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个体和群体学习运动与健康知识,掌握科学进行身体活动的技能,养成终身运动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创建全社会关注、支持身体活动的物质和社会环境,倡导和动员全民参与健身运动,营造全民健身文化,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身体活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应坚持的原则包括以下4点。
本着科学、循证的原则,为公众提供准确的身体活动与健康的知识和核心信息,并根据循证结论,运用有效的理论。
不同人群的身体和健康状况不同,需采用不同的信息、不同的方式,开展不同的活动。
应为公众提供适宜、方便、实用的身体活动方法和技能,倡导把身体活动融入日常生活和工作。
身体活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强调公众参与和体验,通过参与和体验增加对身体活动的兴趣,激发坚持运动的动力。
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报道有关运动健康的新闻、信息等,改善人们运动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和运动行为。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媒体宣传活动与社区运动健康项目相结合,会取得更好效果。在工作场所、社区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发送提示性、教育性和指导性信息,有益于促进人们参加身体活动。在这些地点发送的信息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采用具体点位提醒的办法,有利于增加人们的体力活动,如在居民楼、办公楼、医院等建筑内的电梯口张贴走楼梯提示有益于人们增加身体活动。
目的是向人们讲授和普及开展身体活动所需的技能,并改善组织机构和社会支持性环境。目标设定、社会支持、行为强化(自我鼓励)、系统性问题解决方案、预防复发等都属于行为与社会策略。这些策略可通过组建干预小组或发送电子邮件、寄送信函或打电话等进行。在开展个体化干预前,常需要对干预对象的身体活动现状和进行身体活动的意愿进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分阶段的干预计划,这些干预活动可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健康促进人员负责实施。研究表明,与日常生活结合进行身体活动干预的效果比专门的身体活动项目效果要好。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对于促进人们参加身体活动有效,如组建社区运动俱乐部、健步走小组、骑行小组等有助于人们坚持运动。运用社交媒体建立跑步群、健步走群等,并经常展示各自运动成果等,也有益于人们坚持身体活动。实施干预的场所可以是工作场所、社区活动中心、卫生机构、公园或娱乐场所。这些场所可配备运动教练、健身指导员等专兼职人员。在社区场所(如公园、学校、社区中心、工作场所和公共体育场所)开设开放式的、免费健身课程值得推广,这些课程包括有氧运动、健身操、瑜伽、舞蹈等,也可以在提供课程培训的同时分发有关身体活动的传播材料。
出台或改革鼓励身体活动的政策和组织机构环境,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获取安全、有吸引力和方便的身体活动场所。修建步行和骑行步道、开放体育运动设施、在公共场所配置运动器材等,有益于促使人们进行身体活动。城市规划、布局和生活居住社区空间设计应融入有利于人们增加身体活动的元素,如设立独立的自行车道、人行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