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四个主要参数(EAR、RNI、AI、UL)的定义。
2.儿童能量需要量、能量密度评估。
3.儿童能量代谢消耗途径。
4.儿童能量代谢摄入和消耗的平衡。
5.能量及食物能量。
6.营养素分类及三大宏量营养素。
7.优质蛋白质与来源。
8.必需脂肪酸与来源。
9.常见微量营养素维生素C,D,A,铁,钙作用及来源。
10.婴儿及儿童维生素D及钙每日推荐摄入量(DRIs)。
11.儿童铁的每日膳食参考摄入量(DRIs)。
12.矿物质。
中国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于2013年修订,是评估儿童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表2-4,图2-12),包括4项内容。
表2-4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4项内容
图2-12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4个参数
儿童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能量的推荐摄入量RNI是人群的平均需要量EAR。儿童总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组织生长合成、活动和排泄过程的能量消耗五部分。能量与年龄、性别、体重、身高、从事各种活动及维持健康状况有关。其他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满足群体中所有个体,而能量需要量则是基于群体的平均需要量(表2-5),避免能量供给过低与过高发生营养不良(不足与过剩)。五部分能量的总和就是儿童能量的需要量。
表2-5 中国儿童能量需要量
儿童基础代谢(for basal metabolism rate,BMR)BMR的较成人高,随儿童年龄增长、体表面积的增加逐渐减少。如婴儿BMR约为55kcal/(kg·d),7岁时BMR为 44kcal/(kg·d),12岁时约为 30kcal/(kg·d),成人为 25~30kcal/(kg·d)。
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代谢过程为人体提供能量,同时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称为食物的热力作用(for 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食物的热力作用与食物成分有关。蛋白质热力作用最高,脂肪的热力作用为2%~4%,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葡萄糖和糖原消耗7%的能量。婴儿食物含蛋白质多,食物热力作用占总能量的7%~8%,年长儿的膳食为混合食物,其食物热力作用为5%。
为儿童活动消耗的能量(for physical activity)。活动所需能量波动较大,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为正常情况下未经消化吸收食物损失的能量(for excreta),约占总能量的10%,腹泻时增加。
组织生长合成消耗能量为儿童所特有,生长所需能量(for growth)与儿童生长的速度呈正比,即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少。如1月龄婴儿能量摄入的35%用于生长,1岁时为3%,3岁为2%,直至青春期第2个生长高峰前维持较低水平,青春期为4%。
五部分能量的总和就是儿童能量的需要量,但五部分的分布比例尚无统一意见(图2-13)。
图2-13 儿童能量分布
营养能量单位——卡或卡路里(calorie,cal)。国际标准的能量单位是焦耳(joule)。
1卡为1g水在1大气压下升高1℃所需要的能量,1卡路里=4.186焦耳;
1千卡则为1 000g水在1大气压下升高1℃所需要的能量。
1千卡=1 000卡路里 =4 186焦耳=4.186千焦
能量密度是某一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产能与该食物的重量或大小的比例(calories/weight of food)。能量密度=食物产能量(千卡或千焦耳)/1g食物。高能量密度的食物即1g食物含较多能量,如饼干、黄油、培根等;反之为低能量密度的食物,如蔬菜、肉汤、粥等。婴儿摄入食物的能量密度,取决于食物中宏量营养素之间比例、水以及膳食纤维含量,食物中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能量密度高,水分多则能量密度低。
营养素是食物中所含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包括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类(表2-6),膳食纤维(DF)包括在碳水化合物内。食物中所含的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称为宏量营养素。宏量营养素消化吸收后产生人类生存需要的能量,或构成身体的成分。有些营养素人体需要量较少,体内多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食物中含量较少,称为微量营养素。维生素与矿物质属微量营养素。
虽然体内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量少,但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缺乏任何一种微量营养素都可有严重后果,如出生缺陷、认知落后、免疫能力低下、工作能力差,甚至出现妊娠母亲与胎儿死亡、儿童失明等严重状况。
表2-6 营养素分类、功能、特点与来源
续表
续表
见表2-6。
见表2-7。
表2-7 微量营养素的构成、功能及主要来源
续表
婴儿消化功能的成熟也同样遵循发育不平衡的规律和逐渐成熟的过程(表2-17)。婴儿早期对单、双糖的消化能力较好,对多糖消化较差。2岁后消化酶发育近成人水平。
婴儿消化蛋白质能力强于脂肪与淀粉,可满足生后生长所需的蛋白质。1周新生儿已可维持正氮平衡。
胎儿34周开始分泌,3月龄胃蛋白酶活性逐渐增加,18月龄达成人水平。
新生儿生后1周胰蛋白酶活性增加,1月龄已达成人水平。
新生儿期几乎无法测定,2岁后达成人水平。
新生儿期发育较好。胃脂肪酶和人乳的脂肪酶可代偿胰脂酶的不足。
生后分泌不足。
葡萄糖,出生吸收较好。
出生时双糖酶发育较好,乳糖酶足月时活性达高峰。
1)唾液腺淀粉酶3月龄后活性增加,2岁达成人水平。
2)小肠α-淀粉酶:新生儿十二指肠活性低,消化淀粉能力有限,但肠内葡萄糖化酶含量高,可参与淀粉消化;
3)胰淀粉酶:新生儿出生时完全测不到,4~6月龄开始分泌,后逐渐成熟,2岁达成人水平。
人乳中含脂肪酶与少量淀粉酶,可代偿生后胰脂酶与胰淀粉酶不足,可能是进化过程的痕迹。
评价群体儿童和个体儿童营养状况方法与目的不同。评价群体儿童营养状况(<5岁)主要通过体格生长水平调查了解流行强度,或为趋势、状况的描述。调查结果与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文化状况有关,可帮助政府决策时提供数据,不涉及任何病因。近年WHO以儿童人群W/H的状况作为儿童人群营养不良流行强度判断标准。评价个体儿童营养状况主要是了解是否存在营养不良(malnutrition),如存在营养不良,需要明确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营养不良缺乏的发展阶段等问题,以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因营养不良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种异常的状态,可因食物供给不足(灾荒、战争),或食物摄入不当(缺乏知识),或疾病吸收不良使儿童获得的营养素(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不能维持正常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发生营养低下(undernutrition)或营养过度(overnutrition)的状况。营养低下是营养素不足的结果,而营养过度是摄入营养素失衡(imbalances)或过量的结果。正确认识营养素缺乏或过多应按照营养不良的定义从病史中确定高危因素、临床表现,以相应的实验室方法评价营养素代谢的生理、生化状况,可概括为“ACDB”,即“A”人体测量(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C”临床表现(clinical indicators)“D”膳食分析(dietary assessment)、“B”实验室或生化检查(biochemical or laboratory tests)4步(图2-14)。
图2-14 儿童营养评价的流程
体格发育与评价可间接了解儿童营养状况,即初步判断有无营养问题(表2-8)。
表2-8 儿童生长状况评估
当体格发育评价提示儿童可能存在营养问题时,膳食分析可发现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A”体格生长、“D”与膳食评价可确定超重/肥胖与能量摄入不足状态,如儿童能量代谢摄入和消耗不平衡可出现能量摄入过多,超过需要的能量,为能量摄入过剩,机体多余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导致肥胖;能量摄入不足消耗自身组织以满足需要,可出现能量缺乏的症状,如体力下降、体重减轻、发育迟缓等状况(表2-9),即为Ⅱ型营养素缺乏(图2-15)。儿童仅表现生长下降,但血生化基本正常,无特体格生长殊临床表现。当疑及儿童可能存在某种营养素缺乏时则需继续评估临床表现。
表2-9 儿童能量代谢摄入和消耗不平衡的结果
图2-15 Ⅰ型、Ⅱ型营养素缺乏时机体的病理生理反应
若“A”体格生长、“D”膳食评价均疑儿童存在营养问题时,医生则宜进一步发现与之相符的营养素缺乏的临床表现(表2-10)。营养问题的临床表现与病因密切相关,如I型营养素缺乏(包括维生素与主要矿物质钙)各有特殊临床表现,血生化改变明显,但一般不影响儿童体格生长。
表2-10 营养素缺乏的临床表现
最后医生在前3步研究基础上选择相应的实验室检查,以确诊缺乏的营养素。
国际上营养学家为方便家长理解,尽量采用实际生活中的用具或术语(杯、茶匙、匙、个、片、吋)表示“份”以粗略表示食物的量,以下为统一方法。
1杯=240ml(液体或固体的体积)、1茶匙(勺)=5ml、1匙(勺)=15ml、1吋=2.5cm等。
1.每份相同体积(1/2杯=120ml)的熟蔬菜类提供相同含量营养素:提供约5g碳水化合物,2g蛋白质,能量25kcal,无脂肪(每份以“杯”表示)(表2-11)。
表2-11 每份熟蔬菜(120ml)含相同食物宏量营养成分
2.每份含相同能量与碳水化合物的水果:能量(40kcal)与碳水化合物(10g),无脂肪(每份以“个”“杯”“匙”表示)(表2-12)。
表2-12 每份水果所含能量(每份以“个”“杯”“匙”表示)
3.每份不同奶类提供相同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10g)与蛋白质(8g)(每份以“杯”表示)(表2-13)。
表2-13 不同脂肪的每份奶含相同碳水化合物、蛋白质
注:美国全脂奶100ml提供62kcal,中国全脂奶100ml提供67kcal。
4.每份不同体积油脂类食物提供相同能量与脂肪:约提供能量(45kcal)与脂肪(5g)(每份以“个”“匙”表示)(表2-14)。
表2-14 每份不同体积油脂类食物含相同能量与脂肪
5.每份不同体积(重量)的熟谷类食物提供相同宏量营养素:15g碳水化合物、2g蛋白质、能量 70kcal,无脂肪(每份以“个”“杯”表示)(表2-15)。
表2-15 每份不同体积谷类食物含相同宏量营养素
6.每份不同体积(重量)的肉类食物提供相同宏量营养素:每份约7g蛋白质,73kcal和5g脂肪(每份以“个”“杯”“片”表示)(表2-16)。
表2-16 每份不同体积(重量)动物性食物提供相同宏量营养素
单选题
1.个体长期摄入超过哪种DRIs存在中毒风险( )。
A.推荐摄入量RNI
B.适宜摄入量 AI
C.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UL
D.ABC
E.BC
2.推荐摄入量RNI能满足人群中多少个体日常营养所需( )。
A.100% B.99%
C.97% D.95%
E.90%
3.以下不是儿童能量代谢消耗途径的选项是( )。
A.基础代谢率
B.儿童组织生长合成和活动
C.高能量营养物质的选择
D.食物热力作用
E.排泄消耗
4.儿童摄入能量超过机体需要出现的状况不包括( )。
A.降低人体健康
B.增加慢性病的危险
C.消化不良
D.营养缺乏、体力下降
E.超重或肥胖
5.适合幼儿生长三大宏量营养素的供能比是( )。
A.蛋白质10%,碳水化合物55%,脂类35%
B.蛋白质25%,碳水化合物50%,脂类25%
C.蛋白质30%,碳水化合物50%,脂类20%
D.蛋白质30%,碳水化合物55%,脂类15%
E.蛋白质15%,碳水化合物40%,脂类45%
6.优质蛋白质的特征不包括( )。
A.优质蛋白必需氨基酸含量高、种类齐全、比例恰当、生物利用度高
B.优质蛋白应占总蛋白50%以上
C.儿童食物应注重优质蛋白
D.优质蛋白质需互补
E.优质蛋白质源于动物蛋白质、米、麦、玉米、豆类、植物蛋白质
(陈 立 石应珊)
1.毛萌,李廷玉等.儿童保健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黎海芪.实用儿童保健学.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0-6岁儿童健康管理规范.3版.2017.
5.HAGAN JF,SHAW JS,DUNCAN PM.Bright Future Guidelines for Health Supervision of Infants,Children,and Adolescents.4th ed.USA: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2017.
6.FEWTRELL M,BRONSKY J,CAMPOY C,et al.Complementary Feeding:A Position Paper by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and Nutrition(ESPGHAN)Committee on Nutrition.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2017,64(1):11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