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神经根,从而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等。
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是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最主要的原因,影响椎间盘退行性变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吸烟、动脉粥样硬化等。
外伤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诱因。例如在搬重物、挖掘等体力劳动中,或在掷铁饼、跳高、跳远等竞技运动中因用力不当受伤时可引起。
长期坐位、久站或从事重体力工作的人群容易因过度负荷导致椎间盘退行性变和突出。
孕妇在怀孕期间体内激素水平改变会造成肌肉韧带松弛,再加上胎儿不断发育会造成腰腹部负担加重,容易造成孕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有研究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寒冷和潮湿会影响血管与肌肉,使椎间盘压力增加进而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腰骶部先天性发育异常也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
1.膨出型,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
2.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凸向椎管。
3.脱出型,突出的髓核穿破后纵韧带,呈菜花样。
4.脱垂游离型,大块髓核组织完全突入椎管内。
正位片、侧位片。
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受压移位的情况。
磁共振检查能够清楚地了解椎间盘退行性变、髓核突出的情况。
通过肌电图检查判定受损的神经根。进而推断出腰椎间盘突出及其部位。另外还有造影检查、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睡眠时应选择软硬适合、支撑性良好的床垫及薄厚、软硬适宜的床褥;床的高度要稍微低一些,最好是患者刚坐起时,双脚可着地。
骨盆牵引时患者仰卧于床上,床尾抬高15~25cm,牵引重量依据体重及耐受情况而定。
佩戴腰围可以限制腰部活动,使腰椎间盘局部得到充分休息。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作用为解热、镇痛、消炎。
推拿、按摩可缓解肌肉紧张,减轻椎间盘压力。医生会根据患者腰椎突出程度、是否存在脊髓压迫等情况来决定是否能够进行按摩。因此,要遵循医嘱,不能擅自按摩,避免加重损伤。另外还有电疗、光疗、热疗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较多,包括腰椎间盘置换术、腰椎间盘融合术、标准椎间盘切除术、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和化学融核术等,目前临床常用的经皮内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包括经椎板间(PEID)和椎间孔(PETD)两大途径,其手术优点为出血少、创伤小(手术切口约7mm)、疼痛轻、康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