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环境健康教育的方式

通过开展环境危害因素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来提高慢性病患者、高危人群、普通人群的相关知识知晓率、个人防护的依从率,从而预防环境危害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政府重视、卫生行政部门加强指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的治理措施,卫生健康部门建立了包括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生活饮用水质量、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等全国性的监测系统,通过开展长期监测发现可能的环境危害因素,为行政部门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技术支撑。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和健康促进活动,有力地提升了公众对于环境健康危害因素的意识。如在2008年的10月15日,原卫生部等部门联合举办首届中国环境与健康宣传周活动,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水与健康。活动提出要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全社会了解饮水卫生安全的相关知识,及其对于减少疾病,保护健康的重要意义,倡导科学健康的饮水方式,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群策群力做好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2019年9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天津召开的健康环境促进行动大会上,提出要将促进健康融入全局,除了建立环境与健康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外,还将普及环境健康知识,指导健康防护,提高居民环境健康素养纳入健康促进的重要环节。

1.主要以通俗易懂,科普图文的形式体现,如环境危害因素健康教育读本、指南等,面向医疗卫生机构、环境健康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相关专家征集,强调资料的准确性。

2.与电视、报纸、广播电台、网络等媒体合作,增加健康教育的内容,如播放科教片,邀请有关专家普及环境健康危害常识,增加与观众的互动交流等。针对当前多媒体普及、受众面广的情况,充分利用政府部门、专业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发表和推送内容丰富的科普文章和科普知识。

3.由政府或各级行政部门指导,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为重点,开辟健康教育的内容,增加环境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及相关健康防护措施的内容。

4.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面向中小学生征集环境与健康绘画材料、录制小视频等。

二、环境健康教育融入社区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针对环境危害因素,采取在社区举办讲座,提供宣传资料等方法,对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并提供个体防护和应对措施的有效指导。

1.开展健康讲座

了解社区居民对环境危害因素的认知情况,针对热点问题不定期开展公益讲座,如雾霾对健康的影响,饮水安全等。围绕重要时段(如雾霾、热浪、寒潮、水污染等)、重点区域(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公共场所、社区等)、敏感人群(儿童、老年人、孕妇、有心肺功能隐患的人群等),从健康知识宣教、防护理念传播、健康行为生活等方面多层次实施,要注重人群文化水平及接受能力,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健康讲座内容。

2.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健康教育资料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在社区、学校、公共场所内制作宣传栏、黑板报,循环放映的显示屏等。也可将有关单位编写环境危害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小册子、宣传画,或印有相关内容的日历、小扇子等发放给居民,内容包括污染天气或疫情下口罩的正确佩戴、空气净化器和净水器等使用注意事项等,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随时接触到环境与健康的相关内容,从多层次加强环境危害因素的健康防护干预。

3.与义诊等其他形式相结合

环境危害因素的健康教育,可以与义诊、营养等与健康咨询活动相结合,利用媒体、宣传标语、社区医师等进行宣传,提高群众的参与热情,确保教育质量与效果。

三、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

移动健康教育是利用移动互联媒介技术,以移动智能终端方便人们接受健康教育,促使其树立健康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以达到保持心身健康的目的。开展环境危害因素健康宣教,需要结合当代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发挥移动互联网端的微信、微博等新型社交平台,开展有针对性教育。

目前,人们更多的是从简短的手机资讯中获取知识,接收信息。在健康教育中,可充分利用人们的这一知识需求,构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公众号,公众号主体可在微信平台上开设多个栏目,发布疾病知识、健康保健知识,环境危害因素知识等,供人们阅读。实现与特定群体的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的全方位沟通、互动。 x8veMk+I5WZDXlq0DMkjrYR1gkiE2pHgteZxZCNXg977ZwRJ4S03PHLN9vV8hv5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