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后下)30g,生姜 30g,大白 15g,杜仲 15g,地龙 10g,三七粉(冲服)3g,土鳖 10g,甘草 3g。
逐瘀通便。
急性腰挫伤,腰痛,腹部胀痛,大便不通。
一诊:万某,男,31岁,工人,2018年9月13日。
主诉:
弯腰搬重物时扭伤,腰部疼痛3日。
现病史:
腰部疼痛,转身困难,行走时腰部向前屈,臀部后突,行动缓慢,咳嗽、深呼吸时均可引起腰痛加重,腹部胀痛,大便3日未解,小便通畅。
查体:
腰肌较紧,腰3椎旁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下肢不痛、不麻,脉弦,舌质较黯,苔薄黄。
X线示:
腰椎未见明显骨折。
诊断:
急性腰挫伤。
治疗:
辨证为瘀血阻于下焦,治当以通下为要,遂投以姜黄合剂1剂,水煎300ml,分2次温服。
二诊:
9月14日,服药1剂,大便通畅,腹部胀痛消失腰部疼痛减轻,行动较前改善,脉弦,苔薄黄。
辨证:
瘀阻虽通,但瘀血未尽,仍有阻滞。
治法:
逐瘀、通便。
处方:
前方大黄15g先下,加桃仁10g,红花6g,当归15g
2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三诊:
9月17日,患者自述大便通畅,稍稀,每日2次,不腹痛,腰部疼痛减轻明显,行走较自如,不再弯腰跛行。
四诊:
9月20日,瘀去,伤未恢复,治宜活血通络,补益肝肾。
处方:
橘术四物汤加味。
当归15g 川芎10g 赤白芍各12g 陈皮10g
白术10g 杜仲15g 地龙10g 枸杞子15g
续断15g 补骨脂1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开始适当腰部功能锻炼,巩固疗效,预防腰痛复发。
许老认为本证应“急则治标”,故先选用姜黄合剂,通腑利下焦,以利为度。方中大黄荡涤瘀血,配合大白破血通下为君,土鳖、三七粉活血止痛,配合杜仲、枸杞子、续断,补益肝肾、强壮筋骨为臣,鲜生姜温胃,防止大黄过寒伤胃,甘草调和诸药为佐。在大便通畅,瘀去症消后,改为橘术四物汤加味,活血通络,补肾壮腰。配合适当功能锻炼,获治病愈。
天麻,珍珠母,青葙子,蔓荆子,川芎,菊花,钩藤,夜交藤,酸枣仁,远志,枳实,桔梗,麦冬,五味子,三棱。
清肝明目,养心安神,宽胸理气。
用于颈椎病、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胸闷、胸痛、心悸、恶心、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
本方证为肝阳偏亢引起的头痛、头晕,同时影响神志、失眠多梦,方中天麻、钩藤、珍珠母、青葙子、蔓荆子,平肝潜阳为君,夜交藤、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为臣,川芎、菊花、枳实、桔梗、麦冬、五味子、三棱清肝明目,宽胸理气、活血止痛为佐使药。
日1剂,水煎600ml分两次温服。若头痛伴麻木加藁本、白芷;若行走不稳、跌倒者加莪术以活血通督。上肢麻木、疼痛加紫荆皮、千年健。肝阴虚引起的头痛、头晕者不适用。
一诊:刘某,女,54岁,2017年2月25日。
主诉:
头痛、头晕1个月。
病史:
近1个月经常颈痛、头痛、头晕,时轻时重,看电视多会加重,胸闷、胸痛、心悸、夜寐差,心烦,有时一夜只睡3~4小时,时有上肢麻木,侧卧时明显。
检查:
颈5~6棘突处压痛,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阴性,脉弦,苔薄黄。
X线示:
颈椎生理弧度消失变直,颈5~6、颈6~7椎间隙变窄。
彩色多普勒示:
双侧颈动脉增厚,部分斑块形成。双侧颈动脉、椎动脉弹性降低。
诊断:
颈椎病(椎动脉型)。
处方:
晕痛康加减。
明天麻15g 珍珠母15g 青葙子10g 蔓荆子10g
夜交藤15g 酸枣仁15g 远志10g 川芎10g
菊花10g 枳实12g 桔梗12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紫荆皮15g 千年健1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3月4日,不头晕,偶有头痛,不心悸,不胸闷,胸痛缓解,注意力差,脉弦,苔薄黄。守方加益智仁6g,7剂,日1剂,水煎600ml,分两次温服。开始做颈椎锻炼。每日3次,每次5min。
三诊:
3月11日,不头晕,不胸闷,睡眠较前好,上肢不痛不麻,脉缓,苔薄黄。守方,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四诊:
3月17日,有时还有一些心悸,余无症状。守方,14剂,继续功能锻炼,巩固疗效,预防复发。
晕痛康自拟方,用于临床已有30多年,确有实效,颇受患者欢迎。应用晕痛康治疗颈椎病,需要患者配合治疗,做到三“不”配合:不用高枕;不玩手机、电脑;不打麻将。不头晕后开始颈部功能锻炼,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苍术,黄柏,蛇舌草,鸡血藤,秦艽,栀子,茵陈,车前子,香附,百合,土茯苓,虎杖。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排出尿酸。
痛风性关节炎。
急性期:红肿热痛明显,血常规白细胞10.0×10 9 /L以上,中性粒细胞0.80以上,C反应蛋白20mg/L以上,脉弦数,舌质红,苔黄厚者加金银花、野菊花。
一诊:王某,男,41岁,干部,2018年1月3日初诊。
主诉:
右
趾关节红肿热痛3日。
病史:
有疼痛史2年余,反复发作,波及踝、膝、腕等关节,近来发作频繁,症状严重,持续时间较长。患者吸烟、酗酒史。
检查:
右
趾关节红肿,肤温较高,压痛明显,行走有障碍,脉弦数,苔黄厚、腻。实验室检查:尿酸>560μmol/L,血常规白细胞12.0×10
9
/L,中性粒细胞 >0.83,CPR:35mg/L,红细胞沉降率不快。
诊断: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期,辨证属湿热型。
治法:
清热解毒,燥湿利尿。
处方:
鸡蛇汤加减。
苍术10g 黄柏12g 蛇舌草15g 鸡血藤20g
秦艽15g 茵陈15g 银花15g 野菊花15g
栀子10g 百合15g 土茯苓20g 车前子10g
虎杖15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青鹏膏外用,一日3次。
告知患者“四不一多”:
不吃酒类,不吃动物内脏,不吃海鲜,不吃火锅等含嘌呤高的食物,多喝开水,利尿,促进排出多余尿酸。
二诊:
2018年1月10日,脚部肿痛消失,行走自如。血常规:白细胞8×10 9 /L,中性粒细胞0.70,CRP:15mg/L。脉弦,苔薄黄。前方有效,守方再服7剂,巩固疗效。
三诊:
2018年1月17日,患者自述,无症状,已进入慢性恢复期。前方去银花、野菊花,加香附10g,10剂。
四诊:
2018年1月27日,无症状,尿酸 431μmol/L,CRP:8mg/L。前方继服至尿酸正常,无症状出现者停止治疗。继续做到“四不一多”。
由于社会稳定,大家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痛风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对该病的治疗需要大家的重视,但对于该病的预防更重要:大力宣传,每个人能管好自己,做到“四不一多”,加强运动,增强体质,减轻体重,对减少痛风的发病有一定的作用,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徐长卿 30g,功劳木30g,三七粉(冲服)3g。
活血止痛,清热消肿,消除无菌性炎症。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腰痛严重者加失笑散,活血祛瘀止痛。下肢疼痛、麻木者加紫荆皮、千年健,祛风湿、通经活络、止痛。
一诊:付某,男,21岁,学生。2018年10月24日。
主诉:
运动时扭伤腰部至腰部疼痛2个月余。
病史:
2个月前打篮球不慎扭伤腰部,未经系统治疗,腰部疼痛时轻时重,久行或做其他运动时疼痛加重,有时右下肢不舒,不痛不麻。
检查:
弯腰活动时稍受限,右腰第三横突处压痛明显。脉弦,苔薄黄。
X线片示:
腰椎未见骨折。
诊断: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治法:
活血祛瘀,理气止痛。
处方:
三味方加味。
徐长卿30g 功劳木30g 三七粉(冲服)3g 焦杜仲15g
地龙10g 紫荆皮15g 千年健10g 小茴香1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适当休息,减少运动。
二诊:
2018年10月31日,自述右下肢无不适感,腰痛减轻明显,脉缓,苔薄白。守方去紫荆皮、千年健,加枸杞子15g、补骨脂10g。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三诊:
2018年11月7日,自述无腰痛,但活动多后腰部有不适感。脉缓,苔薄白。守方去小茴香。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适当进行腰部活动,巩固疗效,预防腰痛复发。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多由外伤引起,劳损、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致病。邪之留内,加之瘀阻经络,导致无菌性炎症,腰肌水肿,疼痛加重。患者因痛不能忍受就诊。方中徐长卿得三七粉、小茴香活血祛瘀,理气止痛效果更佳。徐长卿得功劳木祛风湿,清虚热,消除软组织水肿,有很好的疗效。本方再加杜仲、地龙、枸杞子、补骨脂,补益肝肾,强壮腰肌,可提高疗效。三味方是基础方,应用灵活,效得益显,颇受欢迎。
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山药。
益气健脾,清热燥湿。
滑膜炎,髌上/下滑囊炎等。
关节肿胀疼痛明显者,加肿节风、木瓜、防己。
一诊:熊某,女,63岁,农民,2018年12月31日。
主诉:
双膝关节疼痛1年余。
病史:
双膝关节无外伤史,慢性双膝关节疼痛,怕冷,不能下蹲,不能坐矮凳子,久行疼痛加重,二便正常,近来膝部疼痛加重半月。自觉双下肢沉重、乏力。
检查:
双膝关节不红,轻肿,行走轻度跛行,双侧浮髌试验阳性,双侧髌骨关节面粗糙,伴有疼痛感。脉弦,苔薄黄。
彩色多普勒检查:
双侧膝关节腔内少量积液。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11.7×10 9 /L,中性粒细胞0.83,CRP:12mg/L。
诊断:
双侧膝关节滑膜炎。
治法:
益气健脾,清热燥湿。
处方:
五妙散加味。
苍术10g 黄柏12g 牛膝10g 薏苡仁30g
山药20g 蛇舌草15g 肿节风15g 木瓜12g
防己10g 黄芪2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2019年1月7日,患者自述双膝关节不肿、不痛,但不能完全下蹲。脉弦,苔薄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
治疗:
守方10剂,巩固疗效。
根据临床资料辨证分析,该患者以脾虚为主,脾虚不能制水,运化失常,水湿四溢,湿留关节,积久化热,则膝关节肿胀疼痛,久则加重,不能下蹲等,方中三妙散清热燥湿,蛇舌草、肿节风、木瓜、防己增强清热祛湿之力,症减明显,血常规正常。这是急则治其标。山药、薏苡仁益气健脾祛湿,是治其本,对巩固疗效、预防疼痛复发有良好的效果,故五妙散有继续临床验证、应用观察的价值。
苦参,生地,荆芥,丹皮,白鲜皮,蝉蜕,连翘,地肤子,甘草。
清热祛湿,透疹止痒。
全身起疹,起无定处,时隐时现,呈风疹块,红色或白色,皮肤瘙痒,有时烦躁,心悸,恶心等。
①荨麻疹,即风疹块;②慢性湿疹,皮肤起粟粒样丘疹,色红水肿,呈苔藓样变,皮肤瘙痒,抓破流水结痂等症。
一诊:刘某,女,46岁,2018年6月4日。
主诉:
不明原因,身起风疹块1日。
病史:
初起小腿起包块,瘙痒,抓之则包块大,更痒,越抓越多,就诊。
检查:
包块色红,高凸,孤立状。
血常规:
白细胞总数正常,中性粒细胞比例稍增高,脉弦数,苔薄黄。
诊断:
荨麻疹。
治法:
疏风清热,透表止痒。
处方:
参白止痒汤加味。
生地10g 苦参30g 白鲜皮30g 连翘10g
丹皮10g 地肤子10g 蝉蜕6g 荆芥10g
甘草3g
4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6月8日,药后风疹块少了很多,痒也减轻了,脉缓,苔薄白。守方继服5剂。
三诊:
6月14日,身不痒,风疹块消失。继服3剂巩固疗效。
荨麻疹是常见病、多发病,本案例由风湿热致病,主症起风疹块,皮肤瘙痒,肤红而热,脉弦数,苔薄黄。病在皮肤,肺和皮肤相表里,重用苦参、白鲜皮清热止痒为君,配生地、地肤子、丹皮清热凉血,助君清热止痒为臣,蝉蜕、荆芥、连翘引药归肺达肤,宣散透疹,祛风止痒为佐,甘草清热调和诸药为使。本方药少量大,药力专止痒,解决患者主要疾苦,疗效显著,供同道参考使用。
柴胡,当归,桃仁,红花,苏木,土鳖虫,枳实,花粉,大黄,茯苓,黄芩,三七粉,甘草。
活血祛瘀,疏肝理气。
损伤早期,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病。
老年人,儿童,素有慢性病,体弱多病者去大黄,损伤中后期不适应。头部损伤者加川芎,菊花,胸胁损伤者加桔梗,川楝子。
一诊:陈某,男,65岁。2018年12月6日9点。
主诉:
右腕外伤肿痛3小时。
病史:
今晨锻炼不慎跌倒,右手着地致右腕肿痛,不能活动,动则痛甚。有前列腺炎史。
检查:
右腕肿胀,桡侧压痛明显,查有骨擦音。脉弦,苔薄黄,X线片示右桡骨远端骨折,轻度错位。
诊断:
右桡骨远端骨折。
治疗: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内服中药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手指功能锻炼。
处方:
愈伤1号方加减。
柴胡10g 黄芩12g 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5g 苏木15g 土鳖虫10g 枳实12g
茯苓15g 三七粉3g 蛇舌草15g 大黄1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12月13日,夹板固定已松,肿胀明显消减,X线片示右桡骨远端骨折对位良好,调整夹板固定。治宜活血散瘀,补益肝肾为主。内服愈伤2号方加减,继续治疗。
方中苏木,当归,桃仁,红花,活血祛瘀为君药,尤其苏木为伤科要药,善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大黄荡涤瘀血,得枳实理气止痛效果更佳,二药助君药增效显著。土鳖虫、三七有活血祛瘀止痛、续筋接骨功效,为佐药,茯苓、蛇舌草有清热利尿作用。使瘀血从小便中排出,这是血水同源理论的应用。临床实践证明可提高疗效。甘草调和诸药为佐药。
当归,赤芍,土鳖虫,续断,乌药,补骨脂,红藤,桃仁,红花,虎杖,三七粉,甘草,淫羊藿。
活血养血,补益肝肾。
损伤中期、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骨折病加鹿角胶,去红花。年老体弱、多病者去红花加黄芪,损伤早期不适用。
一诊:姜某,女,70岁,2018年1月5日。
主诉:
左肩外伤肿痛半月。
病史:
2017年12月20日滑倒,右手着地致右肩损伤,肿痛半月未诊。
检查:
右肩周肿胀,大结节下方压痛,右上肢不能抬高,功能障碍。
X线片示:
右肱骨外科颈骨折,骨折近端呈内收位,骨折远端外展位,骨折远端嵌入近折端髓腔内。脉弦,舌质淡红,苔薄黄。
诊断:
右肱骨外科颈骨折。
治疗:
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前臂中立位悬吊胸前,肘前放0.5kg重沙袋,治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补益肝肾。
处方:
愈伤2号方加减。
当归15g 赤芍10g 土鳖虫10g 桃仁10g
红花6g 续断10g 乌药10g 补骨脂10g
红藤15g 淫羊藿10g 三七粉3g 苏木1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做握拳,肘关节屈伸活动,忌肩关节内收外展运动。
二诊:
2018年1月13日,右肩肿痛减轻,右肘、手活动较前灵活。X线片示:右肱骨外科颈骨折对位良好。去肘前沙袋,守方内服15剂,继续治疗加强肘、腕屈伸活动,小幅度肩前后摆动,日3~5次。
本例方中,当归、桃仁、红花、苏木功专活血养血化瘀,土鳖虫、三七、红藤活血定痛,淫羊藿、补骨脂、续断补益肝肾,强筋壮骨,促进骨折愈合,配合上肢功能疗法,能收到肿痛消失、骨折愈合,功能康复同步收功之效。
当归,丹参,制乳香,木香,黄芪,骨碎补,淫羊藿,血竭,杜仲,红藤,土鳖虫,三七粉,甘草。
补益肝肾,接骨续筋,通利关节。
损伤后期,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病。
骨折者去乳香,加鹿角胶,关节功能障碍者加海风藤,伸筋草,关节仍有肿胀者加桂枝,络石藤。
一诊:姚某,女,85岁,2018年10月3日。
主诉:
右腕外伤肿痛月余。
病史:
跌倒致右桡骨远端骨折,未经治疗,右腕肿胀就诊。
检查:
右腕肿胀,功能障碍,畸形明显,脉弦,苔薄黄。
X线片示:
右桡骨远端骨折,向桡背侧移位,下尺桡关节脱位,有少量骨痂生长。
诊断:
陈旧性右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
治疗:
患者不愿手术和手法复位。内服方药活血化瘀,补益肝肾,通利关节;中药熏洗;功能疗法。
①内服方药活血化瘀,补益肝肾,通利关节,选愈伤3号方加减。
当归15g 黄芪20g 丹参15g 骨碎补15g
淫羊藿10g 土鳖虫10g 血竭10g 红藤15g
三七粉3g 桂枝6g 木香1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②中药熏洗:中药再煎第三次,用水300~500ml,离火加醋50g,先熏再洗。
③功能疗法:加强指腕关节活动。
二诊:
10月25日,右腕指肿胀消减,手指关节活动较前灵活。遵照上法治疗月余,肿胀消失,手指活动灵活,腕关节功能明显改善。
X线片示:
右桡骨远端骨折有较多骨痂生长。同前治疗,巩固疗效,继续观察。
桡骨远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病。及时治疗,效果甚佳,该例患者未及时治疗,怕痛,怕合并症发生,不愿接受治疗,但采用上述治疗,鼓励患者主动配合,积极功能锻炼,终致骨折愈合,腕关节功能康复。虽然前臂旋转功能无改善,患者及家属都非常满意,收功。
当归,黄芪,西洋参,党参,麦冬,五味子,银花,野菊花,黄药子,蛇舌草,半边莲,半枝莲,焦山楂,山药,生甘草。
补气血,益气健脾,清热解毒。
各种肿瘤,癌症化疗后,神倦乏力,纳差,大便溏泄,懒言自汗,脱发等症。
肝区疼痛者加川楝子,蟞甲,眠差者加夜交藤。
一诊:戴某,男,62岁。2017年4月2日。
主诉:
化疗后全身绵软无力月余。
病史:
2017年1月“癌肿”手术,术后化疗,近日少气乏力,上下楼喘气,便溏泄,日3~4次,自汗,纳呆。
检查:
贫血面容,脱发,脉细弦,舌淡,苔薄白。
诊断:
化疗后副反应,属气血虚。
治法:
大补气血,清热解毒。
处方:
解化疗副反应合剂。
党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西洋参10g
当归15g 黄芪20g 银花15g 野菊花15g
黄药子15g 半枝莲15g 山药15g 焦山楂10g
白术10g 防风10g 生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同时增加营养,精神乐观,适当走动。
二诊:
4月13日,自汗减少,便溏,日1次,精神较前好些,睡眠好些,脉细弦,苔薄白。治疗有效,守方继服30剂。
三诊:
5月20日,自述症状消失,二便正常,睡觉好,吃饭香,无不适感,脉缓,舌淡红,苔薄白。上方去白术、防风。加白花蛇舌草15g,继服30剂,巩固疗效。
癌症手术化疗,目前看这是延长生命之法,谈不上根治。手术化疗对人体的打击很大,尤其化疗可杀死癌细胞,同时也杀死大量正常细胞,造成人体气血亏虚严重后果。本方中黄芪、当归大补气血,以培本扶正祛邪。生脉散+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敛阴止汗,与归芪、西洋参合用,为补气血要药,气血亏虚重症必用,用之效果必佳。党参、山药益气健脾,脾为后天之本,脾运正常,饮食倍增,山药亦可补肺肾,提高内脏功能。银花、野菊花、黄药子、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可清热解毒,防癌肿复发。本方大补元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元气旺盛,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邪能力提高,故能获取满意疗效。这是否能成为防癌治癌的有效途径,值得探讨。
苏木 30g,陈艾 15g,白芥子 15g,丁香 6g,麻黄 10g,肿节风 30g,肉桂10g,千年健30g,炙川乌10g,透骨草10g,细辛10g,络石藤15g,皂刺10g,防己 10g,全虫 6g。
温通经络,祛风寒湿,消肿止痛。
痹证,尪痹证,肢体漫肿,关节疼痛,屈伸障碍,畏寒,遇冷加重等症。
上药制成粗粉,加醋适量,用布袋包裹蒸热,热熨患处,稍凉即换,每日1~2次。热敷时,药袋不要直接放皮肤上,以免烧伤。
①腰肌劳损加杜仲,地龙,枸杞子等;②强直性脊柱炎加秦艽、细辛、枫荷梨等;③颈椎病加葛根、羌活、青风藤等。
一诊:刘某,男,62岁,2019年2月10日。
主诉:
弯腰做事不慎扭伤腰痛2日。
病史:
弯腰移动一重物,扭伤致腰痛,原有腰痛史,深呼吸、咳均痛甚,下肢不痛不麻,久行久坐均加重。
检查:
腰肌较紧,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苔薄黄,脉弦。
诊断:
急性腰挫伤。
治疗:
①手法推拿;②丁苏桂热敷剂热敷;③内服愈伤1号方。
二诊:
2月11日,热敷后自觉腰痛明显减轻,继续热敷,推拿而愈。
中药外用热敷是中医传统疗法,适用范围广,疗效快速显著。我院采用丁苏桂热敷剂已有6~7年,每日用量数百包,还在逐渐增加,有部分门诊患者专门来购买丁苏桂热敷剂,回家自用。受欢迎原因:适应证广、收效快、价廉、方便、安全。
当归 20g,丹参 20g,土鳖 10g,红藤 30g,络石藤 20g,血竭 10g,苏木30g,鸡血藤20g,八角乌15g,柘藤15g,土三七15g,雪见草20g,接骨木30g,枫荷梨 30g,寻骨风 30g,瓜馥木 20g,草乌 10g。
活血散瘀,祛风湿,消肿止痛。
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早期、风湿性关节炎肿痛等病。
以上药物均为细粉,酒、醋各半调成糊状,均匀摊在纱布上,外敷患处,用绷带固定,2日换一次。绷带不宜固定太紧,有外伤者不宜应用。
一诊:张某,男,74岁,2019年1月10日。
主诉:
不慎跌倒,致右腕部损伤,肿痛1小时,即来院就诊。
检查:
右腕关节肿胀,无压痛点,X线片示右腕关节未见骨折。苔薄白,脉弦。
诊断:
右腕关节软组织挫伤。
治疗:
跌打外敷散外用,内服愈伤1号方。3剂。
二诊:
1月13日,右腕肿痛明显减轻。治疗同前,7剂。
三诊:
1月20日,右腕肿痛消失,守方7剂,水煎内服,第三煎外洗巩固疗效而愈。
中药外敷剂是治疗跌打损伤等症的传统疗法,颇具特色,配合中药内服,有速效。跌打外敷散是我院的院内制剂,已有30多年历史,治疗多种损伤,疗效颇佳,常用不衰。有深入探讨价值。
苏木,陈艾,伸筋草,透骨草,海桐皮,五加皮,续断,鸡血藤,红藤。
活血止痛,通利关节,通经活络。
跟痛症,损伤中、后期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本方药加水3~4L,加热,水开后再煎半小时,去火加醋50~100ml,先熏后洗患肢。每日2~3次,洗后及时加强功能锻炼半小时。若关节红肿热痛等炎症明显者不宜应用,若有创面者禁用。
一诊:刘某,男,72岁,退休工人。2018年10月6日。
主诉:
右足跟疼痛3日。
病史:
2018年10月3日外出旅行上下山致右足跟疼痛。晨起下床行走痛甚,难以行走,走几分钟后痛减,继续行走则疼痛加重。
检查:
轻度跛行,右足跟疼痛明显,不红肿,右踝关节活动灵活,脉弦,苔薄白。
X线片:
右跟骨轻度骨质增生,稍有骨刺。
诊断:
右跟痛症。
处方:
苏木30g 陈艾15g 红藤30g 伸筋草15g
透骨草15g 海桐皮15g 五加皮15g 续断30g
鸡血藤30g
水煎3 000ml,加醋2两,熏洗右足,1日3次。
熏洗3日后疼痛减轻,熏洗7日后右足疼痛消失治愈。
中药外洗法是中医治病的传统疗法,有局部熏洗和全身熏洗等,都是药物直接作用于机体,药力可以直达病所,具有疗效快,疗效好的特点。不但能促进局部和周身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使得新陈代谢旺盛,改善局部组织营养和全身功能,而且还能疏通经络,调养脏腑气血。苏艾红外洗方适用病种较多,尤其适用于关节功能障碍者。先熏后洗,再配合功能疗法,趁热打铁,加强关节锻炼,易将粘连拉开,关节变灵活,活动范围增大,自然疼痛减轻,关节功能康复。但对熏洗疗法的原理、药物的吸收机制和药理研究较少,尚需进一步探讨。
许氏接骨膏药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益铭中医养生院许树海主任中医师在许鸿照教授的指导下组方制膏而成。
当归,川芎,丹参,红花,土整虫,桂枝,桑枝,川牛膝,杜仲,生川乌,生草乌,独活,威灵仙,防风,黄连,苍术,蛇床子,地骨皮,官桂,苏木,乳香,没药,续断,延胡索,丁香,木瓜,马钱子,三七,白芷,麻黄,大黄,桃仁,自然铜,松香,龙血竭,冰片。
熬制使用纯正的红花籽油。因纯红花籽油是不饱和脂肪酸,它能溶脂吸脂,增强活血祛瘀、疏通经络之功效。
熬制方法及注意事项与许氏骨痛消膏药大致相同。
活血化瘀、接骨续损、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适用于闭合性无移位骨折的前、中、后期治疗,有移位的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外固定下的辅助治疗,以及软组织损伤、骨折迟缓愈合及骨折后遗症的治疗。每贴可贴3~7日。一般小夹板外固定的稳定性骨折可每周换药一次,无须外固定的软组织损伤应3日换药一次。
方中川芎、丹参、红花、土鳖虫、三七、龙血竭、桃仁等中药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接骨续损之功效,独活、寄生、续断、杜仲、延胡索、川乌、草乌等中药具有祛风除湿、消肿止痛之功效,地骨皮、蛇床子、松香、冰片等中药具有凉血、渗透、抗过敏之功效。诸药合用,相得益彰。
1.皮肤有外伤、破损、水疱、感染等部位及手术切口在3个月内禁止贴敷患处。
2.若有对此膏药过敏者应立即停止使用。
我院骨科从1993年使用许氏接骨膏药20余万张,对骨折的前、中、后期外敷治疗有显著的消肿止痛、加速骨折愈合、缩短疗程的效果。使用本膏药与不能使用本膏药的同类骨折患者在内服药物相同的情况下疗程可缩短1/4~1/3。许氏接骨膏药过敏反应及毒副作用较少,若有轻度过敏反应,停药1周后即可消失。若出现较严重过敏,用金黄散撒在过敏皮肤上用无菌纱布包扎,每1~2日换药一次,口服抗过敏药物即可。
膏药是中药制剂的一个类型其特点:膏药因病而用,配方各异,膏药种类多,适用病种广,疗效确切,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副作用少,深受患者欢迎,很有开发价值。
许氏骨痛消膏药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益铭中医养生院许树海主任医师在许鸿照教授的指导下研制而成的外用膏药经验方。
独活,桑寄生,防风,青风藤,海风藤,鸡血藤,防己,薏苡仁,生川乌,生草乌,生马钱子,天南星,地骨皮,威灵仙,五加皮,川芎,白芷,羌活,怀牛膝,杜仲,乳香,没药,木瓜,良姜,苍术,蛇床子,地肤子,白芥子,肉桂,黑附片,雷公藤,仙灵脾,三七,松节,丁香,地龙,冰片,龙血竭,松香。
温经祛寒、活血通络、补肝肾、壮筋骨、消肿止痛。
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骨性关节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等症。
1.将前36味药物各60g放入大口径铁锅内,用纯芝麻油浸泡。夏天浸泡1周,春秋季节浸泡10日,冬天浸泡半个月方可熬制,否则药物有效成分不易萃取。以上药物应用纯芝麻油10kg。
2.将浸泡好的药油在锅内文火加热,直至所有药物全部发黄变黑后,用细纱布折叠四层过滤。把变焦的药渣滤去,药油重新放入铁锅内武火加热,约三四分钟时间,青烟变白烟时,用筷子头点蘸药油滴到盛有干净水的白色容器中,若油温不够,油滴在水里迅速散开,若油滴不散,即滴水成珠时即可加入黄丹收膏。加入黄丹时边加入边用桑木棍均匀搅拌,看到油花四起时迅速将铁锅移至无火区,并快速搅拌。一会儿便看到白烟突起,继续搅拌直至无烟,加松香100g使其融化在锅内膏药里,稍后将龙血竭120g放入融化,待温度降至60℃左右放入冰片100g,融化后搅拌均匀。
3.将熬制好的黑膏药放入预备好的容器中,放阴凉处21日后方可使用。以去火毒,减少过敏反应及药物的毒副作用。
4.将储藏好的黑膏药摊在大小合适的帆布或牛皮纸上袋封备用。
用酒精灯把膏药烤软后打开膏药稍候片刻,贴至病灶部位或按穴位贴敷,每3日更换一次。
该膏药组方中有独活、防风、雷公藤、羌活、薏苡仁、川乌、草乌、南星等中药,具有很强的祛风除湿、祛寒止痛功效;杜仲、三七、血竭、川芎、地龙、乳香、没药等中药具有活血祛瘀、补肝肾、通经络、止疼痛之功效;地骨皮、地肤子等中药增加了该膏药祛风除湿抗过敏作用。诸药合用,奇妙无穷。
1.有外伤或皮肤感染处禁止使用。
2.术后3个月内伤口处禁止使用。
3.有严重过敏史者禁用。
4.一旦发现贴膏药处痒,甚或奇痒,应立即去除膏药。
5.皮肤残留膏药用红花油等油性溶剂擦除。
6.有过敏现象发生,停药后一般1周左右即可自行消除。如有严重过敏现象,用金黄散撒在过敏处用无菌敷料覆盖包扎,一般1周后自愈。
我院骨科近26年使用约15万张,许氏骨痛消膏药对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显效率在90%以上,毒副作用较少。深受广大患者好评。
金银花30g,野菊花20g,蒲公英15g,紫花地丁30g,半边莲45g,七叶一枝花15g,青木香15g。
清热解毒。
各种毒蛇咬伤。
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为治疗疔疮的要药,半边莲、七叶一枝花为治疗毒蛇咬伤的主药,青木香有行气止痛、解毒消肿的功效,治疗毒蛇咬伤疗效亦佳。
应用该方治疗各种毒蛇咬伤228例,除个别因就诊晚死亡之外,其余皆治愈。该方曾于1977年2月制成肌内注射剂,用于临床10余年,疗效亦佳。经实验室验证该注射剂对毒蛇咬伤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患者男性儿童,8岁,五步蛇咬伤后出现溶血反应,出血不止,使用当时较先进的进口止血药后仍无效,后使用“717”注射液40ml保留灌肠,2次后血止,患者得救而愈。
“717”注射液是五味消毒饮加减的注射剂。五味消毒饮本用于治疗疔疮,应用本方治疗毒蛇咬伤是新用。疔疮多为热毒引起,后者是蛇毒引起,二者的病理皆为“毒”,二者症状不同,但毒理相同,所谓“异病同治”,所以用本方治疗皆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应用本方治疗多种毒蛇咬伤,疗效确切,制成肌内注射剂“717”注射液亦获得满意疗效,与现代毒蛇咬伤药相比仍有优越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发掘、整理、提高。
(梅 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