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primary bronchogenic carcinoma,以下简称肺癌)指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和腺体的恶性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世界第一位。肺癌发病主要与吸烟、空气污染、职业及放射等因素有关。

肺癌属于中医“积聚”范畴,为五积之一。支气管肺癌可归为“肺积”“癖结”“肺疽”“咳嗽”“咯血”“胸痛”等范畴。

一、诊断要点

(一)症状

1.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或血痰、胸痛、发热、气促等症状。

2.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周,经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则要高度警惕肺癌的可能性。

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癌肿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

(2)癌肿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部、颈部水肿等上腔静脉梗阻表现。

(3)癌肿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以引起气促。

(4)癌肿侵犯胸膜及胸壁,可以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

(5)上叶尖部肺癌可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入口的器官组织,产生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麻痹综合征表现。

(6)近期出现的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应当考虑脑转移的可能。

(7)持续、固定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当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8)右上腹痛、肝肿大,以及碱性磷酸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或胆红素升高应当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

(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二)体征

1.多数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

2.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趾、非游走性肺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静脉炎等。

3.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声带麻痹、上腔静脉梗阻、霍纳(Horner)综合征、肺上沟瘤(Pancoast tumor)等提示局部侵犯及转移的可能。

4.临床表现高度可疑肺癌的患者,体检发现肝肿大伴有结节、皮下结节、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胸部CT、B超、MRI、骨扫描、PET-CT等。

2.内窥镜检查

纤维支气管镜、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TBNA)和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endobronchial ultrasound-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纵隔镜、胸腔镜。

3.其他检查技术

痰细胞学检查、经胸壁针吸活检术(transthoracic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TNAB)、胸腔穿刺术、胸膜活检术、浅表淋巴结活检术。

4.血液肿瘤标志物

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癌相关抗原(SCC)。

5.组织学诊断

组织病理学诊断是肺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

6.免疫组化、特体染色和分子病理检测等

腺癌与鳞癌鉴别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宜选用TTF-1、Napsin A、p63、p40和CK5/6;神经内分泌肿瘤标志物宜选用CD56、Syn、CEA、Ki-67和TTF-1;细胞内黏液物质的鉴别宜进行黏卡、ABPAS特殊染色;可疑累及胸膜时应进行弹力纤维特殊染色确认。

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腺癌或含腺癌成分的其他类型肺癌,应在诊断的同时常规进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等检测,检测前应有送检标本的质控。

(四)分期诊断

1.非小细胞肺癌

目前采用国际肺癌学会2014年第8版分期标准(IASLC 2014)。

2.小细胞肺癌

对于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局限期和广泛期分期方法;对于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国际肺癌学会2014年第8版分期标准。

(五)鉴别诊断

肺癌需与肺良性肿瘤(如肺错构瘤、支气管囊肿、巨大淋巴结增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结核瘤、动静脉瘘等)、结核性病变、肺炎鉴别。

二、西医治疗要点

(一)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分为根治性手术与姑息性手术。应当力争根治性切除,以达到最佳、彻底切除肿瘤的目的,减少肿瘤转移和复发,并且进行最终的病理TNM分期,指导术后综合治疗。

(二)放射治疗

包括根治性放疗、姑息放疗、辅助放疗和预防性放疗等。

(三)化学治疗

化疗分为姑息化疗、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应当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充分考虑患者病期、体力状况、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意愿,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应当及时评估化疗效果,密切监测及防治不良反应,并酌情调整药物和/或剂量。代表性化疗方案有NP方案、GP方案、DP方案等。

(四)靶向治疗

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拮抗剂(EGFR-TKI) 属小分子化合物,用于表皮生长因子突变的患者。优势人群包括女性、腺癌、从不吸烟者和东方人种。

2.针对ALK基因的克唑替尼。

3.抗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治疗 目前已上市的有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西妥昔单抗等。

三、中成药应用

(一)基本病机

一般认为,正气虚损,阴阳失调,邪毒乘虚入肺,邪滞于肺,导致肺脏功能失调,肺气膹郁,宣降失司是肺癌的基本病机。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津聚为痰,痰凝气滞,瘀阻络脉,于是邪气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病位主要在肺,与心、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因此,肺癌属因虚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肺癌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1.肺脾气虚证

〔证候〕

主症: 久嗽痰稀,胸闷气短,腹胀纳呆。 次症: 神疲乏力,浮肿便溏。 舌脉: 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脉沉细。

〔治法〕

健脾补肺,益气化痰。

〔方药〕

六君子汤加减。

〔中成药〕

(1)参一胶囊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g 3 )。功能主治:培元固本,补益气血。与化疗配合用药,有助于提高疗效,可改善患者的气虚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用法用量:饭前空腹口服,1日2次,1次2粒。8周为一个疗程。

(2)槐耳颗粒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槐耳菌质)。功能主治:扶正固本,活血消癥。用于肺癌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脘腹疼痛或胀闷、纳谷少馨、大便干结或溏泄,或气促、咳嗽、多痰、面色㿠白、胸痛、痰中带血、胸胁不适等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20g,1个月为一个疗程。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的辅助治疗6周为一个疗程。

(3)参芪扶正注射液 (指南推荐) (由党参、黄芪组成)。功能主治:益气扶正。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眩晕;肺癌、胃癌等恶性肿瘤见上述证候者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静脉滴注,1日1次,1次250ml(即1瓶),21日为一个疗程;与化疗合用,在化疗前3日开始使用,疗程可与化疗同步结束。

2.肺阴虚证

〔证候〕

主症: 咳嗽气短,干咳痰少。 次症: 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口干口渴,声音嘶哑。 舌脉: 舌赤少苔,或舌体瘦小,苔薄,脉细数。

〔治法〕

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方药〕

麦味地黄汤加减。

〔中成药〕

(1)养阴清肺丸 (中国药典) (由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组成)。功能主治:养阴清肺,清热利咽。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水蜜丸1次6g,大蜜丸1次1丸。

(2)百合固金丸 (中国药典) (由百合、地黄、熟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当归、白芍、桔梗、甘草组成)。功能主治:养阴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肾阴虚,燥咳少痰,咽干喉痛。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水蜜丸1次6g,小蜜丸1次9g,大蜜丸1次1丸。

(3)橘红化痰丸 (中国药典) (由化橘红、川贝母、锦灯笼、苦杏仁、罂粟壳、白矾、五味子、甘草组成)。功能主治:敛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肺肾阴虚,咳嗽,气促喘急,咽干舌红,胸膈满闷。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1丸(每丸重9g)。

3.气滞血瘀证

〔证候〕

主症: 咳嗽气短而不爽,气促胸闷。 次症: 心胸刺痛或胀痛,痞块疼痛拒按。 舌脉: 唇暗,舌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

行气活血,化瘀解毒。

〔方药〕

四物汤加减。

〔中成药〕

(1)化癥回生片 (中国药典) [由益母草、红花、花椒(炭)、烫水蛭、当归、苏木、醋三棱、两头尖、川芎、降香、醋香附、人参、高良姜、姜黄、没药、炒苦杏仁、大黄、人工麝香、盐小茴香、桃仁、五灵脂、虻虫、鳖甲胶、丁香、醋延胡索、白芍、蒲黄炭、乳香、干漆、制吴茱萸、阿魏、肉桂、醋艾炭、熟地黄、紫苏子组成]。功能主治:消癥化积。用于肺癌属气滞血瘀证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5~6片,饭前温酒送服,45日为一个疗程。

(2)复方斑蝥胶囊 (医保目录) (由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熊胆粉、甘草组成)。功能主治: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于肺癌属气血瘀阻毒结证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3粒(每粒0.25g)。

(3)华蟾素注射液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干蟾皮提取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中晚期肿瘤。用法用量:肌内注射:1日2次,1次2~4ml,2~3个月为一个疗程;静脉滴注:1日1次,1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用药1周后休息1~2日,4周为一个疗程。

4.痰热阻肺证

〔证候〕

主症: 痰多嗽重,痰黄黏稠。 次症: 气憋胸闷,发热,纳呆。 舌脉: 舌质红,苔厚腻或黄,脉弦滑或兼数。

〔治法〕

清热宣肺,祛湿散结。

〔方药〕

二陈汤加减。

〔中成药〕

(1)参莲胶囊 (医保目录) (由苦参、山豆根、半枝莲、防己、三棱、莪术、丹参、补骨脂、苦杏仁、乌梅、白扁豆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由气血瘀滞、热毒内阻而致的中晚期肺癌、胃癌患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6粒(每粒0.5g)。

(2)痰热清注射液 (指南推荐) (主要成分为黄芩、熊胆粉、山羊角、金银花、连翘)。功能主治:清热,化痰,解毒。用于痰热阻肺证,症见发热、咳嗽、咳痰不爽、咽喉肿痛、口渴、舌红、苔黄。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常规1日1次,1次20ml(每支10ml),重症患者1次可用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每分钟不超过60滴;儿童1日1次,按体重0.3~0.5ml/kg,最高剂量不超过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中,每分钟30~60滴。

(3)艾迪注射液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用于肺癌证属痰瘀毒结者。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1日1次,1次5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中。与放、化疗合用时,疗程与放、化疗同步;手术前后使用本品10日为一个疗程;介入治疗10日为一个疗程;单独使用15日为一个周期,间隔3日,2周期为一个疗程;晚期恶病质患者,连用30日为一个疗程,或视病情而定。

5.气阴两虚证

〔证候〕

主症: 咳嗽有痰或无痰,神疲乏力。 次症: 汗出气短,口干发热,午后潮热,有时心悸。 舌脉: 舌质红,或舌质胖有齿痕,苔薄,脉细。

〔治法〕

益气养阴。

〔方药〕

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中成药〕

(1)益肺清化膏 (中国药典) (由黄芪、党参、北沙参、麦冬、仙鹤草、拳参、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川贝母、紫菀、桔梗、苦杏仁、甘草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晚期肺癌气阴两虚、阴虚内热证的辅助治疗。症见气短、乏力、咳嗽、咯血、胸痛等。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20g,2个月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2)金复康口服液 (医保目录) (由黄芪、北沙参、麦冬、女贞子、山茱萸、绞股蓝、淫羊藿、胡芦巴、石上柏、石见穿、重楼、天冬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用于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气阴两虚证不适合手术、放疗、化疗的患者,或与化疗药并用,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30ml(每支10ml),30日为一个疗程,可连续使用2个疗程。

(3)康莱特注射液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注射用薏苡仁油)。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消癥散结。用于不宜手术的气阴两虚、脾虚湿困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配合放、化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抗恶病质和止痛作用。用法用量:缓慢静脉滴注,1日1次,1次200ml,21日为一个疗程,间隔3~5日后可进行下一疗程。联合放、化疗时,可酌减剂量。首次使用,滴注速度应缓慢,开始10分钟滴速应为20滴/min,20分钟后可持续增加,30分钟后可控制在40~60滴/min。

(三)外治法

1.中药经穴敷贴

〔组成〕

生栀子、生大黄、蟾酥、青黛、冰片、细辛、川芎、陈皮、磁石、广木香、丁香、沉香、麝香等。

〔功效〕

清热解毒,消瘀散结。

〔主治〕

用于肺癌。

〔用法〕

根据临床辨证,选用定喘、肺俞及肿瘤局部阿是穴体表皮部,将上述药末加桂油调成膏状,置于1cm×1cm塑料薄膜上,用胶布或医用敷料固定于相应腧穴。

2.中药敷熨

〔组成〕

川芎、陈皮、细辛、川楝子、木香、陈艾、石菖蒲、生大黄、生栀子。

〔功效〕

清热解毒,行气化痰。

〔主治〕

用于肺癌。

〔用法〕

取药末250g,用纱布包好,放入开水内浸泡,待微温时提出,行胸、背部体表敷熨,由轻至重,由上至下,由左至右。

四、单验方

1.验方

(1)田雪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验方:肺癌化痰丸

制干蟾30g、灵芝60g、酒蕲蛇20g、蜈蚣20g、全蝎60g、壁虎120g、黄芩30g、干姜30g、木鳖子15g、人参30g、大枣30g、炙甘草30g、生地黄90g、桂枝10g、熟大黄10g、蛤壳60g、青黛10g、胆南星30g、清半夏45g。用法:上药制为丸,每日2次,每次8g,配合辨证论治汤药共服之。功效:化痰通络,平肝息风。用于肺癌痰瘀互结证,亦可防止肺癌转移。

(2)洪广祥(江西中医药大学)验方:补元汤

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炙甘草10g、当归10g、升麻10g、柴胡10g、陈皮15g、锁阳15g、山茱萸15g、桂枝10g、桃仁10g、牡丹皮10g、赤芍20g、薤白10g、胡荽根10g、肉苁蓉15g、胡芦巴10g。功效:补益元气,散瘀通络。用于肺癌术后元气大伤,瘀滞脉络。

(3)陈孟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验方:肺积方

枳实10g、茯苓15g、法半夏10g、麦冬15g、浙贝母15g、红花3g、瓜蒌5g、三七粉3g、黄芩10g、旋覆花10g、白花蛇舌草15g、壁虎5g、西河柳5g、甘草3g、人参5g、桃仁15g、重楼10g。功效:宽胸化痰,清热解毒,益气活血。用于肺癌。

(4)潘敏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验方:肺复方

百合15g、生地黄10g、浙贝母10g、桔梗10g、黄芪15g、麦冬10g、桑白皮15g、法半夏10g、玄参10g、白术10g、茯苓12g、重楼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臭牡丹15g、甘草5g。功效:益气养阴,化瘀解毒。用于肺癌气阴两虚,瘀毒内结证。

2.单方

(1)白花蛇舌草、胜红蓟、夜香牛、半边莲。用法:上药各30g,水煎服,1日2次。用于肺癌。

(2)杏仁10g、鲜藕30g。用法:糖熘顿服,1日1次。用于肺癌。 xBgB/uXuECK9p5efBP1V5/gEwovfD4LdFtq9SG/oDtABvJihzyhznoZZ+knLK4s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