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六节
乳腺癌

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指发生于乳腺小叶和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以乳腺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女性为多,男性仅占1%左右。有关资料显示,乳腺癌发病率为16.51%,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有逐年上升趋势,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乳腺癌发病呈现日益年轻化的趋势。

本病属于中医学“乳岩”“乳石痈”“妒乳”等范畴。

一、诊断要点

乳腺癌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确诊的主要依据是组织病理学诊断。目前,乳腺癌的组织病理学诊断采用WHO诊断分类标准,临床分期则根据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国际抗癌联盟(UICC)提出的TNM分期系统。

(一)症状

乳房肿块通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当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乳房刺痛、钝痛、胀痛或隐痛不适,部分患者表现为患侧上肢和肩部牵拉样痛。当乳腺癌转移至其他部位时可出现相应部位的相关症状。如转移至腋窝淋巴结,可出现患侧上肢肿胀、疼痛;转移至骨,可出现骨痛,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转移至肺,可有咳嗽、咳痰、咯血、气促症状;转移至肝,可有右侧胁肋不适、肝区疼痛等。

(二)体征

视诊观察双侧乳房大小、对称性,注意是否有肿物隆起或皮肤改变(如皮肤凹陷、潮红、水肿、溃烂、卫星结节等),注意双侧乳头是否对称,是否有回缩、偏歪、糜烂等病理变化。触诊如果发现有肿块,必须详细检查并记录其具体位置、肿块大小、硬度、边界情况、表面情况、活动度、压痛等。检查区域淋巴结时,如触到肿大淋巴结,应明确个数、大小、软硬度、活动性及是否累及周围组织或相互融合等。

(三)辅助检查

乳腺钼靶、超声、乳腺MRI、乳管内视镜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粗针穿刺活检、活体组织检查及肿瘤标志物(CEA、CA15-3)等。

(四)鉴别诊断

乳腺癌需与乳腺囊性增生、乳腺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乳腺结核、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及急性乳腺炎等可能导致乳房肿物及疼痛的疾病相鉴别。

二、西医治疗要点

(一)一般治疗

根据乳腺癌的分期采用多学科综合治疗。患者应戒酒,忌辛辣刺激食物;避免触压、刺激乳房肿物;加强情志调节、营养支持,可适当运动。

(二)手术治疗

目前手术治疗的趋势是尽量缩小局部切除的范围,以减轻局部创伤及减少术后并发症。主要手术方式有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三)化学治疗

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姑息性化疗,应当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理分期、身体状况、生活质量及意愿,避免治疗过度或治疗不足。应当及时评估化疗效果,密切监测及防治不良反应。代表性化疗方案有AC-T方案、TCb方案、TAC方案、FAC方案等。

(四)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在肿瘤内分泌治疗中最为成熟。一般认为对于ER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不论其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有无转移,均应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有抗雌激素类药、孕激素、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及芳香化酶抑制剂。

(五)靶向治疗

辅助靶向治疗适用于浸润癌部分检测到 Her-2 基因扩增或过表达;浸润癌部分最长径大于1cm(2011年版NCCN指南为大于0.6cm)或腋窝淋巴结阳性的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常用药物为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

(六)物理治疗

热疗、理疗等。

三、中成药应用

(一)基本病机

乳腺癌及其术后证候各异,多虚实夹杂,临床更多见的是整体属虚、局部属实,正虚邪实。正虚则多见气血两虚、肝肾亏虚、肺肾阴虚、肝郁脾虚、冲任失调等,邪实则多见肝郁痰凝、毒邪蕴结等。临床上一般将其归为四个证型论治,即肝郁痰凝、毒邪蕴结、冲任失调(含肝肾亏损)、气血两虚(含肝郁脾虚)。然而临床之复杂远非四个证型能概括的,临床证候常可相互交叉,变生出更多的证型。例如,整体是气血两虚证,局部是毒邪蕴结证,可以是肝肾阴虚证与肝郁化火或肝郁脾虚、痰浊蕴结证并见等。

(二)辨证分型使用中成药

乳腺癌常用中成药一览表

1.肝气郁结证

〔证候〕

主症: 乳房局部肿块皮色不变,质硬而边界不清,肿块胀痛,月经周期紊乱或经期乳房胀痛。 次症: 时有忧郁,胸闷不舒,胁肋胀痛,烦躁易怒。 舌脉: 舌红,舌苔黄,脉弦滑。

〔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散结。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中成药〕

(1)康力欣胶囊 (医保目录) (由阿魏、九香虫、大黄、姜黄、诃子、木香、丁香、冬虫夏草组成)。功能主治:扶正祛邪,软坚散结。用于乳腺癌见乳房包块、乳房胀痛或刺痛等气血瘀阻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2~3粒,或遵医嘱。

(2)消乳散结胶囊 (医保目录) (由醋柴胡、炒白芍、醋香附、玄参、昆布、瓜蒌、夏枯草、牡蛎、当归、猫爪草、黄芩、丹参、土贝母、山慈菇、全蝎、牡丹皮组成)。功能主治:疏肝解郁,化痰散结。用于乳腺癌证属肝郁气滞、痰瘀凝聚者,症见乳房胀痛。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3粒。

(3)柴胡舒肝丸 (中国药典) (由茯苓、麸炒枳壳、豆蔻、酒白芍、甘草、醋香附、陈皮、桔梗、姜厚朴、炒山楂、防风、六神曲、柴胡、黄芩、薄荷、紫苏梗、木香、炒槟榔、醋三棱、酒大黄、青皮、当归、姜半夏、乌药、醋莪术组成)。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消胀止痛。用于乳腺癌证属肝气不舒者,症见胸胁痞闷,食滞不清,呕吐酸水等。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小蜜丸1次10g,大蜜丸1次1丸。

2.脾虚痰凝证

〔证候〕

主症: 乳房肿块皮色不变,胀痛或隐痛。 次症: 脘腹痞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形体肥胖。 舌脉: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细。

〔治法〕

健脾益气,化痰散结。

〔方药〕

海藻玉壶汤加减。

〔中成药〕

(1)参丹散结胶囊 (医保目录) (由人参、黄芪、白术、鸡内金、半夏、厚朴、枳壳、郁金、丹参、全蝎、蜈蚣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健脾,理气化痰,活血祛瘀。具有改善气短、乏力、面色㿠白、胸痛、食少纳呆、纳谷少馨、胸胁胀满等症状的作用,可缓解化疗所致的恶心、呕吐、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6粒,42日为一个疗程。

(2)槐耳颗粒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槐耳菌质)。功能主治:扶正固本,活血散结。在标准化疗基础上,可用于乳腺癌所致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脘腹胀痛或胀闷、纳谷少馨、大便干结或溏泄等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20g,6周为一个疗程。

(3)复方红豆杉胶囊 (医保目录) (由红豆杉皮、红参、甘草、二氧化硅组成)。功能主治:祛邪扶正,通络散结。用于乳腺癌中晚期属气虚痰湿、气阴两虚、气滞血虚证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2粒,21日为一个疗程。

3.冲任失调证

〔证候〕

主症: 乳房结块坚硬胀痛。 次症: 月经不调,经前期乳房胀痛,时有烘热汗出、腰背酸痛。 舌脉: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治法〕

调摄冲任,行气活血。

〔方药〕

二仙汤合逍遥散加减。

〔中成药〕

(1)健脾益肾颗粒 (医保目录) (由党参、枸杞子、女贞子、菟丝子、白术、补骨脂组成)。功能主治:健脾益肾。用于减轻肿瘤患者术后放、化疗副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以及治疗脾肾虚弱引起的疾病,症见面色苍白、疲劳乏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纳差、便溏、腰膝酸软等。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10g,开水冲服。

(2)生血宝合剂 (中国药典) (由制何首乌、女贞子、桑椹、墨旱莲、白芍、黄芪、狗脊组成)。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益气生血。用于肝肾不足、气血两虚所致的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咽干、纳差食少;放、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缺铁性贫血见上述证候者。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15ml,用时摇匀。

(3)金复康口服液 (医保目录) (由黄芪、北沙参、麦冬、女贞子、山茱萸、绞股蓝、淫羊藿、胡芦巴、石上柏、石见穿、重楼、天冬组成)。功能主治: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与化疗药并用,有助于提高化疗效果,改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等副作用。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30ml(每支10ml),30日为一个疗程,可连续使用2个疗程。

4.气血两虚证

〔证候〕

多见于乳腺癌晚期或手术、放化疗后。 主症: 术后切口皮瓣坏死糜烂,时流渗液,皮肤苍白,腐肉色暗。 次症: 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神疲乏力。 舌脉: 舌质淡,舌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养血。

〔方药〕

八珍汤加减。

〔中成药〕

(1)云芝糖肽胶囊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多糖肽聚合物)。功能主治:补益精气,健脾养心。可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用于放、化疗所致的气阴两虚、心脾不足证。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3粒。

(2)参一胶囊 (医保目录) (主要成分为人参皂苷Rg 3 )。功能主治:培元固本,补益气血。与化疗配合用药,有助于提高疗效,可改善患者的气虚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用法用量:饭前空腹口服,1日2次,1次2粒。8周为一个疗程。

(3)贞芪扶正颗粒 (医保目录) (由黄芪、女贞子组成)。功能主治:补气养阴。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护骨髓和肾上腺皮质功能的作用。用于手术、放疗、化疗引起的虚损,可促进生理功能恢复。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1袋。

5.瘀毒蕴结证

〔证候〕

主要见于炎性乳腺癌。 主症: 胁肋窜痛,乳腺局部红肿热痛。 次症: 心烦易怒,面红目赤。 舌脉: 舌红或边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滑数。

〔治法〕

活血化瘀,清热解毒。

〔方药〕

桃红四物汤合银花汤加减。

〔中成药〕

(1)小金胶囊 (中国药典) (由人工麝香、木鳖子、制草乌、枫香脂、乳香、没药、五灵脂、当归、地龙、香墨组成)。功能主治:散结消肿,化瘀止痛。用于痰气凝滞所致的乳腺癌,症见肌肤或肌肤下肿块一处或数处。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3~7粒(每粒装0.35g)或1次4~10粒(每粒装0.30g),小儿酌减。

(2)安康欣胶囊 (医保目录) (由半枝莲、山豆根、夏枯草、蒲公英、鱼腥草、石上柏、枸杞子、穿破石、人参、黄芪、鸡血藤、灵芝、黄精、白术、党参、淫羊藿、菟丝子、丹参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扶正固本。用于乳腺癌痰瘀毒结证的辅助治疗。用法用量:口服,1日3次,1次4~6粒(1粒装0.5g),饭后温开水送服。30日为一个疗程。

(3)西黄丸 (中国药典) (由牛黄、麝香、乳香、没药组成)。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疔毒、瘰疬、流注、癌肿等。用法用量:口服,1日2次,1次3g(每20丸重1g),温开水或黄酒送服。

(三)外治法

1.朱氏阿魏消痞膏

〔组成〕

乳香、没药、白芷、肉桂、麝香、阿魏。

〔功效〕

化痞消积。

〔主治〕

用于气滞血凝,癥瘕痞块,脘腹疼痛,胸胁胀满。

〔用法〕

外用,加温软化,贴于脐上或患处。

2.海浮散

〔组成〕

乳香、没药各等份。

〔功效〕

祛腐生肌,止痛止血。

〔主治〕

疮疡溃后,脓毒将尽,乳癌溃破等。

〔用法〕

敷贴患处。

3.生肌玉红膏 (医保目录)

〔组成〕

白芷、虫白蜡、当归、甘草、轻粉、血竭、紫草。

〔功效〕

解毒消肿,生肌止痛。

〔主治〕

用于疮疡肿痛,乳痈发背,溃烂流脓,浸淫黄水。

〔用法〕

疮面洗清后外涂本膏,1日1次。

4.生肌散 (医保目录)

〔组成〕

橡皮(滑石烫)、儿茶、赤石脂、龙骨(煅)、血竭、乳香(醋炙)、冰片等。

〔功效〕

解毒生肌。

〔主治〕

用于疮疖久溃,肌肉不生,久不收口。

〔用法〕

取少量撒于患处。

四、单验方

1.验方

(1)田雪飞(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验方:肝郁乳腺癌丸

生地黄150g、牡丹皮30g、赤芍30g、郁金30g、川芎30g、炒白术60g、茯苓60g、壁虎120g、僵蚕60g、蜈蚣5g、全蝎60g、醋乳香30g、人工牛黄3g、醋没药30g、柴胡10g、黄芩20g、太子参30g、炙甘草10g。用法:上药制为丸,每日2次,每次8g,配合辨证论治汤药共服之。功效:柔肝疏肝,养血化瘀。用于乳腺癌肝血不足、气滞血瘀证。

(2)段凤舞(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验方:青皮甘草散加减

青皮10g、炙甘草10g、蒲公英15g、夏枯草15g、生黄芪30g、山慈菇10g、枸杞子30g、天冬15g、土贝母10g、六神曲30g、焦山楂30g。功效:疏肝理气,调和脏腑。用于早期乳腺癌和乳腺癌术后预防复发。

(3)刘嘉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验方:双甲二白汤

穿山甲12g、制鳖甲12g、夏枯草30g、海藻30g、望江南30g、野菊花30g、白花蛇舌草30g、白毛藤30g、紫丹参30g、全瓜蒌30g、牡蛎30g、昆布15g、山药15g、南沙参12g、留行子12g、蜂房12g、桃仁9g。功效:化痰软坚,活血通络,解毒消肿。用于乳腺癌瘀毒蕴结证。

(4)陈孟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验方:乳复方

柴胡10g、当归15g、赤芍15g、浙贝母15g、白术10g、树舌5g、茯苓15g、白花蛇舌草15g、半枝莲15g、壁虎5g、郁金10g、黄芪15g、人参5g、蚤休10g、桃仁15g、甘草3g。功效:疏肝理气,软坚散结。用于乳腺癌痰瘀互结证。

2.单方

(1)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g。用法:水煎服,1日1剂。用于乳腺癌气滞血瘀证。

(2)蒲公英30g、金银花30g。用法:1日1剂,水煎,取汁代茶频频饮用。用于乳腺癌毒热壅盛证。 uKPmiX35pXWbaptMdEbX4ZujClAglupXc8JgUxq7sF/whNCtIKfcKSHzC5MEBtC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