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常说:“医者之举动常关乎患者之生命,为医者必须勤奋学习,诚恳工作,乐于奉献,才能做到医德高尚,医技精良,解决好患者的痛苦。”许老的行医经过告诉我们他就是这样做的。
许老自1965年从河南正骨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江西中医学院(现为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即江西省中医院工作,一干就是50余年,50多年来,许老在继承和发扬郭氏平乐正骨学术思想的同时,勇于探索创新,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独特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为全国中医骨伤学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20世纪70年代以前,许老到省中医院工作,当时还没有独立的骨伤科,骨伤患者较少,所以和中医外科合并称为“外伤科”,许老上班后除了诊治少量的骨伤患者之外,还要诊治大量的中医外科患者,尤其是痔疮患者为多。每日下午常协助外科做痔疮手术,手术虽小,但为今后骨科手术开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年代,医院大多数医务人员下放到农村,整个省中医院只剩27人,诊治疾病不再分科。仅分门诊部和住院部两大块,整个病房由许老负责和主管,既管病房,还要看门诊,看病也是内、外、妇科疾病一起看,工作量猛增。工作不分昼夜,常常看书到深夜。许老还虚心向中医老前辈请教,遇见内科问题,向学院老院长姚荷生教授求教,遇到妇科问题则向潘佛岩主任医师请教。当时姚老被打成“右派”,别人不敢接近,而许老为了求知,为了患者,不计其他方面的影响,由于许老虚心好学,很受姚、潘二位名老中医赏识,二老认真讲解和传授中医理论和临证经验于许老,尤其是姚荷生教授,旁征博引,为治内科杂病之大家。
几年的学习与临证,许老中医基本理论和内、妇科临证水平大获提高,同时诊治骨伤外科疾病的能力也得到提高,明显感觉中医临证水平突飞猛进。当时医院来就医的毒蛇咬伤患者较多,该病急、重、发展快,易致生命危险,许老对该病患者给予高度重视,认为毒蛇咬伤主要是邪毒入侵人体血分,早期应尽快消毒,故选用五味消毒饮为主治方,取得较好疗效,其后同科室同事研制了以五味消毒饮加减的“717”院内制剂治疗蛇咬伤患者,疗效甚好,曾在广州蛇咬伤学术研讨会上交流,得到国内同行好评。曾经有位8岁男孩被“五步蛇”咬伤,立即注射“717”制剂,但危重病势未得缓解,出血情况难以控制。在耳垂下采血检验时,采血针孔滴血,全身多处皮下瘀斑,请省一附院(现为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专家会诊,诊断为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给予输血2000ml,并用尽各种止血西药,仍不能控制病情,许老守在病房整整7天7夜,日思夜想解决办法,终于想出用“717”注射液200ml保留灌肠,数小时后患儿出血倾向逐步控制,最终康复出院。通过该病例治验,许老得到两点启示:其一是深深体会到“济世救人,要乐于奉献,解除患者痛苦是医生最大的幸福”;其二是中药给药途径可多样化,值得探讨。随着骨伤患者的增多,1973年医院将外伤科分为骨伤科和中医外科,当时蛇咬伤仍属骨伤科诊治,1976年才把毒蛇咬伤归属中医外科,这段时期许老虽然兼管诊治内、外、妇科疾病,但已把从医主治转移到骨伤疾病方向,重点是中医骨伤疾病,手法整复加夹板固定治愈了近万例各种骨折患者,省中医院在许老等老一批骨伤专家努力下,社会声誉大增,前来就医的骨科患者越来越多,病种越来越广,骨折畸形愈合、骨结核、骨肿瘤、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等患者也多了起来。针对这一情况,许老提出了以中医为主、能中不西、中西医结合的中医骨科发展观,许老认为手术疗法不是西医的专利,历史上就有中医刮骨疗伤的记载,只是西方国家在手术这一块发展比我们快而已。治好病才是硬道理,治好病才是医生奋斗的目标,所以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许老不受中西医门户所限,前往上海第六人民医院进修学习西医骨科,进修期间常去上海瑞金医院参加骨科疑难杂症讨论周会,聆听陈中伟、过邦甫、叶衍庆、马元璋等国内知名教授的指导,扩大了眼界,增长了知识,扩展了医学思维,提高了分析和诊治疾病的能力,学术和医技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
此后许老坚持务实的精神,在教学、临床、科研三方面踏实工作,勤恳耕耘。教学方面站在第一线,在完成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教学的同时,主编或编写中医骨伤专业有关教材,还完成了4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及继承人的指导工作;在临床上力主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对颈椎病、腰腿痛、痛风性关节炎、髌骨软化症、股骨头坏死等常见疑难病症进行专病专方治疗探索,并积极开展骨科新手术;在学术、科研方面曾任江西省中医骨伤科学会主任委员,组织学术年会提高全省中医骨伤医务人员的学术水平,同时积极科研创新,撰写学术论文50余篇,主持完成多项省级课题,曾两次获得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梅 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