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天津市共有90家设有超声医学专业的医疗机构参与数据上报。其中,公立医院75家,包括三级综合医院27家(30%),二级综合医院31家(34.44%),三级专科医院10家(11.11%),二级专科医院7家(7.78%);民营医院15家(16.67%)。各区及各类别医院分布情况见表3-2-1。
表3-2-1 天津市超声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抽样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1.超声医患比
超声医患比指的是每万人次就诊患者平均拥有的超声医师数。此次统计显示,我市90家医疗机构超声科医患比平均值为1.53人/万人次,较2019年的1.23人/万人次有了一定提高,且近3年这个数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说明我市超声医师短缺的情况有所缓解。西青区、宁河区、蓟州区、宝坻区、滨海新区该数值明显低于均值,反映了这些区域超声医师工作量较大,超声医师缺少。武清区、和平区、河北区、北辰区、津南区等地区的超声医患比高于均值。此指标反映出我市各区医患比分布仍不均衡,工作强度差异较大,一些地区超声医师处于短缺状态(图3-2-1、图3-2-2)。
图3-2-1 2020年天津市超声医患比
图3-2-2 2017—2020年天津市超声医患比变化
2.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学历分布情况
在2020年超声科医师学历总占比分布情况表中显示,天津市超声医师中拥有博士学历者极少,仅占1.91%,但相比2019年的1.12%已有了较大的提升。学士学历者仍然是各医院中最多的,达到了50%以上。该构成表体现出天津市各医院的超声医师整体学历水平仍较低,尤其是极其缺乏拥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人才,为数不多的博士主要集中在三级专科医院,其次是三级综合医院(图3-2-3、图3-2-4)。
图3-2-3 2020年天津市超声科医师学历总占比分布情况
图3-2-4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学历分布情况
3.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职称分布情况
通过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职称分布情况表显示,我市超声医师以中级和初级职称为主,占比在80%左右,中高级职称占比较低。在各类医疗机构中,民营医院中高级职称占比是最高的,这应该是一些高职称专家退休后选择在民营医院继续工作的结果(图3-2-5)。
图3-2-5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职称分布情况
4.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年龄分布情况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年龄分布情况图显示,在公立医院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医师占75%以上,尤其是三级专科医院35岁以下的青年医师超过了50%,中青年医师成为公立医院超声专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近几年,超声医学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年轻医师选择超声这个职业,青年医师学历高、精力充沛、求知欲强,他们的加入对超声医学的发展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民营医院相对压力小、工作轻松,许多退休医师选择在此继续工作(图3-2-6)。
图3-2-6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年龄分布情况
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反映了超声医师的工作负荷,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超声医师工作的精细程度。2020年,我市超声医师人均每日工作量为25.91人次,较2019年的33.73人次有了明显下降,这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就医量下降不无关系。西青区、宁河区、蓟州区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明显高于均值,反映了这些区域超声医师工作量相对较大,超声医师短缺,武清区、和平区、河北区、北辰区等该数值低于均值。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医疗机构,日均承担工作量差距较大,其中三级综合医院超声医师每日工作量最大,二级专科医院及民营医院工作相对轻松(图3-2-7~图3-2-9)。
图3-2-7 2020年天津市各区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
超声仪器质检率是反映超声仪器质量安全的重要指标,也是保证超声检查质量的重要条件。通过天津市超声仪器质检率统计显示,宝坻、和平等8个区质检率达到了100%,说明这些区域对于仪器质检工作的重视,而津南、南开、蓟州区质检率低于80%,今后要加强对这些区域的督导检查工作(图3-2-10)。
图3-2-8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
图3-2-9 2017—2020年天津市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变化
图3-2-10 2020年天津市超声仪器质检率
住院超声检查48小时完成率反映了完成超声检查的及时性。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医疗机构住院超声检查48小时完成率为95.26%,绝大多数的医疗机构可在48小时内完成超声检查工作,宝坻、河北等6个区该数值达到100%,值得肯定,而红桥、东丽、滨海新区、河西等区明显低于均值,需要改进(图3-2-11)。
图3-2-11 2020年天津市住院超声检查48小时完成率
危急值通报率是超声检查过程中的重要质量指标,临床医师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挽救患者生命。2020年我市超声危急值通报率达到97.89%,大部分区域达到100%,这与市质控中心近一年来加强这方面的督导检查有关。在不同区域中,西青区、东丽区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二级综合医院通报率最低,需要进一步整改(图3-2-12、图3-2-13)。
图3-2-12 2020年天津市超声危急值通报率
图3-2-13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超声危急值通报率
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反映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质量。2020年,天津市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为95.71%,其中静海区、宁河区数值最高,接近100%,而河东区、武清区、红桥区明显低于均值,需要进一步整改(图3-2-14)。
图3-2-14 2020年天津市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
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率反映了乳腺超声报告的规范性。2020年,我市BI-RADS分类率仅为67.78%,明显低于全国81.21%的平均值。在我市不同区域中,蓟州区、静海区、宁河区、河东区及河北区表现较好,而津南区、滨海新区、北辰区及宝坻区低于平均值。在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专科医院表现尚可,二级综合医院分类率最低(图3-2-15、图3-2-16)。
图3-2-15 2020年天津市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率
超声报告阳性率反映疾病检出情况,反映了超声检查应用的质量和合理性。统计显示,2020年我市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为67.89%,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为72.54%。河北区、蓟州区两者的阳性率均较高,而河东区、武清区两者的阳性率均较低。在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专科医院门急诊的阳性率较高,而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阳性率较高(图3-2-17~图3-2-20)。
图3-2-16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率
图3-2-17 2020年天津市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
图3-2-18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
图3-2-19 2020年天津市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
图3-2-20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
该指标反映了胎儿重大致死性出生缺陷在超声筛查中的检出情况。统计显示,2020年,我市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在超声筛查中的检出率为0.15%,其中南开区最高,接近均值的2倍,可能是因为我市胎儿超声系统性筛查会诊中心——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坐落在该区域。分析我市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在超声筛查中的检出率比例显示,严重的开放性脊柱裂和单腔心的检出率是最高的,检出率分别为28.69%和24.70%(图3-2-21、图3-2-22)。
图3-2-21 2020年天津市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在超声筛查中的检出率
超声诊断符合率是反映超声诊断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可反映超声诊断水平,对临床有较大的诊疗价值。依据本次统计得到的结果显示,各区医疗机构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平均值约为86.96%,较2019年的80.56%有了明显提升,接近2018年的88.25%。不同区域中,津南区的诊断符合率明显低于其他区域,下一步将就该情况做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综合分析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之间的超声诊断符合率显示,三级专科医院超声诊断符合率最高,其他类型医院未见明显差异(图3-2-23~图3-2-25)。
图3-2-22 2020年天津市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在超声筛查中的检出率比例
图3-2-23 2020年天津市医疗机构超声诊断符合率
图3-2-24 2020年天津市各类医疗机构超声诊断符合率
图3-2-25 2017—2020年天津市超声诊断符合率变化
乳腺癌超声诊断准确性反映乳腺超声诊断质量。根据现有的数据显示,我市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准确性为85.51%,河东区、宁河区及西青区高于平均水平,北辰区、东丽区诊断准确性较低(图3-2-26)。
超声介入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是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超声介入的安全性指标。2020年,我市超声介入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值为0.05%,但是不同区域差异明显,西青区、红桥区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南开区并发症发生率最低,说明我市超声介入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并发症中,介入出血发生率是最高的,占89.13%。质控中心将在今后的督导检查中关注此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组织规范化操作培训,减少介入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图3-2-27、图3-2-28)。
图3-2-26 2020年天津市乳腺癌超声诊断准确性
图3-2-27 2020年天津市超声介入并发症总发生率
图3-2-28 2020年天津市超声介入各类并发症构成比例
1.我市超声科缺乏高学历人才,超声医师中年轻医师占比较高,诊疗经验相对不足。
2.超声仪器质检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对该项工作重视不够。
3.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率较低。
4.部分区域超声介入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存在医疗安全隐患。
1.积极组织相关培训和讲座,提高青年医师超声基础理论和诊疗水平。
2.重视超声仪器的质检工作,在实地督导检查中重点关注,提示医疗机构重视仪器质量安全,以保证超声检查的质量。
3.积极组织培训推广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的应用,并通过抽查报告等形式提高乳腺超声报告的规范性。
4.开展超声介入操作规范化的培训工作,对超声介入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医疗机构进行针对性帮扶,以减低医疗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