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常见问题的处理

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和实践原则,但指导者的最高行为准则应该是理解团体成员的需求,而非特定的理论,那些重要原则的僵化将会影响辅导效果。如果指导者必须要掌握一个技能,那一定是对棘手成员(在团体中比较难以配合指导者)的处理,本节我们将关注一些问题成员和其他常见问题。

一、问题成员

(一)垄断型成员

垄断现象与特定人格有关,由于这种特征是稳定的,所以通常是团体早期阶段发生的,却存在于每一个阶段。垄断发言的成员如果不说话就会感到焦虑,他们想对每一段话都做出回应,相信很多教师都遇到过不分场合喜欢接话的学生。他们会详细地描述与他人的对话,对其他成员投以评论,告诉团体一些他自己的重大生活变故。在团体初期,垄断型成员可能会受到欢迎,但很快就会使其他成员感到威胁。有些成员会默默地抑制心中的怒火或间接表达敌意,有些成员会进行侧面攻击甚至产生正面冲突。垄断型成员的喋喋不休其实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但无论如何他都会导致团体成员对团体感到无助,甚至放弃团体。

作为指导者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做?是大声呵斥令其停止,还是颁布规范明令禁止?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就只是暂时发泄了你的不满,并把这个成员推到了“替罪羊”的危险位置上。垄断型成员不仅得不到任何帮助,他们的焦虑情绪会变本加厉、无处宣泄,只能退出团体。同样,指导者这样的做法也殃及其他成员,令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不当言行会受到批评。

指导者需要做以下这些事情:第一,描述团体此时此刻正在发生什么,询问为何允许或鼓励一个成员承担整个团体的责任;这会使其他成员意识到自己正处于被动状态,是垄断成员的受害者;一旦他们能够讨论自己不积极参与的原因,他们的参与程度便会得到强化。第二,指导者必须表达出对垄断型成员的兴趣,关注他想要做什么,背后的潜在需求是什么,令其思考自己在团体中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检查自己在团体中行为的重要性。指导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温和地干预,而非强迫和暴力式的沟通。

(二)沉默型成员

大量资料表明,团体成员在团体过程中参与越多,越投入,就越容易被他人重视,他的正向改变就越大。凉山地区有很多儿童青少年都在团体过程中有沉默现象,他们不喜欢主动发言,甚至在按顺序轮到自己发言时也是沉默不语,气氛相当尴尬。这类成员都自我暴露缓慢,他们很难从团体辅导中获益。沉默有多种原因,有些人是担心过多的自我暴露;有些人想与团体保持距离或希望控制团体;有些人认为团体中某一成员对自己存在威胁,在对方缺席时自己才会讲话;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担心自己的弱点令人厌烦;也有些人用沉默来惩罚他人或吸引团体的注意力。

一方面,指导者要改变沉默型成员的行为,帮助其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另一方面,培养其他成员与沉默共处的能力。指导者应认识到这种沉默给了大家一个积极的、矫正性的学习机会,这种缓慢的节奏使成员们暂停下来进行思考。指导者要鼓励每一位成员调整自己的参与程度,并定期评论其非言语性的行为。指导者可以鼓励其他成员谈论对沉默型成员的看法,并要求沉默型成员对此做出评判,从而促进团体成员的共同参与。

(三)令人厌烦的成员

每个教师的班级里可能都存在这样一两个学生,其他同学不喜欢和他们讲话甚至在他们背后窃窃私语,经常被冷落到一旁。这类成员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也会体现到团体辅导过程中。一般来说,这类学生非常压抑,缺乏自发性,说话时死气沉沉,害怕社交。他们讲的话从来都是别人想听的,但是他们的内心却压抑着相反的情绪。他们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害怕被拒绝和遗弃,他们拒绝成长为一个有自己的欲望、看法,与他人不同的个体。

指导者应该意识到这种厌烦感是需要被指出来的,并且要了解谈论什么会不让其他人感到厌烦。要让他们看到他们真正希望拥有的东西,找出并展现他们被压抑的富有创造性的那部分人格特质。

(四)拒绝帮助的抱怨型成员

抱怨型成员,他们会呈现给团体一些问题,或是不断的向团体提出环境或躯体方面的问题,并且常常表现出自己难以克服这些问题。甚至当他人提出抱怨时,抱怨型成员还会贬低别人的抱怨来凸显自己的问题。事实上,抱怨型成员似乎因自己的问题难以解决而感到自豪。他们寻求团体的帮助,随后又拒绝团体的帮助,并且拒绝的方式多种多样。即使他们口头接受了团体的忠告,也不付诸行动;即使付诸行动,也不能改变现状。抱怨型成员让其他成员感到厌烦和挫败,他们表现出来的“无能”使团体的信心动摇,团体的凝聚力被削弱,甚至造成其他成员的脱落。

指导者不能把成员乞求的帮助与他真正需要的帮助混为一谈。指导者可以说:“××同学提到了自己想要做些改变,我知道他表达了一个层面的内容,但在另一个层面,他似乎还有一种需求,那就是要挫败他人对他的帮助。我们的任务是将这件事描述出来,而非继续提供那么多的建议,如果我们继续提供建议,那他就会重复在团体之外的情况,我们就失败了。”指导者应多次重复这样的谈话,将这种视角内化,而不是与其建立同情、滋养式的关系。接着,指导者要聚焦于团体进程,鼓励他们学习人际沟通的技巧。

二、其他常见问题

(一)缺席

很多因素都可能造成缺席,包括组员问题、团体动力和小组带领风格等。缺席通常是由日常生活压力导致的,如家中有事、疾病等;当一个团体的成员感到自己无关紧要时,也会造成缺席;太过克制或回应不足的带领风格会让成员感到焦虑或需求被剥夺,也会导致他们去别处寻求安慰;缺席也可能是由愤怒和憎恶产生的,是一种通过保持距离来伤害其他组员的报复行为。个人心理咨询可以因为缺席而改期,但团体辅导不能因缺席而取消。某位成员的缺席会对整个小组的平衡造成影响,并且具有传染性,引发更多的缺席现象,因此缺席应当被关注和讨论。

指导者需要问问自己,这次缺席是否传递着一些不被允许表达的情绪,尤其是同一名组员反复缺席的情况。指导者不应该对组员的缺席产生强烈的反移情,包括愤怒、被抛弃感,甚至是解脱感;更不应该从语调、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流露出这些情绪。相反,指导者应该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来询问缺席事件,并让团体成员知道自己的重要性。此外,指导者还可以制订针对取消的准则,包括对每周规律出席的要求以及对缺席提前请假的规定。取消政策能够建立一个有效的框架,使得缺席行为得到充分地讨论。

(二)成员过早脱落和新成员的加入

团体成员过早地脱落不仅对于成员本身是个失败,同时对于整个团体也是十分不利的。他们使其他成员深感威胁,士气消沉。很多团体指导者提出一个“波纹效应”,即一名成员的脱落招致其他更多成员的脱落。对过早脱落者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我们建立可靠的排除标准,为筛选过程提供了一个重要参考。

以往的研究表明,那些脱落的成员在最初的筛选或开始的几次活动中,就具有以下一项或多项特征:心理领悟能力较差、理解情绪与行为的能力有限、动机不足、冲动行事欠思考、情绪消极、过多采用否定的防御机制、严重的躯体化症状、过强的愤怒与敌意、缺乏社交能力、低智商、缺乏对团体辅导的理解、缺乏对心理辅导和文化的敏感性、不讨人喜欢等,也就是说那些越需要接受团体辅导的学生越可能失败。导致成员脱落有以下几个原因:外在因素、团体特异现象、亲密感问题、对情绪传染的恐惧、早期挑唆者、对辅导方向认识不清、亚团体的影响。外在因素是指无法协调的冲突事件,如重大的生活变故、疾病,甚至辍学。团体特异现象是指团体中的某个成员与其他成员在某一维度上不同,如最愤怒的或最安静的。亲密感问题是指一些成员社交退缩、人际关系淡漠、超然、内向及自我封闭、固执己见,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不合时宜的自我暴露;不切实际地要求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对情绪传染的恐惧是指他人问题的呈现使他们焦虑不安,担心自己持续地面对这样的人引起自身的退步。以上这些原因几乎都是由于筛选不当导致的,并不是他们不适合团体辅导,而是他们适合同质性团体或个体心理辅导。早期挑唆者、对辅导方向认识不清、亚团体的影响通常不是筛选不当所致,只要指导者运用相应的技术和策略就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

降低脱落率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合适的成员筛选以及充分的辅导前的准备。辅导前准备最重要的是让成员预先认识到团体过程必然会遭遇一段挫折期,这可以提高成员的信心,安心参与团体。指导者要积极地解决早期问题,鼓励正性情绪反应,并且讨论负性情绪和对团体的曲解。在指导者深思熟虑后确定某位成员无法有效地参与团体辅导时,可以把该成员请出去,而不是放任自流。并且指导者要让团体知道这样并不是讨厌和遗弃,而是负责任的,符合心理专业标准的做法,这样可以保证该成员和其他成员利益最大化。

当团体规模缩小到一定程度,指导者应考虑增加新成员。新成员的加入能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指导者能否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当团体处于危机状态或忙于处理内部冲突时,不适合新成员的加入。一个团体即使凝聚力再高,一旦出现缺席或中途脱落,就会因为团体规模缩小而缺乏人际互动而影响团体的有效运作。因此,团体停滞不前的时候就是引入新成员,增加新鲜刺激的最好时机。有新成员加入时,有些团体会热烈欢迎,也有些老成员会故意迟到,或者对新成员评头论足,并选择一些有威胁性的话题,表达自己的矛盾情绪。这是由于有些成员担心改变现状会对自身造成威胁,把新成员看作竞争对手,剥夺指导者的关注。

指导者应告知新成员,当进入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时,通常会有被排斥或不知所措的感觉,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融入团体。指导者应鼓励新成员积极地融入,询问他们在团体中的感受和困难。除此之外,指导者还要适当地关注每一位老成员对新成员的反应,探究反应背后深层次的原因。

(三)早期过度的自我暴露

指导者往往担心团体成员不愿意敞开心扉并且分享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每当成员讲述情绪上引发苦恼的事情时,指导者都应给予积极的回应,并希望其他成员也可以有类似的表露。但是当成员的谈论内容超过了准备让其他成员知道的事情时,就会存在危险。如果有必要的话,指导者需要做些干预。我们应该敏感地识别出这种危险并直接地打断成员,不要再深入讨论。

(四)成员间的公开冲突

在某些方面,指导者希望成员之间有公开冲突,这可以促进卷入冲突的当事人在人际方面有更多的学习,调动每个人参与的积极性。但有时冲突会很激烈,使其他成员受到惊吓或感到不安;有时冲突会长期存在,悬而未决,这会使当事人和其他成员感到无助和失望。指导者可以首先采取阻止(防止不适当的行为而采取的措施,针对的是事情而不是成员个人,要尽量避免给成员贴标签。语气要温和,态度要诚恳)的方式,帮助成员了解已经发生的冲突本质,以及每个当事人的收获。

(五)团体外交往

成员们在团体外进行一些互动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学校中,学生们私下接触是很方便的。指导者应该关注的不是成员们有没有私下互动,而是他们的互动是否在团体契约范围内。指导者可以要求成员们在团体外的交往中不要谈论团体内的事情。当然,我们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社交能力较高的成员私下交往越少越好,低社交能力的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缺乏支持,则可与其他成员联系构成支持系统,他们也可以学习到一些基本的社交技能。

本节我们讨论团体中的问题成员和团体辅导中的其他常见问题,但并没有将指导者在团体辅导过程中面临的所有困难都详尽地展示出来,需要指导者不断增加自身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情境主动进行引导和回应。 VYGr1N6bMtCB3lq4STFYl8P0aJopXdpUy/VYoqIDczS5LqCt4kRl8ejYtH24MZ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