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西医无辨证之说法,中医辨病与辨证两者兼顾是中医基础理论里强调的内容,也是优势所在,在中医传统的理论和临床中,常以症状为病名。根据病辨析症状的属性特点,进行辨证论治,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但这与本条所讲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含义不同,本条所指是在西医诊断的前提下,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它是中西医在诊断方面的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途径和方式之一。
辨病与辨证,都是认识疾病的过程。辨病即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辨证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的原因、性质和病位为目的,从而根据证来确立治法,据法处方以治疗疾病。辨病与辨证都是以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区别在于一为确诊疾病,一为确立证候。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中西医结合研究一开始即经常采用的诊治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回顾了大量病例,肯定了许多病种的中医治疗效果。目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思路有两种:一为分型论治,对明确西医诊断的疾病按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二为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意即既要明确西医诊断,又要明确中医辨证,而且在论治时要将西医诊断和中医辨证结合起来。
在中医学的辨证思维过程中,以证作为目标点是对的,但只考虑证的异同,即只考虑疾病的阶段性和类型性,不考虑病的全过程,确实是失之偏颇的,在临床操作中也是较难施行的。如果对疾病的整个过程,包括发病原因、病变规律、转归预后等没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要想认识疾病的每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变本质,必定是困难的,辨证的精确率也必定不会高。现代中医工作者除了要发扬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诊治特色,也要借助现代的诊疗仪器,从而提高中医的临床诊治水平。提高辨证的精确率,必须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治思路。通过辨病思维来确诊疾病,对某一病的病因、病变规律和转归预后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再通过辨证思维,根据该病当时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来辨析该病目前处于病变的哪一阶段或是哪一类型,从而确立该病的“证候”,然后根据“证候”来确定治则治法和处方遣药。即通常所说的“先辨病,再辨证”“以辨病为先,以辨证为主”的临床诊治原则。许老认为临床观察是一项科学研究,特别是对于舌、脉、症的观察积累,对于提升辨病与辨证精确率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