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慢性病的临床健康促进

一、临床健康促进的概念和内涵

临床健康促进是指健康促进理念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临床医生和护理人员不仅要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疾病诊疗服务,也要采取教育、咨询、指导等措施,提高患者管理疾病及危险因素的能力,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临床健康促进是疾病诊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疾病的诊疗过程也是医护人员和患者合作解决健康问题的过程,患者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者。医护人员不仅应为患者开具药物处方,制定手术方案,也应为患者提出整体健康方案,并在诊疗过程中做到患者的知情同意。患者不仅应遵守医嘱,也要学习与自身疾病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参与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大量事实证明,临床健康促进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改善疾病转归。

二、临床健康促进的原则

1.诊断的全面性原则

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不仅应重视疾病的生物学因素,也应认识到环境因素、心理、行为与生活方式因素对患者、病情和疾病转归的影响,医生应找出影响患者致病行为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或强化因素,如家庭环境的影响。

2.分层原则

医生应对患者及其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层管理,确定重点和优先,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3.累积式学习原则

医护人员在指导患者学习疾病管理知识和技能时,应考虑其前期经验和当前健康素养水平,有计划、有目标地制定和实施患者健康促进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对健康促进的影响和效果持续性地进行总结和评价,必要时进行调整,做到灵活有效。

4.参与性原则

在实施临床健康促进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和患者都是主动的参与者,患者最清楚自己的需求、希望优先解决的问题、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效果。

5.实用性原则

没有“万灵药”,必须根据疾病管理的需要和患者的需求,以有益于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为中心,选择健康促进措施。

6.综合性原则

患者的病情、治疗和转归会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任何单独措施都很难奏效,需要多措并举。

7.个体化原则

并非所有的健康促进措施都适合每个患者,应在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的基础上,提供最适合患者的健康促进方案。

8.理论性和循证性原则

在实施患者健康促进的过程中,应考虑每个措施的理论性和循证性,要在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干预。

三、临床健康促进的实施

健康促进融合在患者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所有环节,可在门诊、病房和随访过程中的任何环节进行。一般来说,临床健康促进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步骤。

1.综合评估

对患者所患疾病和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评估,确定与疾病治疗和康复有关的可改变因素,如行为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社会支持因素等,并找出这些因素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2.制定目标和方案

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通过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确定可接受的、需优先实施的干预措施,并制定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在制定目标时应遵循SMART原则,做到具体、可测量、可实现、关联性强和有时限性。

3.临床健康促进的实施

一旦健康促进方案得以确定,就应该作为治疗方案的一部分,与药物治疗和手术措施同步推进。医护人员是患者健康促进实施的支持者、帮助者和监督者,在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调动患者所在社区和家庭的资源。

4.过程和效果评估

评估贯穿于患者健康促进实施的全程,医护人员应根据评估结果,在征求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干预方案。

(杜维婧 田向阳 中国健康教育中心
玉 洁 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AtHkJWKvw5wl/lLcfsiA6+idnENv+E6XAnTllRpD/G8YZ9GPFHrN9RatR0z78L/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