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中规定了毒性中药品种(28种),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红娘虫、青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闹羊花、生天仙子、雪上一支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本节就常见的、在原料采购中易于出现造假的品种加以叙述。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和须根,晒干。
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等症。
主要有用水半夏、天南星、虎掌南星冒充半夏的现象。
为天南星科犁头尖的块茎。主要特征是长圆形、锥形,须根痕较大,残留栓皮红褐色,维管束多且明显,一端尖,往往加工成姜半夏或法半夏。
水半夏和半夏的根本区别点在于正品半夏不论是生品还是炮制品,其顶端下凹,而水半夏不论是生品还是炮制品,其顶端凸起。
常见以小的天南星块茎冒充半夏。外形和半夏相似,呈扁球形,表面类白色,较光滑,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有麻点状根痕,多数块茎周边有小扁球状侧芽。味辛而麻辣,但无刺喉感。
虎掌南星又称为掌叶半夏,常冒充正品半夏,块茎扁平且较对称。平放时“四平八稳”,不像半夏“东倒西歪”的样子。茎痕位于块茎中间,生长均一。
为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片状。切面淡灰色至灰白色,可见灰白色点状或短线状维管束迹,有的残留栓皮处下方显淡紫红色斑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略呈角质样。气微,味涩、微有麻舌感。
为片状、不规则颗粒状或类球形。表面棕色至棕褐色。质硬脆,断面淡黄棕色,常具角质样光泽。气微香,味淡、微有麻舌感,嚼之略粘牙。
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实松脆或硬脆,断面黄色或淡黄色,颗粒者质稍硬脆。气微,味淡略甘,微有麻舌感。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 Bufobufo gargarizans Cantor或黑框蟾蜍 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和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具有解毒、止痛、开窍醒神之功效。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胀腹痛吐泻等症。
通常是掺熟食面或用黄米面蒸熟制作掺入正品蟾酥之中,以水胶或猪血为黏合剂制备而成。另有东北及华北各地有应用不除去内脏而直接晒干的整个蟾蜍,除去内脏的干燥蟾蜍,又称蟾蜍皮。这种蟾酥含量较低,平均每只蟾蜍皮仅含蟾酥2mg,药效远远不如正品蟾酥。能消肿解毒、止痛利尿,且对慢性气管炎、脉管炎、痈疽、淋巴结核和肠粘连等有一定疗效,但开窍醒神之功效远不及正品蟾酥。
正品蟾酥表面或断面蘸水迅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并隆起。掺伪者蘸水也泛出乳白色液状物,但液状物泛出慢而且不隆起。正品蟾酥呈扁圆形团块状或薄片状,为棕褐色,薄片状者对光透视为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薄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为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味辣而苦,尝之舌端有刺激感觉,而残留持续性麻痹,长时间接触皮肤或黏膜能引起疼痛而发疱。
用一碗清水将酥粉化开,如见水即变色,水面浮有泡沫者为真。伪者入水不动,可以区别。
手握酥饼用力向桌边棱击打,断面2~3块,碴口锐利,光泽灵活,形似玻璃碴,风眼均匀者为真。酥饼击开之断面碴口发白,强光而滑,风眼大小不均,形似面包断面状者,是掺熟食面或用黄米面蒸熟制作的伪品;酥饼击打时酥脆数片碴口极亮,嗅之有胶臭者,是内掺水胶伪品;酥饼外面黑色,击开后里外均黑色如一者乃掺猪血的伪品。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i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须根及泥沙,加工而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阳不足,胸痹心痛,虚寒吐泻,脘腹冷痛,肾阳虚衰,阳痿宫冷,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掺假者用红薯或马铃薯加工成形状相似的片形,晒干熏漂而成。
白附子块茎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5cm,直径1~3cm,顶端残留茎痕或芽痕。表面白色或淡黄色略平滑,有环纹及点状根痕。质坚硬,断面白色粉质。无臭味淡,麻辣刺舌。以个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者为佳。木薯性状鉴别叶互生,长10~20cm,掌状3~7cm深裂或全裂,裂片披针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全缘,渐尖;叶柄长约30cm。气微,味苦、涩。
假的白附子周边有明显的刀切及加工的痕迹。
假的白附片无麻口味。
本品为茄科植物白花曼陀罗 Datura metel L.的干燥花。4—11月花初开时采收,晒干或低温干燥。
具有平喘止咳、解痉定痛之功效。用于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等症;外科麻醉。
用美洲凌霄花或泡桐花进行混淆。
可分为南洋金花和北洋金花。①南洋金花为白曼陀罗的干燥花朵,多为数十朵捆成一把。花萼一般已除去,花冠呈漏斗状,长10~15cm,黄棕色至淡棕色,皱褶,筒状部具纵皱纹,上部5裂,多破碎,完整者裂片尖端呈丝状,两者之间微凹陷,有雄蕊5枚,多包于花冠筒内,雌蕊1枚;花纸质,易碎;闻之气微,口尝味苦而涩。②北洋金花为毛曼陀罗的干燥花朵,多分散,或捆成小把。花形状与南洋金花类似而较短,但带有黄绿色至灰绿色的萼筒,萼筒上有5个棱角,长3~5cm,灰绿色,外被灰白色柔毛;气味同南洋金花。
常为美洲凌霄花或泡桐花。①美洲凌霄花为多皱缩或折叠,长5~8cm,花萼长1~2cm,筒部直径5~6mm,暗棕色,质厚,裂片长约占1/3,三角形,无纵脉纹;花冠外面红棕色,近裂片处有棕色小点(大型腺毛);内面暗棕色;裂片宽1.7~2.5cm;雄蕊1枚,子房上位,2室,胚珠多数,柱头2裂呈扁的长圆形,常反卷;闻之气微香,口尝味微苦而略酸。②泡桐花外形和洋金花相似,但较短,一般长5~8cm,花萼质厚,棕色,长为花冠的1/5,先端5裂,分裂至花萼1/2处,表面密被短绒毛;花冠亦喇叭状,黄棕色,先端5裂,较洋金花深,且不对称,2个裂片明显较大,略具香气,味微苦而回甜。
本品为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 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或黄黑小斑蝥 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的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具有破血逐瘀、散结消癥、攻毒蚀疮之功效。用于癥瘕、经闭、顽癣、瘰疬、赘疣、痈疽不溃、恶疮死肌等症。
常掺一些与斑蝥十分相似的昆虫,如埋葬甲虫。
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长1.5~2.5cm,宽0.5~1cm。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一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有特殊的臭气。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月腺大戟 Euphorbia ebracteolata Hayata或狼毒大戟 Euphorbia fischeriana Steud.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洗净,切片,晒干。
具有散结、杀虫之功效。外用于淋巴结结核、皮癣;灭蛆。
用海芋根进行混淆。
外观呈类圆形或长圆形块片,表面黄棕色或淡棕色,直径4~7cm,厚 0.5~3cm,偶尔有厚达7cm者。外栓皮呈重叠的薄片状,易剥落而露出黄色皮部;切面不平坦,有暗棕色与黄白色相间的明显同心环,质轻,易折断,断面有粉性,水湿后有黏性,撕开时可见黏丝;闻之气微,口尝味甘,并有刺激性辣味。
常用海芋根代替,海芋外观呈长椭圆形或圆形,边缘多卷折,外皮表面为棕褐色或棕黄色,常附有深棕色的鳞叶残片;质坚硬而脆,断面为白色或黄白色,有颗粒状突起及波状皱纹;闻之亦气微,口尝味淡,嚼之麻舌有刺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