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山西省共有272家设有超声医学专业的医疗机构参与数据上报。其中,公立医院245家,包括三级综合医院38家(13.97%),二级综合医院164家(60.29%),三级专科医院13家(4.78%),二级专科医院30家(11.03%);民营医院27家(9.93%)。各地级市及各类别医院分布情况见表3-4-1。
表3-4-1 2020年山西省超声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抽样医疗机构分布情况
1.超声医患比
超声医患比是指每万人次超声就诊患者拥有的超声医师数。2020年山西省平均每万人次患者拥有1.85名超声医师,从图3-4-1可以看出,长治市、朔州市、大同市、太原市、阳泉市的超声医患比在均值以下。太原市等经济发达地市或人口较多地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太原市平均每万人次患者对应1.58名,阳泉市最低为1.44名。2017—2019年山西省平均每万人次患者拥有超声医师分别为1.66、1.76、1.70名(图3-4-2)。与前三年比较,虽受疫情影响,2020年就诊患者减少,本省超声医患比略有增加,但超声医师数量在我省范围内依然处于相对短缺状态。
图3-4-1 2020年山西省超声医患比
2.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学历分布情况
三级医院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人才明显多于二级医院,民营医院没有硕士学位及以上者,二级医院硕士学历者小于2%(二级专科1.28%,二级综合1.57%),而三级专科医院及三级综合医院硕士学位分别为43.35%、26.57%,而博士学历者只存在于三级医院,体现了高端人才主要集中于三级医院(图3-4-3)。
图3-4-2 2017—2020年山西省超声医患比变化
图3-4-3 2020年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学历分布情况
3.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职称分布情况
在各类医疗机构中均以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为主,副主任医师较主任医师多,二级及民营医院住院医师较三级医院比例高,三级医院各种职称比例较为接近,人才梯队更为合理。
4.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年龄分布情况
山西省二级专科医院以大于45岁占比最大为46.15%;民营医院以>25~35岁占比最大为44.58%;二级综合医院>35~45岁占比最大40.47%、其次为大于45岁者为33.80%;三级医院超声医师年龄分布以>35~45岁占比最大(专科39.74%、综合42%),其次为>25~35岁者,再次为大于45岁者,三级医院年龄分布更加合理,注重加强超声医学人才梯队建设及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图3-4-5)。
图3-4-4 2020年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职称分布情况
图3-4-5 2020年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超声科医师年龄分布情况
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反映医院超声医师的工作负荷水平,是医疗机构超声医学专业医疗质量的重要结构性指标之一。山西省2020年日均承担工作量平均值为21.50人次,阳泉市、太原市、大同市等地区工作量大,三级医院和民营医院明显高于二级医院(图3-4-6、图3-4-7),表明三级医院超声医师工作负荷明显高于二级医院,民营医院负荷高可能因承担较多体检工作。
图3-4-6 2020年山西省各地市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
2020年山西省平均每日人均超声工作量21.50人次,2017—2019年山西省平均每日人均超声工作量为24.15、22.91、24.15人次,与前三年相比,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我省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有所降低(图3-4-8)。
2020年山西省超声仪器质检率平均为94.98%,各地市医疗机构的质检率差别不大,忻州市和吕梁市相对较低,分别为83.69%、83.13%(图3-4-9),仪器的质检安全是超声医师工作的前提,应进一步完善超声仪器质检,尽可能达到质检率为100%。
图3-4-7 2020年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
图3-4-8 2017—2020年山西省超声医师日均承担工作量变化
图3-4-9 2020年山西省超声仪器质检率
住院超声检查48小时完成率反映出住院超声报告的及时性。2020年山西省住院超声检查48小时完成率为79.38%,太原市和忻州市最低,分别为56.27%、29.28%,其余地区均在95%以上(图3-4-10)。可能由于这两个地区人口密集,患者量大,超声医师和/或仪器相对不足。
图3-4-10 2020年山西省住院超声检查48小时完成率
超声危急值通报率反映危急值通报情况,是超声检查过程中的重要质量指标。2020年山西省超声危急值通报率平均为76.41%,临汾市最低仅为20.16%,其他地区较一致,基本达到95%以上(图3-4-11),临汾市超声危急值通报率较低,很可能由于个别机构对危急值通报率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数据误差过大。在各类医疗机构中二级综合医院的超声危急值通报率最低为65.50%(图3-4-12),危急值做到及时上报能使患者第一时间得到相关科室的干预,提高抢救及治疗成功率,也能降低不良结局,避免医疗纠纷,因此不同级别医院超声医师应熟悉超声危急值及其报告流程,做到危急值百分之百上报。
图3-4-11 2020年山西省超声危急值通报率
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反映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质量。2020年山西省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为94.90%,各地区医疗机构差异不大(图3-4-13)。
图3-4-12 2020年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超声危急值通报率
图3-4-13 2020年山西省超声报告书写合格率
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率反映乳腺超声报告规范性。2020年山西省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率为75.85%,忻州市、晋中市、晋城市较低,分别为61.72%、54.81%、44.86%(图3-4-14),各级医疗机构中二级专科医院最低仅为43.26%(图3-4-15),因此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亟待大力推广和普及。
图3-4-14 2020年山西省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率
阳性率反映出超声检查对疾病的检出率,反映超声检查应用的质量和合理性。
1.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
2020年山西省不同地市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平均66.01%,吕梁市、朔州市、大同市、长治市阳性率较低(图3-4-16)。在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中,三级综合医院的阳性率最高,为76.07%,民营医院的阳性率最低,为46.61%(图3-4-17),可能与其承担较多常规体检项目有关。
图3-4-15 2020年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率
图3-4-16 2020年山西省门急诊超声报告阳性率
图3-4-17 2020年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
2.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
2020年山西省不同地市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平均为71.12%,各地市医疗机构的阳性率差别不大,吕梁市、朔州市、临汾市阳性率略低(图3-4-18)。在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中,三级综合医院的阳性率最高,为81.62%,二级专科医院的阳性率最低,为44.55%(图3-4-19),可能与其承担较多正常产检或妇科筛查有关。
图3-4-18 2020年山西省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
2020年山西省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在超声筛查中的检出率平均为0.06%,临汾市的检出率最高为0.12%,晋中市最低为0.01%(图3-4-20)。在六种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的超声筛查中,严重的开放性脊柱裂的超声检出率最高,为24.53%,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的超声检出率最低,为8.70%(图3-4-21)。
图3-4-19 2020年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住院超声报告阳性率
图3-4-20 2020年山西省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在超声筛查中的检出率
图3-4-21 2020年山西省胎儿重大致死性畸形在超声筛查中的检出率比例
超声诊断符合率是报告期内超声诊断与病理或临床诊断符合率,是反映超声诊断质量最重要的指标,可反映一定时期超声科的诊断水平。山西省平均超声病理诊断符合率为67.06%,其中大同市最高,为88.26%,太原市为87.85%,四个地区符合率低于80%,其中晋中市仅为51.85%,诊断符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图3-4-22)。本省医疗机构中,二级专科医院符合率最低为50.29%。其次二级综合医院为83.22%,三级综合医院85.80%,民营医院86.71%,三级专科医院最高为91.62%(图3-4-23)。
图3-4-22 2020年山西省医疗机构超声诊断符合率
图3-4-23 2020年山西省各类医疗机构超声诊断符合率
2017—2019年山西省超声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54%、76.28%、80.91%,而2020年超声诊断符合率显著降低,仅为67.06%(图3-4-24),因此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当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解决方案。
图3-4-24 2017—2020年山西省超声诊断符合率变化
乳腺癌超声诊断准确性反映乳腺超声诊断质量。2020年山西省乳腺癌超声诊断准确性平均为65.91%(图3-4-25),整体水平偏低,乳腺癌诊断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图3-4-25 2020年山西省乳腺癌超声诊断准确性
超声介入相关主要并发症主要包括出血、感染、邻近脏器损伤、神经损伤、针道种植等。其发生率是反映医疗机构开展超声介入的安全性指标,需加强医师对潜在并发症的认识并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2020年山西省超声介入相关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0.34%,大同市最高,为0.87%,其中介入出血发生率构成比例最高,为92.00%,需进一步提高超声医师对潜在并发症的认识及有效防治,尤其是出血并发症的认识(图3-4-26、图3-4-27)。
图3-4-26 2020年山西省超声介入并发症总发生率
图3-4-27 2020年山西省超声介入各类并发症构成比例
1.超声医学科人才短缺且分布不均匀,硕博士高学历人员主要集中于三级医院。
2.超声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基线调查及上报,部分医院对指标理解存在偏差、上报工作不仔细。
3.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率,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超声诊断符合率各地区及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差异较大,各地区在全省范围内超声质控工作标准化普及工作难度大,尤其基层医院学历水平低,缺乏系统规范化的培训。
1.加强三级医院对二级及民营医院的超声质控指导
对口医院定期下基层或派驻人员指导;实行基层人员进修;建立临床培训基地,开展规范化培训;将乳腺病变超声报告BI-RADS分类普及到全省各级医疗机构。
2.加强超声诊断规范化巡讲的力度和规模
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线上线下学术活动,进行相关指南、超声诊疗及新技术的规范化学习,尤其是乳腺,从而提升全省的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及超声诊断符合率。
3.加强质量控制安全培训
以多种培训形式加强对各级各类医院的超声质控工作的培训,提高超声医师的超声医疗质控意识,使得全省超声质控水平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整体诊疗水平及诊断符合率。
4.通过会议培训、联合哨点医院等形式对超声质控指标网上数据正确填报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