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节
肝癌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简称肝癌)是发生于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的恶性肿瘤。主要包括肝细胞癌(HCC)、肝内胆管癌(ICC)和混合型三种不同病理类型。

中医学无“肝癌”这一病名,但中医古籍中“积聚”“臌胀”“胁痛”“黄疸”等有类似肝癌的描述,现亦称“肝癌”。

一、诊断要点

按病理形态分类,可将肝癌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按组织学分类,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混合性肝细胞-胆管细胞癌;按肿瘤大小分类,分为微小肝癌(直径≤1cm)、小肝癌(1cm<直径≤3cm)、中肝癌(3cm<直径≤5cm)、大肝癌(5cm<直径≤10cm)和巨大肝癌(直径>10cm);按生长方式分类,分为浸润型、膨胀型、浸润膨胀混合型和弥漫型。

(一)症状

1.肝区疼痛

疼痛多为持续性隐痛、胀痛或刺痛,夜间或劳累后加重。如肝病患者的肝区疼痛转变为持续性痛,且逐渐加重,虽经休息或治疗仍不好转时,应考虑肝癌的可能。

2.消化道症状

肝脏肿大压迫胃肠道或肝功能损伤出现消化功能异常,如食欲减退、腹胀、恶心、呕吐、腹泻等,由于这些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忽视。

3.乏力、消瘦

早期常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而日益加重,体重也日渐下降。晚期患者呈恶病质。

4.发热

多为37.5~38℃,多属于癌性发热,个别可高达39℃以上。

5.副肿瘤综合征

肝癌的副肿瘤表现多种多样,大多数表现为特征性的生化改变,主要的副肿瘤表现有低血糖、红细胞增多、高血钙和高胆固醇血症。

(二)体征

1.肝脏肿大

为中、晚期肝癌最常见的体征。肝呈不对称性肿大,表面有明显结节,质硬有压痛,可随呼吸上下移动。

2.黄疸

多见于弥漫型肝癌或胆管细胞癌。

3.腹水

呈黄色或血性。

此外,合并肝硬变者常有肝掌、蜘蛛痣、男性乳房增大、脾大、腹壁静脉曲张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

(三)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是诊断肝癌的重要手段。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PET-CT等。AFP定量测定是肝癌的一线诊断方法,配合血液生化、全身影像学检查有利于评估病情,指导治疗,排除其他疾病。

(四)鉴别诊断

原发性肝癌需与转移性肝癌、肝肉瘤、肝腺瘤、肝血管瘤、肝脓肿、肝棘球蚴病等相鉴别。

二、西医治疗要点

(一)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肝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最重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肝癌切除术、肝移植术、局部消融治疗。尽管外科手术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因肝癌患者大多合并肝硬化,或者在确诊时已达中晚期,有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仅20%~30%。

(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TACE在国内亦称介入疗法、介入治疗,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三)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等是治疗晚期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代表。

(四)全身化疗

有多种联合化疗方案,单药奥沙利铂可用于治疗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局部治疗的晚期肝癌和转移性肝癌。

三、中成药应用

(一)基本病机

肝癌病位在肝,与脾、胃、胆及肾密切相关。其病性常虚实夹杂,虚以脾气虚、肝肾阴虚及脾肾阳虚为主;实以气滞血瘀、湿热瘀毒为主。初起病机多以肝郁脾虚湿阻多见,进一步可致湿、热、毒、瘀互结,耗伤阴血,终致正衰邪实,病情恶化甚则阴阳离决。毒、虚、瘀是肝癌总的病机特点,晚期常表现为肝肾阴虚和脾肾阳虚。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肝癌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1.肝郁脾虚证

〔证候〕

主症: 右胁胀痛或右胁下肿块。 次症: 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胸闷反酸,纳差嗳气,腹胀腹泻。 舌脉: 舌淡胖大,苔薄白,脉濡或弦。

〔治法〕

疏肝活血,健脾化湿。

〔方药〕

逍遥散合四君子汤加减。

〔中成药〕

(1)肝复乐片 (医保目录) [由党参、鳖甲(醋制)、重楼、白术(炒)、黄芪、陈皮、土鳖虫、大黄、桃仁、半枝莲、败酱草、茯苓、薏苡仁、郁金、苏木、牡蛎、茵陈、川木通、香附(制)、沉香、柴胡组成]。功能主治:健脾理气,化瘀软坚,清热解毒。用于肝瘀脾虚为主证的原发性肝癌、乙型肝炎肝硬化等急慢性肝病。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6~10粒,2个月为一个疗程。

(2)复方木鸡合剂 (医保目录) (由云芝提取物、核桃楸皮、山豆根、菟丝子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扶正固本。用于肝炎、肝硬化、肝癌,能抑制AFP升高。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10g。

(3)复方鹿仙草片 (医保目录) (由鹿仙草、炒九香虫、黄药子、土茯苓、苦参、天花粉组成)。功能主治:疏肝解郁,活血解毒。用于肝郁气滞、毒瘀互结所致的原发性肝癌。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5g。

2.气滞血瘀证

〔证候〕

主症: 胁下积块刺痛或胀痛。 次症: 肿块推之不移,疼痛拒按,甚或胁痛引背,入夜尤甚,倦怠乏力,脘腹胀满,嗳气呕逆,纳呆食少,大便不调,或溏或结。 舌脉: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细或沉涩。

〔治法〕

疏肝理气,活血消积。

〔方药〕

复元活血汤加减。

〔中成药〕

(1)金龙胶囊 (医保目录) (由鲜守宫、鲜金钱白花蛇、鲜蕲蛇组成)。功能主治:破瘀散结,解郁通络。用于原发性肝癌血瘀郁结证,症见右胁下积块,胸胁疼痛,神疲乏力,腹胀,纳差。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4粒。

(2)复方斑蝥胶囊 (医保目录) (由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半枝莲、莪术、山茱萸、女贞子、熊胆粉、甘草组成)。功能主治: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于原发性肝癌证属气血瘀阻毒结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3粒(每粒0.25g)。

(3)慈丹胶囊 (医保目录) (由莪术、山慈菇、鸦胆子、蜂房、人工牛黄、制马钱子、黄芪、当归、僵蚕、丹参、冰片组成)。功能主治:化瘀解毒,消肿散结,益气养血。用于原发性肝癌等消化道肿瘤,以及手术或放疗、化疗后患者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口服,1日4次,1次5粒,1个月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3.湿热瘀毒证

〔证候〕

主症: 右胁下积块,胁肋刺痛。 次症: 心烦易怒,身目俱黄如橘色,发热,口干口苦,食少厌油,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大便干结,小便黄。 舌脉: 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数。

〔治法〕

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方药〕

茵陈蒿汤合鳖甲煎丸加减。

〔中成药〕

(1)八宝丹胶囊 (医保目录) (由牛黄、蛇胆、羚羊角、珍珠、三七、麝香组成)。功能主治:清利湿热,活血解毒,去毒止痛。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发热、黄疸、小便黄赤、恶心呕吐、纳呆、胁痛腹胀、舌苔黄腻或厚腻干白,或湿热下注所致的尿道灼热刺痛、小腹胀痛,以及原发性肝癌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2~3次,1~8岁1次0.15~0.3g,8岁以上1次0.6g,温开水送服。

(2)艾迪注射液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瘀散结。用于原发性肝癌证属痰瘀毒结者。用法用量:静脉滴注。成人1日1次,1次50~10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或5%~10%葡萄糖注射液400~450ml中。与放、化疗合用时,疗程与放、化疗同步;手术前后使用本品10日为一个疗程;介入治疗10日为一个疗程;单独使用15日为一个周期,间隔3日,2周期为一个疗程;晚期恶病质患者,连用30日为一个疗程,或视病情而定。

(3)华蟾素注射液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干蟾皮提取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用于中晚期肿瘤。用法用量:肌内注射:1日2次,1次2~4ml,2~3个月为一个疗程;静脉滴注:1日1次,1次10~2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稀释后缓慢滴注,用药1周后休息1~2日,4周为一个疗程。

4.肝肾阴虚证

〔证候〕

主症: 右胁下积块。 次症: 胁肋隐痛,腹胀不适,纳差消瘦,神疲乏力,头晕肢软,耳鸣目眩,五心烦热,低热盗汗,恶心呕吐,甚则呕血、便血、皮下出血,小便短赤。 舌脉: 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滋阴柔肝,凉血软坚。

〔方药〕

一贯煎加减。

〔中成药〕

(1)槐耳颗粒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槐耳菌质)。功能主治:扶正固本,活血消癥。用于正气虚弱,瘀血阻滞,原发性肝癌不宜手术和化疗者的辅助治疗,有改善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等症状的作用。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20g,1个月为一个疗程。

(2)康莱特注射液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注射用薏苡仁油)。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消癥散结。用于不宜手术的气阴两虚、脾虚湿困型原发性肝癌,配合放、化疗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对中晚期肿瘤患者具有一定的抗恶病质和止痛作用。用法用量:缓慢静脉滴注,1日1次,1次200ml,21日为一个疗程,间隔3~5日后可进行下一疗程。联合放、化疗时,可酌减剂量。首次使用,滴注速度应缓慢,开始10分钟滴速应为20滴/min,20分钟后可持续增加,30分钟后可控制在40~60滴/min。

(3)大补阴丸 (中国药典) (由熟地黄、盐知母、盐黄柏、醋龟甲、猪脊髓组成)。功能主治:滋阴降火。用于阴虚火旺之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遗精。用法用量:口服,水蜜丸1日2~3次,1次6g;大蜜丸1日2次,1次1丸。

5.脾肾阳虚证

〔证候〕

主症: 神疲乏力,右胁积块。 次症: 畏寒便溏,纳差,胁肋隐痛,腹胀如鼓,腹水足肿,目黄身黄,黄色晦暗。 舌脉: 舌淡有齿印,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

健脾补肾,利水退黄。

〔方药〕

茵陈术附汤加减。

〔中成药〕

(1)至灵胶囊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冬虫夏草)。功能主治:补肺益肾。用于肝癌属肺肾两虚证者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口服,1日2~3次,1次2~3粒,或遵医嘱。

(2)臌症丸 (医保目录) (由醋制皂矾、甘遂、大枣、木香、炒小麦组成)。功能主治:利水消肿,除湿健脾。用于原发性肝癌脾肾阳虚证,症见腹水,胸腹胀满,四肢浮肿。用法用量:饭前口服,1日3次,1次10粒,儿童酌减。

(三)外治法

阿魏化痞膏 (中国药典)

〔组成〕

香附、厚朴、三棱、莪术、当归、生草乌、生川乌、大蒜、使君子、白芷、穿山甲、木鳖子、蜣螂、胡黄连、大黄、蓖麻子、乳香、没药、芦荟、血竭、雄黄、肉桂、樟脑、阿魏。

〔功效〕

化痞消积。

〔主治〕

肝癌气滞血凝证,脘腹疼痛,胸胁胀满。

〔用法〕

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或患处。

四、单验方

1.验方

(1)田雪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验方:肝癌丸剂用方

灵芝60g、胆南星60g、壁虎100g、露蜂房10g、全蝎60g、酒蕲蛇20g、酒大黄10g、干姜10g、青黛5g、黄芩30g、清半夏60g、蜈蚣30条(约30g)、木鳖子15g、重楼30g、土鳖虫30g、生地黄45g、没药30g、蛤壳30g、人参20g、海藻60g、菊花30g、大枣60g。用法:上药制为丸,每日2次,每次8g,配合辨证论治汤药共服之。功效:活血通络,软坚散结。用于肝癌证属痰瘀互结者。

(2)张泽生(南京中医药大学)验方:自拟方

党参12g、当归9g、黄芪12g、白芍9g、三棱9g、莪术9g、醋柴胡9g、桃仁9g、炙穿山甲片9g、木香9g、生鳖甲12g、青皮9g、陈皮9g、炙甘草6g、水红花子30g、川楝子9g、香附9g、枳壳9g、水蛭6g、半枝莲30g、蜀羊泉30g、石打穿30g。功效: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软坚消癥。用于肝癌。

(3)段凤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验方:加减参精培气汤

生赭石15g、太子参10g、生怀山药15g、天花粉10g、天冬10g、鳖甲15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夏枯草15g、生黄芪30g、枸杞子30g、焦山楂30g、泽泻15g、猪苓15g、龙葵15g、白英15g、白芍10g、焦六曲30g、三七粉3g。功效:调气,化瘀,利水。用于肝癌。

(4)潘敏求(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验方:益气化瘀解毒方

黄芪30g、人参10g、白术15g、女贞子20g、八月札15g、莪术15g、丹参20g、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蜈蚣3条、壁虎10g。功效:益气化瘀解毒。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并能减轻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

(5)陈孟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验方:扶正解毒胶囊

黄芪20g、白术20g、臭牡丹15g、蚤休10g、甘草5g制成药丸。功效:扶正益气,解毒散结。用于改善晚期肝癌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6)张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验方:柴芍六君子汤加味

柴胡12g、芍药30g、党参30g、白术15g、茯苓15g、法半夏10g、陈皮10g、虎杖15g、郁金10g、麦芽10g、鳖甲15g、全蝎6g、甘草5g。功效:养血柔肝,健脾和胃。联合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

2.单方

(1)龙葵120g。用法:去根首煎煮,取汁100ml,复煎1次,二煎混合,分早、晚服。用于肝癌腹水。

(2)藤梨根60g、虎杖30g。用法:共煮水100ml,分2次内服。用于肝癌。 jxaR8t38K6rQ0mriAiRIvo+I5k3j+g7LE2rHOQ2giI1+huEnUdOoS4vqfdqRTWP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