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低血容量性休克

(一)病因

低血容量性休克在急诊科较常见,是各种休克类型中相对容易逆转的一种,主要指大出血或者失液引起循环血量骤减导致的休克。主要病因有创伤、烧伤、出血、失液等。常见病因:

1.出血

● 创伤

● 胃肠道

● 腹膜后

● 异位妊娠破裂出血

● 凝血功能障碍致出血

● 应用抗凝剂

● 抗凝血杀鼠剂中毒

2.体液丢失(非出血性)

(1)细胞外液丢失

● 脱水

● 呕吐

● 腹泻

● 多尿

(2)细胞间液的重新分配

● 烧伤

● 创伤

● 过敏反应

3.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脓毒症

● 过敏反应

● 毒素或药物

(二)诊断思路
1.患者如有以下情况应考虑低血容量性休克

● 有导致血容量降低的病因:如创伤、烧伤、消化道出血、腹泻、肠瘘等。

● 收缩压低于80~90mmHg,或高血压者血压下降30%以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并且一般经初步液体复苏仍无法纠正。

● 有口渴、兴奋、烦躁不安、神情淡漠、神志模糊甚至昏迷。

● 可有皮肤湿冷、尿量减少(尿量<30 ml/h)、心率增快,以及表浅静脉萎陷,肤色苍白至发绀,呼吸浅快,脉搏细速,体温下降。

● 血浆乳酸浓度升高,血红蛋白或血细胞比容降低,尿比重或尿渗透压升高,中心静脉压(CVP)<5cmH 2 O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8mmHg,心输出量降低。

2.诊断创伤失血性休克应注意内出血的诊断

● 患者常有外伤或手术的病史。

● 胸、腹腔积液:胸部听诊和叩诊及腹部叩诊和移动性浊音的检查。

● 胸、腹腔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血性液体,则可以明确诊断。

● 腹部超声检查及诊断性腹腔灌洗。

● 脊柱、骨盆骨折可导致腹膜后大量出血。

● 股骨骨折时大量血液可集聚在大腿软组织中。

● 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应及早全面检查。

3.失血性休克突出的表现特点是“5P”

● 皮肤苍白(pallor)

● 冷汗(perspiration)

● 虚脱(prostration)

● 脉搏细弱(pulselessness)

● 呼吸困难(pulmonary deficiency)

最初反应为交感神经兴奋,精神紧张、烦躁、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末端发凉、脉搏细速,血压虽正常但脉压小,在出血量大或在较晚期时血压常下降并有呼吸困难。

4.失血性休克分级

根据失血量等指标可将失血性休克分成四级(以体重70kg的成年男性为例)。

● Ⅰ级(早期):失血量 <750ml,占血容量比例 <15%,心率≤100次/min,血压正常或稍增高。

● Ⅱ级(代偿期):失血量 750~1 500ml,占血容量比例 15%~30%,心率 >100次/min,呼吸增快(20~30次/min),血压下降,皮肤苍白、发凉,毛细血管充盈延迟,轻至中度焦虑,尿量减少(20~30ml/h)。

● Ⅲ级(进展期):失血量 1 500~2 000ml,占血容量比例 30%~40%,心率 >120次/min,呼吸急促(30~40次/min),血压明显下降,神志改变如萎靡或躁动不安,尿量明显减少(5~20ml/h)。

● Ⅳ级(难治期):失血量>2 000ml,占血容量比例>40%,心率>140 次/min,脉搏细弱,呼吸窘迫>40次/min,血压显著下降,皮肤发绀、湿冷,意识障碍,无尿。

● 大量失血定义为24小时内失血超过患者的估计血容量或3小时内失血量超过估计血容量的一半。

5.失血性休克的监测

● 一般临床监测:包括皮温与色泽、心率、血压、尿量和精神状态等监测指标。尿量是反映肾灌注较好的指标,可以间接反映循环状态。当尿量<0.5ml/(kg·h)时,应继续进行液体复苏。对未控制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维持“允许性低血压”即维持平均动脉压(MAP)在60~80mmHg。

● 实验室监测:①血常规监测,动态观察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的数值变化。②电解质监测与肾功能监测。③凝血功能监测:常规凝血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体等。若PT和/或APTT延长至正常值的1.5倍,即应考虑凝血功能障碍。

● 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氧代谢监测:参见相关章节。

(三)治疗要点

● 低血容量性休克:及时补充血容量、治疗原发病和制止继续失血、失液是治疗此型休克的关键。

● 患者保持平卧位或者头和躯干抬高20°~30°以利于呼吸,下肢抬高15°~20°以增加静脉血回流。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及早建立静脉通路并维持血压。

● 氧疗,早期给予鼻导管或者面罩吸氧。

● 除了必须遵循休克治疗的一般原则外,主要是根据失血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创伤性外出血,应该根据出血动脉的情况及时采用按压、包扎、止血带等临时止血法,有条件时主张尽早进行正规的清创术及手术止血。

● 对于内出血引起的休克,应该在积极扩容和准备输血的同时进行紧急手术,但是手术的方法应该力求简单,其主要目的是制止出血。

● 首先可经静脉快速滴注等渗盐水或者平衡盐溶液,争取45分钟内输入1 000~2 000ml,如果血压恢复正常并能够继续维持,提示失血量较小且已经不再继续出血,如果患者血细胞比容>30%,则可以继续输注上述溶液,不必输血。

● 如果失血量大或者继续有失血,上述治疗难以维持循环血容量时应该输血。

● 对于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效果优于积极的液体复苏,收缩压维持在90~100mmHg即可。

● 对于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患者,不主张快速给予大量液体进行“即刻”复苏,而强调及早进行确定性手术彻底止血后再进行“延迟”液体复苏。

● 积极处理原发病、去除病因是治疗休克的根本,应在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后,及时处理原发病,有时应该积极抗休克的同时果断进行必要的手术,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 同时尽早应用广谱抗生素,应用抗生素前,进行血培养等细菌学标本的采集,并尽可能在45分钟内完成。

● 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酚丁胺等,需强调的是,有效循环血容量尚未恢复时,应用血管收缩药物升高血压并不代表组织灌注有改善,必须应用时,宜小剂量低浓度。去甲肾上腺素起始量0.1μg/(kg·min);多巴酚丁胺常用量为 2.5~10μg/(kg·min),可以改善心泵功能。 kpKamLdft0mrERygjCeihrgTqFNxXluXh1vpmnpaY3WXBPXG03O2z95G4df/Ypv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