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的主要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整体辨证是二者的结合。
整体辨证旨在通过综合分析望、闻、问、切四诊获取的资料,对疾病某一阶段的本质作出判断。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等,都是基于整体辨证基础上的辨证方法,贯彻了“司外揣内”的中医诊断基本原理,反映了人的整体状态,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十问歌”,通过对全身症状,饮食,睡眠,二便,病因,服药药效,专科常见症状等的详细询问,对人体的整体进行辨证,体现了通过全面问诊来判断人体状态的整体辨证思想。“异病同治”与“同病异治”的治疗原则也是建立在整体辨证基础上的典型例子。
局部辨证就是围绕着病变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当局部病变表现突出,或全身症状不典型时,通过局部辨证判断病变的病因、病机、性质。许鸿照教授行医,非常重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对中医骨伤科疾病的治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经验。许老认为局部辨证的重要性,在骨伤科等专科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局部辨证必须在整体辨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抓住动态变化中的相对静止表现,指导临床施治。例如,多肋骨折并发血胸案中,许老认为仲景承气之方虽为阳明腑实证而设,而其临床运用十分广泛。该患者由于肋骨骨折刺伤胸壁或肺络,导致有形瘀血闭积胸肺,肺气郁闭故而胸闷,呼吸不利,且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闭而不降,继则肠腑失通,腹胀、大便闭阻诸症变生,其主要病机在肺气郁闭,且肺喜肃降,根据“实则泻之”治则泻肺开闭为其要,欲泻其肺必通其腑,腑通气利,气利则血行,胸肺瘀血则易散。由此可见临证不可受西医识病治病观念影响,完全落入其见血止血的简单常规治疗俗套之中。
整体辨证是辨证论治的基础,局部辨证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能体现专科辨证,弥补了整体辨证的不足;二者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临床必须扬长避短,结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