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节
食管癌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是食管黏膜上皮或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主要为鳞癌,少数为腺癌及其他癌。临床以进行性吞咽困难为进展期典型症状。本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男性多于女性。

中医学无食管癌这一病名,根据症状表现,当属于“噎膈”范畴,也见于“呕吐”等描述中,现统称为“食管癌”。

一、诊断要点

食管癌发生在各段的比例不同,上段14.1%,中段52.7%,下段33.2%。按癌组织向下浸润的深度不同,分为早期食管癌和中晚期食管癌。早期食管癌可分为隐伏型、糜烂型、斑块型、乳头型或隆起型;中晚期食管癌可分为髓质型、蕈伞型、溃疡型、缩窄型、腔内型。按组织学分类,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液表皮样癌、小细胞癌等。按浸润与转移方式分类,分为直接蔓延、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

(一)症状

1.早期症状

一般比较轻微,时间较短,常反复出现,时轻时重,可持续数月或1~3年才逐渐加重并经常化。可概括为“一慢五感”,即:

(1)进食慢:

进食后食物通过缓慢,咽下不畅,并有渐进加重的趋势。

(2)进食梗噎感:

早期最多见,半数以上患者有此症状,表现为吞咽硬食时,在某一部位突然发生轻微梗噎感,并不影响食物下咽,可不经治疗而症状消失,间隔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

(3)胸骨后食物滞留感:

似乎食物不能下咽,长时间滞留。

(4)胸骨后不适感或疼痛:

咽下食物时胸骨后有轻微疼痛、不适,主要表现为闷痛或烧灼样痛,在吞咽粗硬食物、刺激性食物时症状明显,而在进流食、软食时疼痛较轻。

(5)食管内异物感或摩擦感:

在吞咽食物时自觉食管某一局部有异物感或摩擦感,有的患者即使不做吞咽动作也有类似菜叶等粘附于食管壁上的感觉,咽之不下,吐之不出。

(6)咽喉干燥、紧缩感:

咽喉干燥发紧,进粗糙食物时尤为明显。

亦有患者仅表现为吞咽时疼痛不适或异物感。

2.进展期症状

进展期食管癌因肿瘤生长浸润造成管腔狭窄出现典型症状,归纳为以下几点:

(1)进行性吞咽困难:

多数患者有此表现,是食管癌最突出的症状。具体表现为开始进食硬质食物时难以下咽,需饮用汤水送下,患者常诉不慎时易噎住,然后则不能进硬食,逐步改为软食、半流食或流食,甚者流食乃至唾液亦不能下咽,患者多伴有消瘦。

(2)呕吐:

常在进食后发生,吐出物多为黏液或混杂宿食,也可因癌肿溃破或侵及周围组织而呈血性或为坏死脱落组织。

(3)疼痛:

与早期癌出现的疼痛不同,程度较重且持久,性质为隐痛、灼痛或刺痛,每于进食时加重,也可与进食无关,表现为咽下疼痛、胸骨后或肩胛间持续疼痛。

(4)贫血、体重减轻、反酸等:

由于进食困难、呕吐等引起。

3.晚期表现

晚期食管癌的症状多因肿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远处转移等产生。

(1)压迫及穿透现象:

压迫气管引起咳嗽、呼吸困难,穿破气管发生食管-支气管瘘时表现为进食呛咳、发热、咳脓臭痰,肺炎或肺脓肿形成;侵犯纵隔可引起纵隔炎和致命性大呕血;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侵犯膈神经致膈神经麻痹时发生呼吸困难或呃逆,侵犯迷走神经使心率加快,侵犯臂丛神经引起臂酸、疼痛、感觉异常;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2)恶病质、脱水:

表现为消瘦、无力、皮肤松弛而干燥,呈衰竭状态。

(3)癌广泛转移表现:

肿瘤转移可引起锁骨上、颈部等浅表淋巴结肿大;转移至肺、脑、肝等重要脏器,可引起咳嗽、呼吸困难、昏迷、肝大、黄疸、腹腔积液等。

此外,食管胃结合部癌早期可有上腹部闷胀、剑突下隐痛、食欲减退等症状,肿瘤生长到较大体积时才出现吞咽困难。肿瘤局部溃烂出血时,粪便隐血检查呈阳性,出血量较多者则有柏油样便或呕血。

(二)体征

食管癌早期无特异体征,晚期可有消瘦、恶病质及转移灶或并发症等体征。

(三)辅助检查

食管造影是诊断食管癌最常用、最简便、最容易被患者接受的一种检查方法,对各期食管癌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CT能清楚地显示食管外形和食管下邻近纵隔器官的关系,而且具有无痛苦、无创伤的优点。PET在评价食管癌原发肿瘤方面准确率高于CT,但和CT一样,PET也不能判断食管壁的层次。在评价远处转移方面,PET和CT两者联合准确率可达92%。骨扫描可协助判断有无骨转移。内镜检查是诊断食管癌必不可少的方法,还可在病变部位做刷片或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术(EUS)有利于提供准确的T分期和N分期。病理学检查包括脱落细胞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此外,食管癌无特异的肿瘤标志物,监测CEA、SCC对阳性患者有助于预测复发转移风险及判断预后。

(四)鉴别诊断

食管癌需与功能性吞咽困难、外压性食管狭窄、食管良性肿瘤、食管其他恶性肿瘤(如食管肉瘤、淋巴肉瘤等)、胃食管反流病、食管良性狭窄、咽喉部疾病等相鉴别。

二、西医治疗要点

(一)一般治疗

根据食管癌的分期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加强情志调节,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二)手术治疗

食管癌手术原则上包含切除原发肿瘤和引流区淋巴结及重建上消化道两个方面,因此手术范围涉及胸腔、腹腔和颈部。患者的全身情况、肿瘤部位、病变长度及临床分期均是决定能否手术的依据。对部分不能根治的食管癌,减症手术不失为姑息治疗的重要选择。

(三)放射治疗

食管癌的放疗有外放射和内放射之分。三维适形放疗是目前食管癌外放疗的主要技术方式。根据治疗目的不同,外放疗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疗。腔内放疗应用很少。

(四)化学治疗

多数食管癌不能单纯依靠手术和放疗等局部治疗,需联合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提高疗效。化疗可用于不适合手术或放疗的进展期患者,及术前、术中、术后、放疗前后,手术和放疗后复发的患者等。

(五)靶向治疗

食管癌研究和临床应用较多的靶点主要集中在EGFR和VEGF两个方面。针对EGFR及信号转导途径的靶向药物主要有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等)和抗EGFR单抗(西妥昔单抗和尼妥珠单抗)等。

(六)其他治疗方法

如微波治疗、激光治疗、食管扩张术、食管支架植入术、腔内热疗、内镜剥脱活检治疗和生物治疗等。

三、中成药应用

(一)基本病机

肝、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气、痰、血互结,津枯血燥,以致食管窄隘或干涩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病位在食管,但与肝、脾、肾、气血津液密切相关。本病性质为本虚标实,气血津液不足、脾肾虚损为本,气滞、血瘀、痰凝、燥热为标。初起多以标实为主,中期虚实夹杂,晚期以本虚为主。病程短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而致痰气交阻、气血郁滞、燥热内生,以实为主;病程长者,气滞、血瘀、痰凝经久不化,耗伤阴津,转化为气血两伤,以虚为主。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食管癌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1.痰气交阻证

〔证候〕

主症: 吞咽时有梗塞感,胸脘痞满。 次症: 情绪不舒时可加重,泛吐痰涎,口干咽燥,嗳气呃逆。 舌脉: 舌质偏红,苔薄腻,脉弦细而滑。

〔治法〕

理气解郁,润燥化痰。

〔方药〕

启膈散加减。

〔中成药〕

(1)金蒲胶囊 (中国药典) (由人工牛黄、金银花、蜈蚣、炮山甲、蟾酥、蒲公英、半枝莲、山慈菇、莪术、白花蛇舌草、苦参、龙葵、珍珠、大黄、黄药子、乳香、没药、醋延胡索、红花、姜半夏、党参、黄芪、刺五加、砂仁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气化痰。用于食管癌痰湿瘀阻及气滞血瘀证。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3粒,饭后温开水送服,42日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2)食道平散 医保目录 (由人参、西洋参、紫硇砂、珍珠、人工牛黄、熊胆粉、全蝎、蜈蚣、细辛、三七、薄荷脑、朱砂组成)。功能主治:降逆止呕,涤痰解毒,凉膈消积。适用于食管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狭窄梗阻等。用法用量:口服,1日3~5次,1次0.3~0.5g,饭前用凉开水服下或含化,服药后挺胸深呼吸5~7次,1个月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3)二陈丸 (中国药典) (由陈皮、制半夏、茯苓、甘草组成)。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理气和胃。用于食管癌痰湿停滞导致的咳嗽痰多、胸脘胀闷、恶心呕吐。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9~15g,1个月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2.瘀血内结证

〔证候〕

主症: 咽食梗阻不畅,或食后即吐。 次症: 胸膈疼痛,痛有定处,面色晦暗,肌肤甲错,大便干结。 舌脉: 舌紫暗,有瘀点或瘀斑,脉细涩。

〔治法〕

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方药〕

通幽汤加减。

〔中成药〕

(1)安替可胶囊 (医保目录) (由蟾皮、当归组成)。功能主治:软坚散结,解毒定痛,养血活血。用于食管癌瘀毒证,与放疗合用可增强疗效。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2粒,饭后服用,6周为一个疗程或遵医嘱。

(2)复方天仙胶囊 (医保目录) (由天花粉、威灵仙、白花蛇舌草、人工牛黄、龙葵、胆南星、乳香、没药、人参、黄芪、珍珠、猪苓、蛇蜕、冰片、人工麝香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用于食管癌,配合放疗、化疗可提高疗效。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2~3粒,饭后半小时用蜂蜜水或温水送下(吞咽困难者可将药粉倒出服用),1个月为一个疗程,停药3~7日再继续服用。

(3)回生口服液 (医保目录) [由益母草、红花、花椒(炭)、水蛭(制)、当归、苏木、三棱(醋炙)、两头尖、川芎、降香、香木(醋炙)、人参、高良姜、姜黄、没药(醋炙)、苦杏仁(炒)、大黄、紫苏子、小茴香(盐炒)、桃仁、五灵脂(醋炙)、虻虫、鳖甲、丁香、延胡索(醋炙)、白芍、蒲黄(炭)、乳香(醋炙)、干漆(煅)、吴茱萸(甘草水炙)、阿魏、肉桂、艾叶(炙)、熟地黄组成]。功能主治:消癥化瘀。用于食管癌。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10ml,或遵医嘱。

3.津亏热结证

〔证候〕

主症: 吞咽梗塞,胸膈灼痛。 次症: 固体食物难咽,但汤水可下,形体日渐消瘦,口渴喜饮,大便干结,五心烦热,潮热盗汗。 舌脉: 舌红少苔,或有裂纹,脉弦细数。

〔治法〕

滋阴润燥,泻热散结。

〔方药〕

沙参麦冬汤加减。

〔中成药〕

(1)消癌平注射液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乌骨藤提取物)。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化痰软坚。用于食管癌,配合放疗、化疗作为辅助治疗。用法用量:静脉滴注,1日1次,1次20~100ml,加入5%或10%葡萄糖注射液中,或遵医嘱。

(2)复方苦参注射液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苦参、土茯苓)。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用于癌肿疼痛、出血。用法用量:肌内注射,1日2次,1次2~4ml;静脉滴注,1日1次,1次12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0ml中。儿童酌减,全身用药总量200ml为一个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

(3)珍香胶囊 (其他) [由珍珠、人工牛黄、血竭、三七、人工麝香、冰片、琥珀、沉香、天竺黄、川贝母、僵蚕(姜汁制)、金礞石(煅)、大黄、西洋参、黄芪、海马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对于证属痰瘀凝聚、毒热蕴结的食管癌患者的放疗有协同作用。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6粒。

4.气虚阳微证

〔证候〕

主症: 长期饮食不下,形寒气短。 次症: 汤水难进,精神疲惫,泛吐清涎,面浮肢肿,脘腹胀大,面色灰白。 舌脉: 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治法〕

益气健脾,温阳补肾。

〔方药〕

右归丸加减。

〔中成药〕

(1)莲芪胶囊 (医保目录) (由半枝莲、败酱草、莪术、三棱、浙贝母、白术、薏苡仁、水蛭、黄芪、人参、当归、女贞子、甘草组成)。功能主治:解毒化瘀,扶正祛邪。用于食管癌毒蕴血瘀兼正虚证,于放疗、化疗时用药,可以减轻放疗、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及白细胞减少,并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3粒。吞咽困难者可将药粉倒出以水冲服。

(2)仙蟾片 (其他) (由马钱子粉、制半夏、人参、仙鹤草、补骨脂、郁金、蟾酥、当归组成)。功能主治:化瘀散结,益气止痛。用于食管癌等。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4片,或遵医嘱。

(三)外治法

阿魏化痞膏 (中国药典)

〔组成〕

香附、厚朴、三棱、莪术、当归、生草乌、生川乌、大蒜、使君子、白芷、穿山甲、木鳖子、蜣螂、胡黄连、大黄、蓖麻子、乳香、没药、芦荟、血竭、雄黄、肉桂、樟脑、阿魏。

〔功效〕

化痞消积。

〔主治〕

用于气滞血瘀,癥瘕痞块,脘腹疼痛,胸胁胀满。适用于肝、胆、胃、肺、食管、肠、膀胱等脏腑及妇科肿瘤痞块。

〔用法〕

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或患处。

四、单验方

1.验方

(1)李华(河南中医药大学)验方:龙蛭通噎汤

守宫9g、水蛭10g、急性子10g、甘草10g、黄药子12g、山慈菇12g、代赭石30g、冬虫夏草(分冲)6g、沉香(分冲)4g、蚤休20g、威灵仙15g。功效:化痰软坚,通噎散结。用于食管癌。

(2)李玉奇(辽宁中医药大学)验方:通膈化噎方

石斛20g、威灵仙20g、射干15g、荜澄茄5g、桃仁15g、白芥子15g、酒大黄5g。功效:通膈化噎。用于食管癌。

(3)刘嘉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验方:理气化结汤

八月札12g、枳壳30g、急性子30g、干蟾皮12g、白花蛇舌草30g、丹参30g、生马钱子4.5g、公丁香9g、广木香9g、生南星9g、蜣螂虫9g、夏枯草15g、紫草根30g、苦参30g、瓦楞子30g、壁虎9g。功效:理气化痰,消肿散结。用于食管癌。

2.单方

(1)黄药子300g。用法:与烧酒1000ml共装入瓦罐内密封,置小火上煮2小时后浸入冷水中7日,取药汁,从早到晚小剂量服用。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瘿。用于食管癌吞咽困难。

(2)紫苏30g、醋适量。用法:将紫苏研成细末加水500ml,水煮过滤,取汤,加适量醋煮开,每日1剂频服。功效:行气宽中解毒。用于食管癌吞咽困难。

(3)鲜金刚藤500g(或干品250g)。用法:加水2碗,煎3~4小时,去渣,加肥猪肉100g,液汁炖至1/3,中午和晚上服用。功效:清热解毒,散结。用于食管癌。 ckiyRu6qXulvEU+0Tglwb/khu+vRGP3KBM4hspLCKdjwaYZEUBmQ4crdOETAvP/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