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鼻咽癌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是鼻咽部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本病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接触毒物、饮食习惯、吸烟、饮酒、遗传因素及耳鼻喉病史密切相关。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50岁为最多,男女之比约为2.07∶1。

本病在中医学中归属于“鼻渊”“控脑砂”“耳鸣”“上石疽”“失荣”等病范畴。

一、诊断要点

(一)症状

鼻咽癌起病多隐匿,早期缺乏典型症状,临床就诊者多属中晚期,常表现为以下症状:

1.鼻咽局部症状

(1)涕血与鼻出血:

癌肿发生于鼻咽顶后壁者,在用力回吸鼻腔或鼻咽分泌物时,可出现回缩性涕血,重者可出现大量的鼻出血。

(2)鼻塞:

鼻顶部的肿瘤向前方浸润生长,致同侧鼻后孔与鼻腔机械性堵塞。

(3)耳鸣及听力减退:

鼻咽侧壁和咽隐窝的肿瘤浸润、压迫咽鼓管,造成耳内机械阻塞引发传导性听力障碍。

(4)头痛:

表现为单侧的持续性疼痛,部位多在颞部、顶部,其性质多为锐性刺痛。

2.眼部症状

(1)视力障碍。

(2)视野缺损。

(3)突眼。

(4)复视。

3.颅神经损害

(1)嗅神经受累表现为嗅觉减退。

(2)视神经受累表现为单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3)动眼神经受累表现为眼球半固定状态,伴上睑下垂,瞳孔散大,对光反射及调节反射消失。

(4)滑车神经受累表现为眼球无法向外下方侧视。

(5)三叉神经受累表现为张口时下颌偏向患侧,甚则张口障碍。少数患者表现为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剧痛。

(6)展神经受累最为常见,表现为眼球不能外展,产生复视。

(7)面神经受累表现为单侧的面肌瘫痪,致患者不能皱额、闭眼,口角歪斜,鼓腮困难。

(8)舌咽神经受累表现为患侧软腭下塌、反射消失,悬雍垂偏向健侧,发“啊”音时软腭不收缩。咽部和舌后1/3感觉减退。

(9)迷走神经受累表现为吞咽困难、呛咳、软腭瘫痪、咽反射消失、声音嘶哑。

(10)副神经受累表现为患侧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萎缩。

(11)舌下神经受累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患侧,患侧舌肌萎缩和肌纤维震颤。

(12)颈交感神经受累表现为同侧眼球内陷、眼裂变窄、瞳孔缩小、同侧额纹变浅及患侧少汗或无汗。

4.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时的症状或体征

(1)出现颈部肿块,应考虑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

(2)出现局部固定性疼痛和压痛,应考虑骨转移的可能。

(3)出现咳嗽、血丝痰、胸痛、胸腔积液、呼吸困难,应考虑肺转移的可能。

(4)出现肝区疼痛,肝肿大、硬实或呈结节状,应考虑肝转移的可能。

(5)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表现为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二)体征

1.多数鼻咽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当癌肿侵犯眼部后可出现视野缺损、突眼、复视、眼球活动受限等体征。眼底检査可见视神经萎缩与水肿。此外,当癌肿浸润、压迫神经时,可出现相关神经系统体征。

2.临床表现高度可疑鼻咽癌的患者,体检发现颈部肿块伴局部固定性疼痛和压痛,胸部叩诊浊音,肝区疼痛,肝肿大、硬实或呈结节状等,提示远处转移的可能。

(三)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MRI、PET-CT、骨扫描、胸部X线、胸部CT、B超。

2.病理学检查 是鼻咽癌确诊和治疗的依据,包括鼻咽活体组织检查、鼻咽涂片检查、颈部淋巴结活检。

3.EB病毒血清学检查。

4.基因检测 鼻咽癌组织高表达EGFR和VEGFR,故在诊断时常规检测EGFR和VEGFR。

(四)分期诊断

参照国际抗癌联盟(UICC)或AJCC分期第8版标准。

(五)鉴别诊断

鼻咽癌应与鼻咽恶性淋巴瘤、鼻咽结核、增生性病变、坏死性肉芽肿、颈淋巴结炎、颅内病变等相鉴别。

二、西医治疗要点

(一)分层综合治疗

1.对于初治的Ⅰ期、Ⅱ期患者,单纯放疗预后较好;Ⅲ期、Ⅳ期患者,对于其中局部复发率较高的晚期患者,可运用诱导化疗和/或同期化、放疗;N晚期、M期患者可配合多个疗程的全身化疗。

2.对于未控患者,在常规根治剂量放疗后,对鼻咽残留病灶,可补充腔内后装放疗或适形放疗;鼻咽癌复发,距第一次放疗1年左右,可行第二程放疗,再程放疗时只照射复发部位,一般不做区域淋巴结引流区的预防照射。

(二)放射治疗

常用放射治疗方法包括常规体外放射治疗、腔内后装近距离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三)化学治疗

鼻咽癌大部分为低分化癌及未分化癌,对抗癌药物有中度敏感性。化疗方案应结合治疗目的、临床分期、患者身体状况和经济状况等合理选择,同时注意与放疗的配合。代表性化疗方案有PF方案、PC方案、EF方案、DP方案、ECF方案等。

(四)靶向治疗

常用EGFR单克隆抗体(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VEGFR单克隆抗体(贝伐珠单抗)、酪氨酸及酶抑制剂(吉非替尼、索拉非尼等)及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等。

(五)手术治疗

鼻咽癌原发病灶的手术治疗适用于放射治疗后鼻咽局限性的残留或复发病灶,以及分化高且对放疗不敏感的鼻咽肿瘤。

三、中成药应用

(一)基本病机

鼻咽癌的基本病机为毒瘀互结、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正气虚弱,情志不遂,饮食不洁,脏腑功能失调,致机体气血阴阳亏虚、肺热痰火或肝胆毒热乘机上犯鼻窍,导致肺失宣降,气机不利,血行瘀滞,津液不布,生成瘀血、痰浊等病理产物,凝结成癌肿。本病与肺、脾、肝关系密切,以热、痰、瘀、虚为主要病理特点。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鼻咽癌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1.肺热痰凝证

〔证候〕

主症: 鼻塞或微咳,鼻涕带血,时有鼻衄。 次症: 口苦,咽干,头痛。 舌脉: 舌质红,舌苔薄黄,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

清热宣肺,除痰散结。

〔方药〕

清气化痰丸加减。

〔中成药〕

(1)鹤蟾片 (医保目录) (由仙鹤草、干蟾皮、猫爪草、浙贝母、生半夏、鱼腥草、天冬、人参、葶苈子组成)。功能主治:解毒除痰,凉血祛瘀,消癥散结。用于鼻咽癌证属痰热壅结、血瘀毒结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增强患者体质。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6片。

(2)小金胶囊 (中国药典) (由人工麝香、木鳖子、制草乌、枫香脂、乳香、没药、五灵脂、当归、地龙、香墨组成)。功能主治: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用于鼻咽癌及颈部淋巴结肿块属毒结痰凝证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3~7粒(每粒装0.35g)或1次4~10粒(每粒装0.30g),小儿酌减。

(3)紫金锭 (中国药典) (由山慈菇、红大戟、千金子霜、五倍子、人工麝香、朱砂、雄黄组成)。功能主治:辟瘟解毒,消肿止痛。用于鼻咽癌痰涎偏盛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0.6~1.5g。

2.气郁痰结证

〔证候〕

主症: 鼻塞、鼻衄。 次症: 耳聋耳鸣,胸胁胀闷,头重胀痛,颈项肿块。 舌脉: 舌质暗红,苔厚腻,脉滑或弦数。

〔治法〕

理气解郁,化痰消积。

〔方药〕

消瘰丸加减。

〔中成药〕

(1)平消片 (中国药典) (由郁金、仙鹤草、五灵脂、白矾、硝石、干漆、麸炒枳壳、马钱子粉组成)。功能主治:活血化瘀,散结消肿,解毒止痛。对毒瘀内结所致的肿瘤患者具有缓解症状,缩小瘤体,提高机体免疫力,延长生存时间的作用。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4~8片(1片重0.23g)。

(2)内消瘰疬片 (中国药典) (由夏枯草、浙贝母、海藻、白蔹、天花粉、连翘、熟大黄、玄明粉、煅蛤壳、大青盐、枳壳、桔梗、薄荷脑、地黄、当归、玄参、甘草组成)。功能主治:软坚散结。用于鼻咽癌症见颈部淋巴结肿大,证属痰浊凝滞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1~2次,1次9g。

(3)西黄丸 (中国药典) (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等。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3g(每20丸重1g),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3.火毒血瘀证

〔证候〕

主症: 鼻塞、鼻衄,鼻涕黄稠臭秽。 次症: 头痛较剧或偏头痛,复视舌歪,或口眼斜,口干口苦,心烦失眠,大便秘结,尿黄。 舌脉: 舌质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法〕

泻火解毒,消积止痛。

〔方药〕

通窍活血汤加减。

〔中成药〕

(1)鼻咽清毒颗粒 (中国药典) (由野菊花、苍耳子、重楼、茅莓根、两面针、夏枯草、龙胆、党参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分泌物增多,鼻咽肿痛,以及鼻咽部慢性炎症。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20g,30日为一个疗程。

(2)艾迪注射液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用于鼻咽癌证属痰瘀毒结者。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1日1次,1次5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中。与放、化疗合用时,疗程与放、化疗同步;手术前后使用本品10日为一个疗程;介入治疗10日为一个疗程;单独使用15日为一个周期,间隔3日,2周期为一个疗程;晚期恶病质患者,连用30日为一个疗程,或视病情而定。

(3)六神丸 (医保目录) (由麝香、牛黄、冰片、珍珠、蟾酥、雄黄组成)。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各种癌症见咽喉局部溃烂肿痛,证属热毒偏盛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据患者年龄调整用量。1岁1次1粒,2岁1次2粒,3岁1次3~4粒,4~8岁1次5~6粒,9~10岁1次8~9粒,成年人1次10粒,温开水吞服。

4.气阴两虚证

〔证候〕

主症: 颈项肿块,或胸腹肿块。 次症: 头晕,头痛,心悸,咽干,形体消瘦,纳呆,短气乏力。 舌脉: 舌质嫩红或绛红,或中有裂纹,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

益气养阴,解毒消癥。

〔方药〕

生脉散合增液汤加减。

〔中成药〕

(1)芦笋胶囊 (医保目录) (成分为鲜芦笋提取物)。功能主治:益气生津。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及放、化疗后口干舌燥、食欲不振、全身倦怠。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3粒(1粒装0.3g)。

(2)养阴生血合剂 (中国药典) (由地黄、黄芪、当归、玄参、麦冬、石斛、川芎组成)。功能主治:养阴清热,益气生血。用于阴虚内热、气血不足所致的口干咽燥、食欲减退、倦怠无力;有助于减轻肿瘤患者白细胞减少,改善免疫功能,用于肿瘤患者放疗时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1次,1次50ml。放射治疗前3日开始服用,放疗期间,在每次放射治疗前1小时服用,至放疗结束。

(3)金果饮咽喉片 (中国药典) (由地黄、玄参、西青果、蝉蜕、麦冬、胖大海、南沙参、太子参、陈皮、薄荷油组成)。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清热利咽。用于放疗引起的咽干不适,亦可用于肺热阴伤所致的咽部红肿、咽痛、口干咽燥;急、慢性咽炎见上述症状者。用法用量:含服,1小时4片(1片重0.5g)或1小时2片(1片重1g)。

(三)外治法

复方蟾酥膏 (医保目录)

〔组成〕

蟾酥、川乌、红花、两面针、七叶一枝花、生关白附、芙蓉叶、三棱、莪术、丁香、细辛、肉桂、八里麻、荜茇、甘松、山柰、乳香、没药、薄荷脑、冰片、樟脑、水杨酸甲酯、苯甲醇、二甲基亚砜。

〔功效〕

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主治〕

用于肺、肝、胃等多种癌症引起的疼痛。

〔用法〕

贴患处。

四、单验方

1.验方

(1)黎月恒(湖南省肿瘤医院)验方:清气化痰汤加减

胆南星10g、法半夏10g、陈皮10g、黄芩20g、枳实10g、辛夷10g、苍耳子10g、石菖蒲10g、土贝母30g、土茯苓30g、十大功劳30g、半枝莲30g、夏枯草30g、蚤休30g。功效:清热化痰,解毒化浊。用于鼻咽癌。

(2)胡安邦(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验方:双龙消瘤方

柴胡4.5g、龙胆草6g、地龙6g、制鳖甲24g、地骨皮18g、土贝母12g、海藻12g、昆布12g、凤尾草12g、败酱草12g。功效:清泻肝火,化痰消肿。用于鼻咽癌。

(3)朴炳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验方:养阴清肺汤

麦冬10g、生地黄10g、沙参10g、牡丹皮10g、赤芍12g、石斛10g、金银花10g、黄芪15g、白术15g、山药15g、防风10g、女贞子15g、肉苁蓉15g、仙茅30g、淫羊藿30g、仙鹤草30g、土茯苓15g、甘草6g。功效:清热活血,养阴益气。用于鼻咽癌放、化疗后。

(4)潘明继(福州市第一医院)验方:三参二冬汤

麦冬12g、天冬12g、沙参10g、玄参9g、党参12g、生地10g、白茅根12g、玉竹9g、金银花9g、白花蛇舌草30g、白毛藤30g、茯苓10g、白术10g、甘草3g、丹参12g。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用于鼻咽癌。

(5)陈孟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验方:恶核方

黄芪20g、麦冬15g、茯苓15g、黄芩10g、桃仁12g、树舌5g、法半夏15g雪莲花5g、制壁虎5g、浙贝母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甘草5g、三七粉3g、人参5g、重楼6g。功效:养阴益气,解毒消癥,化痰散结。用于首发表现为颈淋巴结肿大的以痰瘀互结证为主的鼻咽癌。

2.单方

(1)瘦猪肉50g、山楂50g、石上柏50g。用法:加水1500ml煮熟,吃肉喝汤,1日1剂。连服7日为一个疗程,休息3日再用。可服用10个疗程。用于鼻咽癌。

(2)射干60g。用法:水煎服;或捣敷或醋磨搽敷患处。用于鼻咽或鼻腔肿瘤。 GsEkUSYc0kAbwS6zeU2YbQzIyiu1PH/NaQ9NTZpQvVZyZOEw4Pb6QkA8qbBZ2Py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