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二节
呕血

(一)概述

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1.呕血应首先考虑的四种疾病

● 最常见消化性溃疡。

● 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 急性糜烂性出血性胃炎。

● 胃癌。

2.消化系统疾病

(1)食管疾病

● 反流性食管炎、食管憩室炎、食管癌、食管异物、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食管损伤等。

● 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及食管异物戳穿主动脉可造成大量呕血,危及生命。

(2)胃及十二指肠疾病

● 最常见消化性溃疡。

● 急性糜烂出血胃炎、胃癌、胃泌素瘤、恒径动脉综合征等。

● 少见的有平滑肌瘤、淋巴瘤、息肉、胃黏膜脱垂、急性胃扩张、胃扭转、憩室炎、克罗恩病等。

(3)门静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或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

3.上消化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 胆道结石、胆道蛔虫、胆囊癌、胆管癌及壶腹癌出血均可血液入十二指肠导致呕血。

● 急、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并脓肿破溃;主动脉瘤破入食管、胃或十二指肠,纵隔肿瘤破入食管等。

4.全身性疾病

● 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白血病、血友病、霍奇金病、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其他(如应用抗凝药过量)等。

● 感染性疾病: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登革热、急性重型肝炎、败血症等。

● 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多动脉炎累及上消化道。

● 其他:尿毒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功能衰竭等。

(二)诊断思路
1.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

1)呕血前常有上腹部不适和恶心,随后呕吐血性胃内容物。

2)其颜色视出血量的多少、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及出血部位不同而异。

● 出血量多、胃内停留时间短、出血位于食管,血液呈鲜红色或暗红色,常混凝血块。

● 出血量少或胃内停留时间长,则因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呕吐物可呈棕褐色或咖啡渣样。

3)呕血的同时因部分血液经肠道排出体外,可形成黑便。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 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10%以下时,患者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

● 出血量占循环血容量10%~20%时,可有头晕、无力等症状,多无血压脉搏等变化。

● 出血量达循环血容量20%以上时,表现为冷汗、四肢厥冷、心慌、脉搏快等急性失血症状。

● 出血量在循环血容量30%以上时,出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3)血液学改变

● 出血早期可无明显血液学改变。

● 出血3~4小时以后由于组织液的渗出及输液等情况,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

● 大量呕血可出现氮质血症、发热等表现。

2.伴随症状

了解伴随症状对估计失血量及确定病因很有帮助。

(1)上腹痛

● 慢性反复发作的上腹痛,有一定周期性与节律性,多为消化性溃疡。

● 中老年人,慢性上腹痛,疼痛无明显规律并伴厌食、消瘦或贫血者,应警惕胃癌。

(2)肝脾大

● 脾大、有腹壁静脉曲张或有腹水者,提示肝硬化。

● 肝区疼痛、肝大、质地坚硬、表面凹凸不平或有结节者多为肝癌。

(3)黄疸

● 黄疸、寒战、发热伴右上腹绞痛并呕血者,可由胆道疾病引起。

● 黄疸、发热及全身皮肤黏膜有出血者,见于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及钩端螺旋体病等。

(4)皮肤黏膜出血:

常与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有关。

(5)头晕、黑矇、口渴、冷汗:

提示血容量不足。

● 上述症状与出血早期可随体位变动而发生。

● 伴有肠鸣、黑便者,提示有活动性出血。

(6)其他

● 急性胃黏膜病变:近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药物史、酗酒史、大面积烧伤、颅脑手术、脑血管疾病和严重外伤伴呕血者。

● 食管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剧烈呕吐后继而呕血。

(三)病情评估

见第十章第三节中消化道出血部分。

(四)急诊治疗

见第十章第三节中消化道出血部分。

(李少波) qSnAX/5Fl+ptRKkDy0N8l44A7UUOJIcym8iGmRVcM0I+Z1xxv9mmfaBUrt89Jt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