终由患儿法定监护人与医生共同决定是否采用该项技术,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并告知麻醉后注意事项。

2.患儿准备

择期口腔诊治的患儿参照ASA术前禁食规定均应在至少术前6 ~ 8h禁食水。在口腔治疗前,对有明显焦虑的患儿可酌情用药。

三、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医护配合操作流程

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医护配合操作流程详见表3-1,全麻术前术后拍照记录见彩图3-5,术中配合见图3-6。

表3-1 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医护配合操作流程

续表

彩图3-5 全麻术前术后拍照记录

A.治疗前口内正面照;B.治疗前口内侧面照;C.治疗后口内正面照;D.治疗后口内侧面照。

图3-6 术中配合

四、麻醉后恢复苏醒室观察管理

麻醉后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观察

所有实施全身麻醉的患儿,都必须进入PACU,由专职医护人员继续监护观察至少30min,并填写麻醉苏醒记录单,当达到离开苏醒室标准(改良Aldrete评分 ≥ 12分,其中任何一单项评分均不能 < 1 分,表3-2)后方可离开苏醒室。未能达到苏醒标准的患儿,必须继续留在苏醒室观察,直至达到离室标准。

表3-2 改良 Aldrete 评分标准

续表

注:SPO 2 为脉搏血氧饱和度。

【离院标准】

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后,确认患儿呼吸循环稳定,口腔诊疗区域无明显疼痛和渗血,无明显恶心呕吐症状,经麻醉医师确认改良Aldrete评分为14分方可离院。

【诊疗后随访】

患儿离院后24h内需常规进行诊疗后随访,以电话随访为主。及时了解患儿是否出现全身麻醉和口腔诊疗相关的并发症(如伤口疼痛、出血、感染、意识改变、恶心、呕吐、头晕,全身麻醉后声嘶、呛咳、头痛等),并提供处理意见,情况严重者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24h后如患儿病情需要,宜延长随访时间。

五、健康宣教

1.告知患儿监护人在全麻复苏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哭闹、躁动不安,数小时后可缓解。

2.告知患儿监护人离院回家途中,应尽量使患儿保持卧位。到家后可饮用少量温水,如无恶心、呕吐、呛咳等症状,即可开始进食,进食顺序遵从清水—流质食物—固体食物的顺序,逐渐加量;再少量进流质饮食。术后24h内尽量不要下床活动,应有专人看护,以免摔倒。

3.全麻手术过程中如加注局部麻醉药物,术后应嘱家长看护好患儿,避免咬伤唇颊部。

4.全麻治疗后3 ~ 5d内,因患儿一次性治疗多颗牙,咬合关系会发生变化,易产生不适,需患儿逐渐适应,不宜进食过硬的食物。

5.告知监护人患儿在插管术后可能出现鼻腔不适,声音嘶哑、咽喉部不适等症状,多数患儿无须治疗,在1d内可自行缓解,如不适感加重可随时来院就诊。

6.拔牙术后的患儿,应嘱其不要反复漱口,以免血痂脱落引起出血,术后24h后再刷牙。

(马艳萍 李 巍) 79xHX/PDivgqRcKHQn100If3d5mDvOjnMwdutoUpciKw05nfhVCcJkKs4oJnbm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