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健康教育的实施步骤包括需求评估、制定计划、实施、监测与评价等。
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前,要了解教育对象的一般特征、存在的营养健康问题、当前的饮食行为、可利用的资源及其喜欢的教育方式、渠道与平台等。
根据需求评估结果,确定营养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具体行为目标,确定实现该目标的一级目标人群与可影响该目标实现的二级、三级目标人群,针对不同人群采取适宜的营养健康教育策略与内容。
根据营养健康教育计划中不同的目标人群,选择适宜的传播媒介、途径与传播材料。需要考虑的主要有以下两点。
1.确定目标人群可获得、喜欢的营养健康教育途径,包括面对面交流、讲座、微信、抖音、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大众传播等。
2.确定并选择适宜的、目标人群喜闻乐见的营养健康教育材料,如短视频、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实物模型、小册子等。
在需求评估后和实施营养健康教育活动前,需要按照营养健康教育计划做好内容、场所、工具、人员、时间等各方面的准备。需要考虑的主要有以下3点。
1.确定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人员与分工,包括主要讲授者、传播者、助手、参加活动的人员等。
2.确定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活动的场所及时间段、场地或平台等。
3.确定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活动时需要使用的健康教育材料及相关辅助设备、工具等。
举办营养健康教育活动,是对营养健康教育计划的具体落实,现场活动需要考虑的主要有以下4点。
1.以目标人群为中心,采用通俗易懂、目标人群容易接受的语言进行教育。
2.教育活动中,关注目标人群的兴趣点、肢体语言、反应与情绪,予以积极回应,及时调整营养健康教育活动内容和方式。
3.实施营养健康教育活动时,还需要关注目标人群的自我效能,帮助目标人群建立改变行为的自信心,帮助目标人群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建立健康行为改变的支持性环境。
4.不同的场所、平台需采用不同的营养健康教育方式与内容。
可通过询问、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活动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近期效果评价包括知识、态度等的变化,中期效果评价主要指行为的变化,远期效果评价指目标人群营养健康状况和健康水平的变化。
根据效果评价结果,可及时调整营养健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材料、计划等,为以后的教育活动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