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灵脂,蒲黄。
活血祛瘀,散结止痛。
心、腹剧痛,或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少腹急痛等。
瘀血阻滞,不通则痛。方中五灵脂、蒲黄二药合用,通利血脉,祛瘀止痛。五灵脂甘温走肝、行血,蒲黄辛辣入肝破血,甘不伤脾,辛能散瘀,不觉中诸症悉除。
单纯腰痛者加徐长卿、功劳木、三七粉、杜仲、地龙;下肢疼痛、麻木、跛行者,加紫荆皮、千年健、秦艽、细辛;若为腰椎管狭窄症,间歇性跛行等症状者,加补骨脂、三棱、莪术、络石藤。
一诊:李某,女,61岁,南昌人。2018年12月21日。
主诉:
腰部疼痛4个月余,加重半个月。
病史:
腰部撕裂样疼痛,加重时不能翻身,行走困难,有下肢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久行尤甚。
查体:
L 4~5 、S 1 压痛明显,右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脉弦,苔薄黄。
MRI:
L 4~5 椎间盘突出,伴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
诊断:
1.腰椎间盘突出症;
2.腰椎管狭窄症。
处方:
五灵脂15g 炒蒲黄10g 牛膝10g 徐长卿30g
功劳木30g 三七粉(冲服)3g 焦杜仲15g 地龙10g
紫荆皮15g 千年健10g 秦艽12g 细辛3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患者自述,服药后病情好转,已无明显腰痛症状,无撕裂样疼痛,但腰部困重,右下肢无明显疼痛,但久立、久行时仍有痛感。脉缓,苔薄黄。守方加枸杞15g,续断15g,继服10剂。
三诊:
患者自述病已好80%,弯腰做事时感腰部不舒,无明显下肢疼痛,久行仍有不适感,脉缓,苔薄白。效不改方,继服10剂巩固疗效。
失笑散是治疗妇科病,产后恶露不行或月经不调,血瘀作痛的常用方。许老认为,本病案患者撕裂样腰痛是由瘀血阻滞腰肌,经络不通,不通则痛。失笑散是为君药,三味方加杜仲、地龙补益肝肾为臣,佐以紫荆皮、千年健、秦艽、细辛通经活络,疗效确切,值得同行试用。
枸杞子,覆盆子,五味子,车前子,菟丝子。
补肾益精。
肾亏腰痛,男性不育症,肾虚阳痿,遗精滑精。
一诊:孙某,男,32岁,军人。2017年6月18日。
主诉:
同居3年未育。
病史:
结婚3年多未育,女方月经正常,工作较累,夜班较多,性生活尚可,性欲不强。
查体:
实验室检查精液量可,但稀淡,精子活动力差,成活率低下,死亡精子较多。尺脉弱,苔薄黄。
诊断:
男子不育症。
治法:
补肾益精
处方:
枸杞子15g 覆盆子10g 五味子10g 车前子10g
菟丝子10g 肉苁蓉15g 玄参15g 知母10g
麦冬15g 鱼胞1个
30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服药时不能性生活,排卵期停药,性生活3~5次,1周后继续服药。
二诊:
性欲较前加强,性功能提高,脉较缓,苔薄白。
处方:
熟地10g 山药15g 泽泻10g 丹皮10g
茯苓10g 枸杞子15g 肉苁蓉15g 菟丝子10g
覆盆子10g 五味子10g 鱼胞1个
30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三诊:
性欲更强,实验室检查精子较黏稠,精子活动力较强,死亡精子减少。
治疗:
上方30剂。9月下旬怀孕,2018年产一女。
五子衍宗丸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传统要方。本案例用熟地、枸杞子、五味子、山药滋补肝肾、益气健脾、涩精止泻,用菟丝子、覆盆子、肉苁蓉、鱼胞补肾壮阳,有养五脏、益精气、增添精子等作用,服用此方后性欲增强,性功能提高,精液由稀淡变为黏稠,死亡精子逐渐减少,精子的活动度增强,治疗3个月后怀孕、生女。该方对遗精、早泄、精子死亡率高、活动度低下的男性不育症的治疗值得进一步研究。
熟地,肉桂,麻黄,鹿角胶,白芥子,姜炭,生甘草。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阴疽属于阳虚寒凝症。
熟地温补营血,鹿角胶填精补髓,强壮筋骨。炮姜、肉桂温中有通,麻黄开腠理以走表,白芥子祛皮里膜外之痰。
我们在临床中常用阳和汤治疗:①骨性关节炎;②髌骨软化症;③膝半月板损伤;④脂肪液化症。
患者王某,女,1980年1月19日被汽车撞伤,住院治疗。
诊断:
1.右锁骨骨折;2.左耻骨上下支骨折;3.多发性软组织损伤。经治疗骨折愈合,于4月10日下地行走时发现左大腿中段外侧有包块,无痛,平卧时消失,患者站立时左大腿中段外侧可见约27cm×15cm的大包块,皮温和肤色正常,无压痛,有波动感和移动性浊音。髌骨上20cm周径,左29cm、右24cm。穿刺见淡黄色半透明液体246ml(先后穿刺25次,共抽出液体 2819ml)。
实验室检查:
包块穿刺液体涂片,为淡黄色微浑浊液体,红细胞(+),白细胞(++)。
X线示:
左股骨正常。
最后诊断:
左大腿外伤性脂肪液化症。
治疗:
先后采用消炎、活血、淡渗利湿内服中药、热敷等均无明显效果。最后采用阳和汤加味药末外敷治愈。
处方:
生地、熟地各60g 白芥子300g 肉桂60g 麻黄60g
炮姜60g 生甘草60g 陈艾300g 透骨草300g
上药共为细末,酒、醋、冰片适量。
用法:
先将冰片擦在皮肤上,酒、醋各半调药末成糊状,外敷于大腿中上段前外侧,然后加压包扎。若药末干燥,再用酒、醋各半浸湿。4日换药一次。本例用以上药末外敷3次,积液消失。随访5年多未复发。
阳和汤加味外敷应注意:
白芥子对皮肤有刺激性作用,可引起过敏反应,外敷时在皮肤表面擦一层冰片则可预防。
阳和汤的应用:脂肪液化症有类似阳和汤主治的症状,局部漫肿无头,不红不热,肤色不变的阴寒症。阳和汤用于本症,具有“阳光一照,寒凝悉解”之效。本方白芥子用量大,取其散结,去皮里膜外之痰的作用。白芥子可治疗胸腔积液,白芥子的复方可疏通血脉,促使积液吸收,治疗脂肪液化症亦取得满意效果。实践证明白芥子具有治疗皮里膜外积液的作用。
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淡竹叶。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心经热盛。心胸烦闷,口渴面赤,意欲饮冷,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症见小便赤涩刺痛。
心火盛则心胸烦热,心火上炎则口渴面赤、口舌生疮。方中生地凉血滋阴以抑制心火,木通上清心热,下清利小肠,利水通淋。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淡竹叶清心除烦。
舌有刀割样疼痛加黄芩、知母,增加清心降火之功。若小便赤黄淋浊,茎中作痛,灼热,此为心火下移至肾,至肾阴虚。
一诊:王某,男,45岁,2017年11月6日。
主诉:
口舌生疮,疼痛3日。
病史:
患者自诉近半年口舌生疮,反复发作,有时舌痛似刀割,吃饭困难,胸痛心烦,有时小便赤涩,茎中灼痛,欲解而不出,有时滴淋刺痛不畅。
检查:
脉数,舌尖红,苔黄,舌边斑剥样。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11.3×10 9 /L,中性粒细胞0.81。
诊断:
口腔溃疡,尿道炎。
治法:
清心养阴,利水通淋。
处方:
生地15g 木通6g 淡竹叶6g 生栀子10g
知母10g 蛇舌草15g 生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多饮水,不吃辛辣食物。
二诊:
2017年11月13日,服药后不胸痛心烦,口舌痛减,大小便灼痛,较前通畅,脉稍数,不舌尖红。复查血常规正常。守方再服7剂。
三诊:
2017年11月20日,无舌口刀割样痛,但吃热一点食物仍有口舌痛感,小便通畅不灼痛。脉缓,舌淡红,苔薄黄。守方再进7剂,巩固疗效。
导赤散是治疗心经热盛,心热下移的常用方。从症状看是一方两治,即口舌生疮是口腔溃烂的典型症状。溲赤涩刺痛,是尿道感染致尿道炎等,所以称一方同治二病比较合适。“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心热上升,口舌生疮,不难理解。心热下移至下焦,引起泌尿道失职,导致小便赤涩刺痛,肾居下焦,生地清热凉血,养阴补肾,肾可利水,热随小便排出体外,小便赤涩、茎中刺痛,自可悉解。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和解少阳。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脉弦,苔薄白等症。
本方为邪在半表半里之间,和解少阳之主方。柴胡轻清升散,疏邪透表为君,黄芩清少阳,相佐为臣,半夏和胃降逆,散结消肿为佐,人参甘草扶正祛邪亦为佐,生姜、大枣益胃气,生津液和营卫为使。
小柴胡汤的加减变化应用很多。许老亦喜用小柴胡加减治疗各种杂症。例如治疗偏头痛,小柴胡加青葙子蔓荆子以和解少阳,清肝明目止头痛。再如胸胁痛,用小柴胡加桔梗,枳实,一升一降胸胁郁结得开,疼痛自解。若胸胁痛,有痰者,去人参加白芥子,以去皮里膜外之痰,痰去痛解。
一诊:刘某,男,45岁,2018年10月22日。
主诉:
咽喉痛2日。
病史:
吸烟多年,咳嗽2日,咳吐黄痰,胸痛,口苦干,心烦,不头痛不发热,二便正常,脉弦,苔黄。
X线片:
心肺正常。
诊断:
慢性咽炎。
治法:
清热利胆,止咳。
处方:
柴胡10g 黄芩12g 法半夏10g 桔梗12g
牛蒡子10g 射干10g 枳实12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10月29日,口不干苦,咳少,无痰,不喉痛,但痒,脉弦,苔薄黄。同上服此方,7剂。
注意:
①服药巩固疗效;②不吸烟;③少食辛辣食物。
小柴胡汤应用广,变化多,疗效好,是医学界的共识,有医生号称小柴胡先生。许老认为有口苦、咽干、目眩、胸胁痛,口淡乏味,心烦脉弦,其中有一症者圴可用小柴胡汤。“胆为阳木而居清道,为邪所郁,火无从泄,逼炎心分,故心烦。”炎者二火相加也,热盛。柴胡清肝利胆为君,黄芩清热消炎为臣,黄芩配牛蒡子,射干清热利咽喉,热去炎消咳自止。
金铃子,延胡索。
行气疏肝,活血止痛。
肝气郁结,心胸胁脘腹诸痛等。
①肝气郁结,乳房胀痛,小叶增生性乳房疼痛,加橘核,荔枝核,郁金,降香等。②肋软骨炎,以胸胁痛为主,肋软骨畸形,压痛等症,加瓜蒌皮、瓜蒌仁、枳实、法半夏等。③睾丸肿痛,触之坚硬,压痛,加橘核,荔枝核,桔梗,蟋蟀草。
一诊:杨某,男,27岁。2017年3月4日。
主诉:
被脚踢伤睾丸肿痛半月余。
病史:
2月12日与人争吵被踢伤睾丸随后肿痛,热敷吃药虽减,但仍肿痛明显,就诊。
检查:
双侧睾丸肿大,坚硬,压痛明显,肤红,稍热,小便通畅,脉弦,苔黄,血尿常规均正常。
诊断:
睾丸损伤。
治法:
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软坚散结。
处方:
金铃子散加味。
金铃子10g 延胡索10g 红藤15g 橘核30g
荔枝核30g 大腹皮15g 白花蛇舌草15g 蟋蟀草3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用蟋蟀草150g水煎熏洗睾丸,1日3次。
二诊:
3月12日二诊睾丸肿痛明显减轻,较前软,脉弦,苔黄。
处方:
同上方,10剂。
三诊:
3月23日三诊。无睾丸肿痛,已软,脉缓,苔薄白。
处方:
停内服药,继续熏洗睾丸1周,巩固疗效。
该案病因:吵架,肝气郁结,外伤,双重作用致睾丸肿痛,故选用金铃子散加味,取其行气疏肝解郁,延胡索、红藤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橘核、荔枝核软坚散结,蛇舌草、大腹皮行气利尿去湿以利肿消痛减。蟋蟀草有活血软坚散结良好作用。本案睾丸肿痛,坚硬消失快,无后遗症,蟋蟀草功不可无。
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①外有表证,内停水湿;②水湿内停;③痰饮。
①尿潴留,小便不利,尿留膀胱为蓄水,苔白厚而腻,脉沉无力。病属脾胃阳虚,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虚不能,气化水湿,脾肾阳虚水湿内停故五苓散去桂枝加附片、党参;②小便不利,下肢水肿,沉重,手足不温,苔白腻,脉沉迟。病属脾阳虚不能制水,五苓散加山药、大腹皮。
一诊:万某,男,82 岁,2018年 5月。
主诉:
小便解不出半月。病史:有前列腺炎病史10多年。近来尿等待,尿不尽,尿少尿频,夜尿9次,下腹胀痛,曾多次导尿,每次导出500~800ml。
检查:
下腹胀,压痛,脉沉无力,苔厚腻。
诊断:
尿潴留。
治法:
益气健脾,补肾阳,化气利水。
处方:
五苓散加减。
党参15g 猪苓10g 茯苓15g 白术10g
附片6g 肉桂5g 苍术10g 黄柏10g
甘草3g 大腹皮15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1月13日,用药后小便较前通畅,量增加,不腹胀,夜尿5~6次,脉沉,苔白较前薄。守方去白术加山药20g。10剂,日2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三诊:
1月25日,夜尿2~3次,小便通畅,量多,人较前有精神,脉缓,苔薄白。守方去附片,10剂巩固疗效。
五苓散可治疗水湿内停,与当代论的尿潴留类似,故选用本方治疗。本案例无表证,故去桂枝加党参,益气健脾,提高脾运化水湿能力,党参、附片温补脾肾之阳,肾与膀胱相表里,肾阳旺盛,膀胱气化能力增强膀胱收缩有力,尿道通畅,内停水湿,潴留之尿,自然可排出体外,原方去附片,重用肉桂,意在温里祛寒,通阳化气,巩固疗效,预防尿潴留再次发生。
当归,川芎,白芍,熟干地黄。
补血润血。
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等症。
当归补血,活血,熟地补血为主,川芎理血中之气,芍药敛阴养血。
本方是治疗妇科病的基本方,以治血虚证为主,亦可随症加减。应用时应注意,纯属阴虚血少,宜静不宜动者,不宜服用。应用本方治疗月经提前3~5日,来潮者改熟地为生地,白芍为赤芍,加益母草,泽兰,以清热凉血,活血祛瘀,通调经脉,使月经回归生理。宫寒,腹冷,腹痛者,四物汤加益母草,泽兰,艾叶,黄芪,以补气血,温经散寒。月经错后3~5日或更长不来,腹痛,腰痛,经量少,有血块者,加益母草,泽兰,党参,黄芪,木通,以补气血,活血祛瘀,通利经脉。
一诊:王某,女,35岁,工人。2017年4月13日。
主诉:
痛经2月余。
病史:
因工作较累,近2个月行经错后1周左右,来前腹痛,腰痛乏力,行经时量少,有少量血块,脉弦,苔薄黄。
诊断:
月经不调,属气血虚弱,经脉阻滞不通。
治法:
益气养血,活血祛瘀,通利经脉。
处方:
当归15g 川芎10g 白芍12g 益母草15g
黄芪20g 党参15g 木通6g 泽兰1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600ml,1日2次,温服。
每次服药都在行经前15~20日。
二诊:
4月20日,服药后无不良反应。守方,再服7剂。
三诊:
4月27日,患者自述月经近日可能会来,腰有些胀,不敏感,不腹痛。守方再服7剂。
四诊:
5月4日,月经已来3日,无腰酸胀,腹隐痛,经量较多,无血块,脉弦,苔薄白。告诉患者停药10日再来就诊,吃药半月,月经即恢复正常。
四物汤是治疗诸种血虚证的基础方,随证化裁变通,本案例用益母草为妇科经方要药,能活血祛瘀通经,用泽兰取其祛瘀散结而不伤正气的特点,对血脉瘀滞,经血不利,有较好疗效。木通有通血脉的作用,三者配合可助四物调经通脉,以解决妇女月经紊乱之苦。
人参,槟榔,沉香,乌药。
行气降逆,宽胸散结。
七情所伤,肝气郁结。胸膈烦闷,上气喘急,心下痞满,不思饮食。
乌药行气疏肝以解郁,沉香顺气降逆以平喘,槟榔行气化滞以除满,人参益气扶正,使郁结之气散,而正气不伤。
若胸闷而痛者加桔梗。若两肋痛者加川楝子、郁金。若口淡乏味不思食,食则腹胀者加神曲、山楂、半夏。
一诊:徐某,女,45岁。
主诉:
胸闷,心烦月余。
病史:
近2~3个月经常心烦,易怒,看电视声音大,或周围环境太吵都感觉心里难受,家住5楼,上下楼都会心悸,气短,易喘,眠差,口淡乏味,不思食,脉弦,苔薄白。
诊断:
更年期综合征,属七情所伤,肝气郁结。
治法:
疏肝理气。
处方:
四磨汤加减。
党参10g 槟榔10g 沉香6g 乌药10g
柴胡10g 桔梗12g 香附1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医嘱:
①适当运动,如散步、跳舞;②多与人交谈。
二诊:
2017年4月13日,自觉心情好些,胸闷减,心烦减。脉弦,苔薄白。守方加佛手10g,夜交藤15g,7剂,每日1剂,水煎600ml,分2次温服。
三诊:
2017年4月20日,易怒少了,很少心烦,心悸,气短易喘减轻,睡眠有改善,脉弦,苔薄白。守方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四诊:
2017年4月28日,近日心情好,睡眠正常,不心烦,近5日未发怒,上楼不气短,不心悸,不喘,脉缓,苔薄白。守方7剂,巩固疗效可停药。
四磨汤是治疗七情所伤,肝气郁结的要方、基础方,在此方中加减颇有实效。本案例加桔梗则升,加槟榔则降,升降结合,开胸理气,胸闷心烦自解,加柴胡,香附,疏肝理气,肝气郁结可除,心悸气短哮喘可平息,心情舒畅,情志好转,失眠,纳差不治则愈。对四磨汤进一步研究,探索,成效更大。建议应用此方的同时要重视对患者的心情开导,精神乐观,心胸开阔,笑口常开,是宽胸理气,解除郁结不可缺少的疗法。
麻黄,杏仁,石膏,甘草。
辛凉疏表,清肺平喘。
咳逆气急而喘,甚则鼻扇,口渴,脉数而浮,苔薄白或薄黄。
①老年外伤,咳喘气急,口渴,脉数,苔薄黄者加当归,陈皮,麦冬;②老年外伤骨折,素有哮喘病史,近日咳,气出热气,口渴脉弦数,苔薄黄,加党参,麦冬,五味子,花粉。
一诊:胡某,男,79岁,2018年11月6日。
主诉:
右腕外伤肿痛2日。
病史:
前天晨练时不慎跌倒,右手着地致伤,右腕肿胀疼痛。当时只顾受伤,未及时增加衣服致咳嗽,气喘(素有慢性支气管炎)。呼吸急促,口渴,脉浮而散,苔薄黄。
X线片显示:
右桡骨远端骨折。
诊断:
①右手Colles骨折;②感冒。
治疗:
①手法复位夹板固定;②内服中药,以辛凉解表,清热止咳平喘,活血止痛。
处方:
麻杏石甘汤加味。
麻黄6g 杏仁10g 生石膏15g 麦冬15g
花粉15g 土鳖虫10g 田七粉3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11月13日,不口渴,呼吸平稳,不喘不咳,右腕肿痛减轻,脉缓,稍带弦,苔薄白。守上方用生石膏10g,加骨碎补15g。7剂,以巩固疗效,加强手功能锻炼,促进手功能恢复。
三诊:
11月21日,无表证,无内热,右手肿痛消失。继服补肝肾壮筋骨,促进骨愈合。
治疗骨折及其损伤,老人与年轻人在内治法中不同,要考虑到老人体弱气血虚,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若因外伤诱发慢性病急性发作,应急则治表兼顾外伤,体征平稳后,再转入以治外伤为主。老年人的骨折治疗,骨折愈合慢是其特点,加强功能疗法的应用,显得更为重要,要力争达到骨折愈合,功能康复同步进行收功之目的。本案例早期内服清肺热,止咳,平喘为主,兼用活血止痛之剂,取得显著疗效。
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
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心腹疼痛或腿臂疼痛,跌打瘀肿等。
有胃病者去乳香,没药加延胡索。由风湿引起诸痛者加祛风湿药,例如独活,羌活,络石藤,虫类药等。肢体麻木者加秦艽,细辛,紫荆皮,千年健等。大便闭结者去没药加桃仁,火麻仁,郁李仁,枳实等。
一诊:刘某,女,73岁,2018年6月10日初诊。
主诉:
左髋外伤肿痛3日。
病史:
前天洗澡时不慎跌倒致左髋疼痛,行走不便。素有胃病史。
检查:
左腹股沟压痛,左下肢纵轴冲击痛,左下肢内外旋转试验(+)。拍X线片显示:左股骨颈嵌插型骨折,脉弦,苔薄黄,下腹胀痛,腹肌稍紧,无压痛。
诊断:
左股骨颈骨折。
治疗:
①螺纹钉内固定;②卧床休息;③内服活络效灵丹加减。
处方:
当归15g 丹参15g 延胡索10g 桃仁10g
火麻仁15g 枳实12g 土鳖虫10g 三七粉(冲服)3g
大腹皮15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6月18日,药后大便每日1次,软,左髋痛减,脉弦,苔薄白。
处方:
上方加淫羊藿10g,骨碎补15g,10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三诊:
6月29日,左髋疼痛消失,左下肢可做屈伸活动。内服补肝肾,壮筋骨之剂,加强下肢功能锻炼,巩固疗效,促进骨折愈合,观察14个月,骨折愈合,髋关节功能正常,可自由行走,下蹲,无并发症。
本案例选用活络效灵丹加减。患者素有胃炎病史,故去乳香、没药,加延胡索既不减弱活血祛瘀止痛之功效,又可保护胃不受乳香、没药对胃之刺激。加桃仁、火麻仁、枳实、大腹皮,既有活血祛瘀理气止痛,又可润肠通便,便通瘀去痛自消。嵌插型股骨颈骨折易被误诊,患者往往认为外伤痛,但仍可行走,骨头没断,故不到医院就诊。股骨颈骨折常合并股骨头坏死,功能疗法贯穿始终,是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方法,不可轻视这一传统有效疗法。
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填精滋阴补肾。
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骨蒸潮热,手足心热,足跟作痛等症。
①腰肌劳损症:以腰酸胀痛为主症,劳累加重,弯腰做事尤甚。患者刷牙时难以坚持等证。本方加杜仲,地龙,枸杞子以补肾强壮筋骨,通经活络止痛为主。②性功能低下,早泄,性生活后腰疼痛加重者,加枸杞子,肉苁蓉,肾阴肾阳双补对提高性功能,治疗早泄有很好作用。③强直性脊柱炎:中后期腰痛腰僵者加杜仲,地龙,秦艽,细辛有较好疗效。④跟痛症患者加苏木,大活血,透骨草。第一二煎内服,第三煎用3000ml水煎30min,离火加30ml醋先用热熏,水不太热时洗足,疗效较满意。
一诊:张某,男,54岁,2019年1月11日初诊。
主诉:
诱因不明腰痛3日。
病史:
有慢性腰痛史2年多,劳累后常发作,弯腰做事难以坚持。
检查:
腰部无明显压痛点,叩击腰部较舒,脉胘较弱,苔薄白。
诊断:
腰肌劳损。
治法:
补益肝肾,强壮腰肌。
处方:
六味地黄汤加味。
熟地10g 山药15g 泽泻10g 丹皮10g
山萸肉15g 茯苓15g 焦杜仲15g 地龙10g
补骨脂10g 甘草3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加强腰背肌锻炼等运动。
二诊:
1月18日,腰痛缓解,脉缓较弱,苔薄白。
处方:
同前治疗,10剂。若药后腰痛消失,可停内服药,继续加强腰背肌及其他运动,以提高肌力,巩固疗效。
六味地黄汤,采用三补和三泻组方合理,配伍得当,应用范围广,疗效确切。疗效就是生命,本方能长盛不衰,靠的就是生命力强,广受学者重视、推崇,传承源于疗效。本案例能得到患者“点赞”,靠的也是疗效,疗效能促使本方光大,疗效也能使中医药学光大,患者求的就是疗效。疗效好,疗效高,疗效快,疗效久是医学努力的方向。同道朝着这一目标奋斗,探讨,终能实现。
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胃区胀满,口淡无味,不思饮食,恶心呕吐,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脉缓,苔白厚而腻。
若吐酸水,加乌贼骨,若食后饱胀者,加神曲,焦山楂,若咳嗽闭气者加法半夏、杏仁,若嗜睡明显者加山药。
一诊:王某,女,65岁。初诊:2019年1月7日。
主诉:
嗜睡乏力不思食1周。
病史:
近半年常感乏力,加重1周,胃中饱胀,吐酸水,嗜卧不想动,动则腿似灌了铅一样沉重,抬不动,二便通畅。
检查:
脉缓,苔白厚腻,体肥胖。B超:肝脾胰腺正常。
诊断:
脾虚湿滞。胃炎。
治法:
燥湿,健脾和胃。
处方:
平胃散加减。
苍术10g 厚朴12g 山药20g 陈皮10g
神曲15g 党参15g 大腹皮15g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乌贼骨15g
7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适当运动。
二诊:
1月15日。自述:药后上下气通了得矢气则人感舒畅,行走下肢沉重感少,较前轻快,胃中饱胀消失,不吐酸,脉缓,苔薄白。上方去乌贼骨,10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三诊:
自述诸症消失,脉缓,苔薄白。上方再服5剂,巩固疗效。
平胃散是治疗湿滞脾胃的基础方,本案例脾虚运化失常,水湿滞留脾胃,脾胃失和水湿为患,诸症丛生,体重增加,形成恶性循环。内服上方,益气健脾,运化有力,再加理气燥湿,水湿化解消失,诸症自消而病愈。
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益气健脾。
脾胃气虚。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语气低弱,食少便溏,脉细缓,舌质淡。
骨折后期,久病卧床,气血虚弱者加当归,黄芪。大补气血,强壮体质。年老体弱,骨质疏松者,加骨碎补,淫羊藿,龟甲。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若知饥,食后饱胀者加厚朴,神曲,麦芽以理气和胃助消化。
一诊:黃某,女,45岁,农民。2018年1月14日初诊。
主诉:
外伤腰痛2日。
病史:
因交通事故致伤,腰部疼痛,二便失禁,两下肢麻木,不能行走。
检查:
X线片示T 12 ,L 1 粉碎型骨折。
治疗:
开放复位,内固定,减压术。
术后诊断:
T 12 ,L 1 粉碎骨折胸腰脊髓神经挫伤。
治疗:
活血祛瘀,通利二便,选愈伤1号方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1月16日,药后二便通畅,下肢麻木减轻,脉弦而弱,舌质淡,苔薄黄,临证宜补益气血,健脾活血通络。
处方:
四君子汤加味。
党参15g 茯苓15g 白术10g 当归15g
补骨脂10g 山药15g 紫荆皮15g 千年健10g
大活血15g 甘草3g
10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三诊:
11月28日,二便已能自解,不失禁,不下肢麻,可抬腿活动,但无力,脉缓,舌淡,苔薄白,治宜补气血,健脾补肾。上方去紫荆皮、千年健,加黄芪20g,骨碎补15g,杜仲15g,地龙10g。30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四诊:
3月2日,症状消失,脉缓,苔薄白,治宜益气健脾,补益肝肾,强壮筋骨。四君子汤加味,以巩固疗效,适当锻炼,促进康复。
本方是补益脾胃的基础方。应用范围广,各种患者均有应用,疗效确实。本案患者受创伤和手术的双重打击,损伤极大,气血亏虚严重,故较早应用四君子汤加味康复显著。
乌药,益智仁,山药。
温肾祛寒,缩泉止遗。
膀胱虚寒证。小便频数,或遗尿不禁,舌淡,脉沉细。
小便频数,尿急,量少,有时少至几滴,夜尿尤频,达一夜十多次,亦可治疗前列腺炎,尿等待,尿频,尿不尽等。
李某,女,81岁,2019年3月2日初诊。
主诉:
尿频2个月余。
病史:
患腰椎管狭窄症十多年,两下肢麻木,坐轮椅四年多。纳差,口淡乏味,四肢乏力,尿频,夜尿十多次,量少,有时只滴几滴点,有时尿湿裤,便结,7~10日1次,用开塞露才能解出。
检查:
消瘦,语音低微,少气无力,四肢酸痛,脉沉无力,舌淡,苔薄白。
诊断:
尿失禁。
治法:
温补肾阳,健脾祛寒。
处方:
缩泉丸加味。
当归15g 黄芪20g 益智仁10g 山药15g
乌药10g 车前子10g 桃仁10g 甘草3g
枳实6g
5剂
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二诊:
3月7日,夜尿3次,便尚通畅,2日未解,纳增,精神好些。上方去枳实,加神曲15g,7剂,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患者系慢性病致气血亏虚损,下焦虚寒,肾虚则气化不足,令膀胱虚寒,以致小便频数,失禁,故用当归、黄芪大补气血,益智仁、乌药温补肾阳,山药益气健脾,运化渐常,车前子通利小便,脾肾复健,脾能制水,肾能利水,小便通畅而康复。方中当归、桃仁、枳实润肠通便,黄芪、当归大补气血,气血运行通畅有力,大便自解。二便通畅,脾胃运化正常,自然纳增,精神转好。
人参,麦冬,五味子。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①温热,暑热伤气耗阴证;②久咳痰肺虚,气阴两虚证。
①脊柱骨折并截瘫者,久卧床不能行走者,多气阴两虚,宜加龟甲、当归、黄芪、紫荆皮,以养阴补气血,通经活络。②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气胸者,多伤气耗阴,神疲懒言,少气乏力,甚则呼吸急促,治宜加丹参、黄芪、枳实、桔梗,以补气血,宽胸理气,同时插管排气。
刘某,男,68岁,2017年3月6日初诊。
病史:
昨晚夜睡开窗,今晨吃剩饭菜,早餐半小时后感到腹中不适,1小时后腹痛,肠鸣,腹泻1次,排出未消化食物,随后腹痛稍减,半小时后又排出水样便3次,就诊,述有慢性肠炎史。
查体:
面色苍白,少气乏力,神疲少言,腹痛,触之腹软,无压痛,舌质红少苔,脉虚稍数。
诊断:
急性肠炎。
治疗:
①先饮加少量盐的盐水300ml;②急煎中药: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藿香10g,砂仁10g,陈皮10g,炙甘草3g。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二诊:
3月7日,不腹痛,便溏,日2次,脉较有力,舌淡,苔薄白。守方,再进2剂。
三诊:
3月10日,便软,日1次,脉缓,苔薄白。党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砂仁6g,陈皮10g,甘草3g。水煎分2次温服,巩固疗效。
夜睡受凉,晨起又吃隔夜饭菜,加之有肠炎史,故引发急性肠炎。腹泻多次,俗话说“好汉经不住三次屎”,又是年老多病,体质虚弱,多次腹泻导致患者面色苍白,少气乏力,有虚脱之可能,故急服生脉散加味,陈皮、藿香、砂仁行气,化湿温中,党参大补元气,生津止渴,麦冬养肺阴,生津润肺,肺和大肠相表里,肺气阴旺盛,可提升肠道功能,肠道正气旺盛,抵抗力增强,得五味子收敛之功,腹泻自止,气阴两伤自然复生,病获康复而愈。此案例再次说明古方之博大精深,内涵精华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