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性特点的一项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使人们更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儿童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生活在自己的童心世界之中。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要了解他们的行为,需从儿童本身的心理架构着眼,站在儿童的角度看儿童的世界。
游戏是一种与儿童沟通的有效方式。儿童可以通过游戏来表达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可以通过游戏被表达和重新赋予意义。通过游戏,还可以将现实中无法处理、控制的情景改变为象征性的、可控制的,以便儿童更好地融入。
绘画是儿童的重要表达方式之一。心理健康教育者可以将儿童的绘画过程看作他们的说话过程,儿童的“涂鸦”就是他们的文字,他们作画的过程就是在与自己和健康教育者沟通。从他们的绘画中,可以看到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知识的反应和感觉,可以发现他们的愿望和需要。
儿童对体育运动、舞蹈、音乐、表演等活动都能非常投入,并且将他们内在的愿望、需要、情绪、想法等投射其中;在这些活动中展现自己、表达自己,与别人互动。这些都是儿童的语言,借助这些活动,也是向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很好途径。
引入家庭是对儿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较好方式。由于儿童对环境的依赖远远高于成人,他们的问题往往是一个家庭系统问题的表现,可以从协调家庭系统的角度解决儿童的问题。
另一方面,将父母直接作为健康教育对象也是很有必要方式。许多时候,当父母转向处理自己要面对的问题,包括处理好对孩子良好的愿望和接纳孩子实际情况的时候,儿童的问题就会出现转机。
青少年有对成人拒绝的一面,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这个时期的特殊性。健康教育者对他们的尊重和接纳尤为重要,尤其要尊重青少年的话语权,用青少年的话语系统与他们沟通,建立有效的“攻守联盟”。
权威认同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过程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健康教育者的观点如何,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通常会被当做权威的角色来对待。此外,对青少年实施健康教育时,可有意谈及一些名人传记中提及的他们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帮助其学习有关经验,并且产生模仿与认同。
成人对待青少年的态度通常存在着矛盾,即一方面要求青少年能够独立自主,希望承担起应该承担的人生责任;另外一方面又在很多方面不能放心,不给他们承担责任的机会。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中,就是要将他们应承担的责任还给他们,要让他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健康教育的宗旨是助人自助,从而将他们引入教育实施之中,进而共同确定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式。
应用家庭模式是以整个家庭为对象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由于青少年的问题和家庭牵连更加密切,实施家庭模式在预防和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上具有独特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同时,学校作为青少年学习生活的又一主要阵地。除了少数严重心理障碍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可以在学校里实施。当前全国各地中小学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为处在成年期和老年期的人们社会角色比较丰富,同时又比较稳定,所以面对的心理健康问题,在预防和健康教育的途径、方式和内容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趋同性。
首先,有关夫妻关系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成年期最常见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需明确引发夫妻冲突的以下主要原因,并对因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
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大丈夫、小女人”“男强女弱”等社会观念,仍然是当前造成一些夫妻之间的矛盾的主要原因。
夫妻不能开诚布公的沟通,使许多问题积压下来,形成隔阂,最后爆发而一发不可收拾。
成年期的夫妻承担支撑家庭的责任,经济压力及经济纠纷往往成为夫妻情感疏离和冲突的导火索。
成年期夫妻往往会忽视自身关系问题,共同聚焦于子女的教育和成长,反过来夫妻自身的问题往往又和子女教育问题纠缠在一起,使夫妻冲突更加复杂。
在婚姻家庭的建立过程中,家庭变化会给夫妻带来新的挑战,其间夫妻各自也会产生一些变化,甚至引发冲突。
成年期夫妻要面对许许多多的具体生活问题,一些原本就有但被双方忽视的个性与行为习惯差异、观念冲突等会凸现出来,有时还会形成难以协调的冲突。
亲人亡故、家庭财产损失等意外事件,婚外情、性生活不和谐等均能引发夫妻冲突。
其次,转型期职业生涯心理健康教育也不容忽视,可以同样从以下7个方面予以实施健康教育。
(1)经验确认:仔细评估过去的经验是否能用在新的职业选择中,充分发掘已有的个人资源,增加自身的生涯满意度,发现新的生涯选择的可能性。
(2)兴趣确认:主要借助心理测验,确认并评估自己的职业兴趣、潜在的与职业和副业有关的兴趣等,以能和后面的教育和训练规划联系起来,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3)技巧确认:通过“自我分析”和标准化测验,鼓励从各种从事的工作中发现自己的技能,作为以后生涯探索中的重要因素,为新的目标选择和确定提供更加真实的依据。
(4)生活风格确认:采用心理量表和“价值澄清”,对个人的价值与需求予以澄清,从已有生涯经历中看到自己的整体价值追求和生活风格,并对未来生涯变化中的自我把握心中有数。
(5)教育训练规划:在对自己多方面确认的基础上,规划接受继续教育和训练的计划,有针对性地发挥自身优势、提升能力,拓展新的领域,增加新的可能性。
(6)职业评估:通过专业资讯,包括职业、职场讯息,评估职业机会,结合自己和家庭的需求评估职业,确认职业目标并为之规划特定的教育和训练计划。
(7)终身学习规划:以工作坊或团体培训的方式,练习作决定的技巧,规划长期和短期目标的技巧。进一步发现自己,并理清与家庭预期有关的目标,发展出一个有弹性的终身学习规划,以及发展终身学习的技能。
根据老年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状况,老年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
老年人身心的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在飞速变化的社会中适应性的降低。因此,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生活技巧是非常具体而有效的方法。首先,尽可能帮助他们领会新的时代精神,使他们理解主流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帮助他们对变化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其次,在具体的生活层面上给予帮助,包括人际关系的处理技巧、遭遇困难时的求助渠道、现代化设施的使用等。
老年人容易对自己未来的生活产生忧虑,体验不再被重视和被需要而陷入抑郁情绪中。支持团体可以帮助老年人面对变化,克服孤独感,以一种“经验分享”的团体讨论方式,能够起到去独特化的作用,宣泄情绪、分享应对老年期的态度经验,彼此都能够得到支持。
回顾过去是为了启迪未来,可以强化老年人的价值感。梳理一生的经历,享受、体验成功,从而使自己体验到充实感。遇到对于人生不满意的老年人,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意义换框,从另一视角看待自己走过的生命历程。
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身体前倾并用一种合适的和投入感情的方式,轻触他们的手臂、肩膀等非敏感部位等动作,对于良好健康教育关系的建立非常有意义。
(庞 宇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