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三节
便血

(一)概述

便血(hematochezia)是指消化道出血,血液由肛门排出。便血可呈鲜红色、暗红色或黑色。少量出血不造成大便颜色改变,需经隐血试验才能确定者,称为隐血。病因主要如下:

1.上消化道疾病

见第十章第三节中消化道出血部分,视出血量与速度的不同,可表现为便血或黑便。

2.下消化道疾病

● 小肠疾病:肠结核、肠伤寒、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钩虫病、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小肠血管瘤、肠憩室炎或溃疡、肠套叠等。

● 结肠疾病: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结肠息肉等。

● 直肠肛管疾病:直肠肛管损伤、非特异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直肠息肉、直肠癌、痔、肛裂、肛瘘等。

● 血管病变: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症、血管畸形、血管退行性变、缺血性肠炎、痔。

3.全身性疾病

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及维生素K缺乏症、严重的肝脏疾病、尿毒症、流行性出血热、败血症等。

(二)诊断思路
1.临床表现

● 便血:多为下消化道出血,表现为急性大出血、慢性少量出血或间歇性出血。

● 便血颜色可因出血部位不同、出血量的多少及血液在肠腔内停留时间的长短而异。出血量多、速度快则呈鲜红色。出血量少、速度慢,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可呈暗红色。消化道出血每日5~10ml,无肉眼见大便颜色改变,需用隐血试验才能确定称为隐血便。出血大于400ml可出现头晕、心悸、乏力等症状,短时间出血>1 000ml,可出现休克表现。

2.伴随症状

(1)腹痛

● 慢性反复上腹痛,呈周期性和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见于消化性溃疡。

● 上腹绞痛或伴有黄疸者,应考虑胆道出血。

● 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腹痛减轻,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

● 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膈疝等。

(2)里急后重(tenesmus,肛门坠胀感):

感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排便量甚少,且排便后未感轻松,提示肛门、直肠疾病,见于痢疾、直肠炎及直肠癌。

(3)发热:

便血伴发热常见于传染性疾病,如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肠道淋巴瘤、白血病等。

(4)全身出血倾向:

便血伴皮肤黏膜出血者,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白血病、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等。

(5)皮肤改变

● 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者,便血可能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有关。

● 皮肤黏膜有毛细血管扩张,提示便血可能由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导致。

(6)腹部肿块:

便血伴腹肿块者,考虑结肠癌、肠结核、肠道恶性淋巴瘤、肠套叠及克罗恩病等。

(三)病情评估

见第十章第三节中消化道出血部分。

(四)急诊治疗

见第十章第三节中消化道出血部分。

(李少波) ZS1bgIsctNCstaqjRTPPILGq44dgrYPyQfP5RXeCgUZ0RS7B7vugtj+jm5WtK2w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