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属于艾滋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当地儿童青少年承受着较同龄人更大的压力,他们可能面临着父母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或离世、家庭贫困、疾病、暴力/虐待、社会歧视(特别是对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儿童青少年)等多方面的压力。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有限,当他们面对这些压力时,容易因为问题的叠加以及特殊性而产生各种心理危机,从而导致心理及行为问题的出现。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我们首先需要意识到儿童青少年存在着哪些问题,然后了解这些问题在他们身上的具体表现,接着理解他们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最终才能够结合实际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焦虑是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表现最明显的症状,他们需要担心父母的疾病,担心家里的经济情况,担心被别人歧视,担心自己的学习情况,担心未来的生活,等等。对于认为自己学习状况比较差的学生,他们的焦虑程度更高,甚至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往往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并且表现出易激惹、缺乏自信、社交及行为退缩、胆怯等现象。抑郁常常与焦虑同时存在,或先发于焦虑,或继发于焦虑。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可能会因经历过亲人的丧失、或亲人的离去、贫困、学习成绩差等原因,对未来保持着消极的预期以及体验到改变未来的无力感和渺茫感,从而出现了以长时间情绪低落为主的症状,表现为有气无力、失去兴趣、食欲下降、失眠、思维与之前比较相对迟缓等等,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杀等行为。对于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思路是帮助他们发现身边的积极资源,改善情绪体验,并且重新燃起对未来生活的希望以及向往。
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青少年出现的行为成瘾主要是吸烟成瘾以及游戏成瘾。影响儿童青少年产生吸烟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四个:第一,我国社会吸烟的风气较严重,各种公共场合和日常生活中都离不开烟,对儿童青少年吸烟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家庭中父母及兄弟姐妹的吸烟行为和态度会对儿童青少年起到强化和示范作用,家庭中父母的监护不适当和亲子关系不良均与吸烟行为有关,家庭的社会生活背景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三,同伴团体在儿童青少年发展中具有成年人无法替代的作用,其所属团体对吸烟的态度和团体的性质等都会影响到儿童青少年吸烟与否及吸烟量的多少。第四,心理上的自我满足。儿童青少年的身心状况处于不断地发展当中,出于对独立意识和成人感的需要,他们容易对吸烟产生好奇心,从而沾上吸烟行为。对于大部分出现游戏成瘾行为的儿童青少年来说,他们的表现还远未达到游戏障碍的疾病标准,因为至少要满足以下九项中的五项:完全专注游戏;停止游戏时,出现难受、焦虑、易怒等症状;玩游戏时间逐渐增多;无法减少游戏时间,无法戒掉游戏;放弃其他活动,对之前的其他爱好失去兴趣;即使了解游戏对自己造成的影响,仍然专注游戏;向他人隐瞒自己玩游戏时间;通过玩游戏缓解负面情绪,如罪恶感、绝望感等;因为游戏而丧失或可能丧失工作和社交。并且以上症状连续维持12个月,才能进行后续的判断。而较多儿童青少年出现游戏成瘾的原因是游戏越来越逼真,具有娱乐性、互动性、开放性和虚拟现实性等特点,吸引了大量的儿童青少年沉迷其中。又因为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暂时忘记烦恼并且能够获得愉悦感以及成就感,通过这种体验缓解压力、回避焦虑、逃避现实,从而表现出游戏成瘾的行为。对于儿童青少年行为成瘾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思路是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认知,找到能够替代游戏、吸烟等给他们带来愉悦感、成就感、成人感的活动和兴趣,强调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未来负责的思想。
当地儿童青少年出现辍学的原因错综复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因素:第一,经济压力导致家庭无法满足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甚至家庭日常生活难以为继,需要孩子外出打工或者干农活来补充经济来源。第二,家庭文化氛围不足,教育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甚至宣传读书无用论。第三,外出打工的人回到家乡后披金戴银,大吃大喝,诱惑学生辍学外出打工。第四,在学校糟糕的人际关系以及学习情况给自己持续带来强度大、时间长的消极体验,为了逃避这种让自己极其难受的体验,最终选择辍学。对于儿童青少年辍学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思路是向学生及其家长强调学习的必要性,充分调动积极性。强化学习的长远利益,淡化辍学打工的短浅利益。与此同时,也要关注学生辍学的自身心理原因,结合具体情况解决问题。
由于缺乏正常健康的心理成长环境,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比一般儿童更容易出现各种品行障碍,如经常挑起或参与打架斗殴,无故伤害别人、虐待动物,破坏公共财物,盗窃、说谎、逃学、离家出走等。出现品行障碍的原因一般包括:家庭因素,家庭破裂、父母教养方式较差等;同伴因素,群体压力下的教唆鼓励等;自身因素,自我为中心、逆反心理、自尊心强等。一般以自身因素为主出现的品行障碍程度更深。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把同一性危机理论用于解释青少年对社会不满和犯罪等社会问题上,他说:“如果一个儿童感到他所处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种种可能性,即想要成为自己期望中的人但却彻底失去希望,他就将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在人类社会的丛林中,没有同一性的感觉,就没有自身的存在,所以,他宁做一个坏人,或干脆死人般地活着,也不愿做不伦不类的人,他自由地选择这一切。”对于儿童青少年品行障碍的问题,主要的解决思路是不带说教、批评色彩的交流,尊重、接纳他们的情绪情感,理解他们的行为,提供健康正确的情绪宣泄以及情感表达方式,必要时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建立人际支持,进行行为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