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神的眼睛是看起来神采奕奕、眼神内敛,一般提示身体健康良好,即使有病也容易治好;无神的眼睛看起来目无神采、眼神外露、视物不清,一般提示身体有病,且病重难治。
巩膜的色泽变化多有色红、色白、色青、色黄等。巩膜(白睛)属肺。
眼部特征: 眼球巩膜发红(图2-57)。
图2-57 眼球巩膜发红
临床意义: 提示热证,热邪犯肺。
若巩膜局部发红,血管增粗,伴头痛、咽喉不适、咳嗽等,属于风热犯肺。
若巩膜弥漫性发红,伴急躁易怒、失眠、口干口苦、口舌糜痛、小便黄短,大便干结,属于木火刑金。
若眼球充血发红、水肿、伴眼睛涩痛,注意急性结膜炎。
眼部特征: 眼球巩膜淡白(图2-58)。
图2-58 眼球巩膜淡白
临床意义: 提示气血亏虚。
常伴有气短自汗、心跳心慌、心胸憋闷、活动或劳累后加重等表现。
眼部特征: 眼球巩膜色青(图2-59)。
图2-59 眼球巩膜色青
临床意义: 提示肝木侮金或寒证。
若伴面色青白、形寒肢冷、咳喘无力、周身乏力,则提示寒证。
若咳嗽、胸闷,伴情绪抑郁、郁郁寡欢、乳房胀痛等,属于肝木侮金。
眼部特征: 眼球巩膜黄色比较均匀(图2-60)。
图2-60 眼球巩膜色黄
临床意义: 提示肝胆湿热。
多见于黄疸性肝炎、胆道肿瘤引起的梗阻性黄疸,也可见于胆囊炎引起的胆道结石。
眼部特征: 下眼睑颜色发红(图2-61)。
图2-61 下眼睑颜色发红
临床意义: 提示脾胃蕴热。
若见下眼睑发红,伴胃脘灼热疼痛、胃腹胀满、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口苦口臭、牙龈肿痛、大便臭秽不爽、矢气酸臭,可见于胃部疾患等属于脾胃蕴热证者。
眼部特征: 下眼睑浮肿如水胞(图2-62)或上眼睑肿胀(图2-63)。
图2-62 下眼睑浮肿如水胞
图2-63 上眼睑肿胀
临床意义: 上眼睑属于肝,上眼睑肿胀,提示肝郁气滞,木克土象;下眼睑属于脾肾,下眼睑浮肿并眼眶发黯,提示脾肾亏虚。
若见上眼睑明显肿胀,伴眼睛胀涩、乳房胀痛、腹胀嗳气或矢气则舒,多见于更年期综合征、抑郁症、经前期综合征、痛经、不孕不育等属于肝郁气滞证者。
若见下眼睑浮肿,伴食欲不振、食后腹胀、面色苍白、身倦无力、气短懒言、口泛清水、四肢不温、大便稀烂等,多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性出血、慢性溃疡性肠炎、胃下垂、胃肠动力不足、营养不良属于脾虚湿盛证者。
若下眼睑浮肿并眼眶发黯,伴腰腹冷坠、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白带量多、质稀色淡、性欲下降等,可见于异常子宫出血、盆腔脏器脱垂、压力性尿失禁、不孕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属于肾阳虚夹湿者。
眼部特征: 眼睑凹陷(图2-64)。
图2-64 眼睑凹陷
临床意义: 提示脾胃受伤,津液亏损,气血耗伤所致。
若见眼睑凹陷,伴口唇干燥、形体消瘦、大便干结,可见于妊娠剧吐日久;若伴大便稀溏,甚至水样便,常见于剧烈腹泻或腹泻日久者;若见于久病重病,则为阴阳竭绝之候,属于病危。
眼部特征: 眼睑颜色发黯,俗称“熊猫眼”(图2-65)。
图2-65 眼睑颜色发黯
临床意义: 提示脾肾亏虚,或久病重病,元气大伤。
若见下眼睑颜色发黯,两目无神,伴腰酸膝软、头晕健忘、失眠脱发、性欲下降、虚胖、大便不畅等,可见于中、重度睡眠障碍或经常熬夜而属于脾肾亏虚证者。
若整个眼眶颜色晦暗,伴腰背酸痛、怕冷、食欲欠佳、精神萎靡、性欲下降、尿频夜尿多、大便稀烂,多见于性功能冷淡、不孕症、生殖器官发育不良、重病久病、房事过频属于脾肾阳虚证者。
眼睛内眦属心。内眦发红,提示心火亢盛,多伴有心烦多梦、口渴、失眠等(图2-66)。
图2-66 内眦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