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四、面部各部望诊临证解析

(一)面部上部望诊与解析

面部上部是从发际至眉毛及以上的部位,对应于心、肺、咽喉、扁桃体、气管等。正常应饱满光洁,明润含蓄,若出现以下颜色,常提示相应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发生病变或即将发生病变可能。

1.红色
(1)额部痤疮或色红

面部特征: 额头区域出现痤疮,或皮肤颜色发红(图2-4、图2-5)。

图2-4 额部痤疮

图2-5 额部皮肤色红

临床意义: 额头对应心,红色属火。额头痤疮或发红常提示心火旺盛或心阴虚内热。

若额头痤疮较大,浓密,颜色艳红,带脓点,伴心烦、失眠、多梦、口干、小便黄,提示心火旺盛,属实证。

若额头痤疮较小,稀疏,色偏红,没有脓点,或额区皮肤色红,伴心烦、心悸、失眠、易惊、健忘,提示心阴不足证。

(2)眉间区发红

面部特征: 面诊上部的眉间区皮肤颜色发红(图2-6)。

图2-6 眉间区皮肤发红

临床意义: 眉间区对应于咽喉、肺、气管、支气管等。

若见眉间区上部的皮肤色红,伴发热、咽喉疼痛、咽干或咳嗽痰黄等,可见于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属于热邪犯肺。

若见眉心发红,伴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咳嗽或发热等,属于风热感冒。

2.青色

面部特征: 额区皮肤隐隐发青(图2-7)。

图2-7 额区皮肤色青

临床意义: 提示阳虚证,或兼里寒证,或木火过盛犯心。

若见额区皮肤青黯,伴脘腹冷痛、畏寒肢冷、胸背彻痛、呼吸困难、咳逆短气、呕吐清水、食纳减少、腰骶发凉、少腹阴冷、下肢水肿、清稀、小便频数等,可见于慢性肺心病、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哮喘、痉挛性支气管炎、慢性胃炎、阳痿、不孕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痛经等,属于阳虚证或内寒证。

额部属于八卦中的离部,离属于心。若在心经所属的额部(离部)出现青色(青色属肝木),并伴心烦易怒、心悸不安、失眠多梦、胁肋胀痛、乳房胀痛等,提示肝木过旺,有木火过盛犯心的趋向。治疗除了疏理肝气外,还要注意养心安神,以防木生火太过,引起心火亢盛诸症。

3.白色

面部特征: 额区皮肤颜色㿠白无华(图2-8)。

图2-8 额区皮肤色白

临床意义: 提示气血亏虚,或寒证。

若见额区和脸部面色㿠白无华,伴头晕眼花、心慌心悸、短气疲乏、面目浮肿、自汗等,可见于出血性疾病,如崩漏、月经过多、消化道出血、贫血等,属于气血亏虚证。

若见额部面色青白,伴腹部冷痛、大便稀烂、腹泻、月经稀发、经行不畅等,可见于急性胃肠炎、痛经、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妊娠腹痛、产后腹痛、癥瘕等,属于寒证。

4.黯滞(黑色)

面部特征: 面诊上部的额区皮肤黯滞,或散在斑点,或片状黯斑(图2-9)。

图2-9 额区皮肤黯滞

临床意义: 额区对应心,若见斑点,提示瘀阻脉络,若出现面积较宽黯斑,提示血瘀证或水气凌心证。

额区皮肤颜色黯滞,或面积较宽的黯斑,或整个额区发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喘息、易于疲劳、舌黯等,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慢性肾病,或心肌缺血、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属于血瘀证或水气凌心证。

若额区及其余面色黯滞无华,伴腰腹冷痛、形寒肢冷、下腹疼痛、月经量少、色黯血块,可见于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症、不育症、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等,属于寒凝血瘀证。

(二)面部中部望诊的临证解析

面部中部是从眉毛以下至鼻翼以上的部位,望诊主要观察眼部、鼻部和面部中间区域。

1.面部中间区域望诊
(1)红色

1)颧区皮肤色红

面部特征: 面部颧区皮肤色红,范围较大(图2-10)。

图2-10 颧区皮肤色红

临床意义: 提示热证。

若见颧区皮肤颜色发红,伴心胸烦热、口舌糜烂或咽喉疼痛、腹痛、小便黄短,可见于盆腔炎性疾病、产乳感染、发热、消化不良(食滞)、睡眠障碍等属于实热证者;若伴手足心热、失眠多梦、口干心烦,可见于月经过少、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睡眠障碍、胎漏、胎动不安等属于阴虚内热证者。

2)颧区痤疮

面部特征: 颧区下方痤疮、颜色发红(图2-11)。

图2-11 颧区痤疮、颜色发红

临床意义: 提示血热证。

若见颧区下方、或伴额部、或伴口周痤疮,颜色发红,伴月经失调(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口苦口臭、小便短赤、大便不畅等,可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经前期综合征等属于血热证者。

3)腮腺咬肌区痤疮、黯斑

面部特征: 面诊中部的腮腺咬肌区出现痤疮或黯斑(图2-12)。

图2-12 腮腺咬肌区痤疮

临床意义: 腮腺咬肌区对应大肠,此处出现痤疮或黯斑,提示大肠积热夹瘀。

若见腮腺咬肌区出现红色为主的痤疮,伴大便秘结、口苦口臭、肛门灼热、矢气酸臭等,可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抑郁症、睡眠障碍或熬夜属于大肠积热证者。

若见腮腺咬肌区出现颜色偏深的黯斑,伴腹胀痛、痛有定处、口苦、大便秘结,可见于结肠炎、便秘、痛经、不孕症、不育症(弱精子症、少精子症、畸形精子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属于肠腑不通夹瘀者。

(2)青色:

青色提示气郁,也主寒凝、痛症。

面部特征: 面中部的鼻旁皮肤颜色发青(图2-13)。

图2-13 面中部鼻旁皮肤颜色发青

临床意义: 此处部位对应于肝胆,出现青色多见于肝胆疾患,或气郁体质,或寒证。

若见面中部的鼻旁皮肤出现青色,伴胁肋胀痛、烦躁易怒、善太息、乳房胀痛、经行少腹胀痛等,多见于肝胆疾患(如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乙型肝炎)、急性胆囊炎、胆道结石合并感染、经前期综合征、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痛经、慢性盆腔痛、抑郁症、焦虑症等属于肝郁气滞证者。

若见鼻旁皮肤青白,伴有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口淡、纳呆、腹泻、大便溏薄等,可见于痛经、不孕症、闭经、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异位妊娠等属于寒证或虚寒证者。

(3)白色

面部特征: 面中部的皮肤㿠白,缺乏光泽(图2-14)。

图2-14 面中部的皮肤㿠白

临床意义: 提示肺脾气虚或气血不足。

若见面色㿠白无华,伴短气乏力、食欲减少、头晕眼花、心悸失眠、久咳痰稀、气喘自汗、哺乳期乳汁过少、腹胀便溏、颜面下肢浮肿、手足发麻、皮肤瘙痒等,可见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厌食症、瘙痒症;或失血性疾病,如消化道出血、吐血、月经过多、崩漏、产后缺乳;或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痉挛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属于肺脾气虚证或气血虚弱证者。

(4)黄色

1)面黄色

面部特征: 面部皮肤黄色(图2-15)。

图2-15 面部皮肤黄色

临床意义: 脾主黄色。面部皮肤黄色,提示脾胃湿热证。

若面部皮肤黄色,其他部位的皮肤颜色正常,伴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厌恶油腻、体重身困、口苦尿黄、舌苔黄腻者,属于湿热内蕴证;若伴带下量多、色黄,提示湿热下注,损伤带脉。

若面部、巩膜及全身皮肤发黄,颜色艳丽,要注意排除黄疸。

2)面色萎黄

面部特征: 面色萎黄,欠光泽,或虚浮(图2-16)。

图2-16 面色萎黄

临床意义: 提示气血亏虚证。

若面色萎黄,无光泽,球结膜苍白,伴头晕眼花、身体疲倦、食欲不振、恶心、阴道干涩等不适,提示贫血、血虚证或脾虚证,或久病失养。

若面色萎黄,伴眼距增宽、马鞍鼻、前额突出,要注意排除地中海贫血。

(5)褐黑色

面部特征: 面中部颧区散在的黯褐斑点(图2-17)或片状黯斑(图2-18)。

图2-17 面中部颧区散在黯褐斑点

图2-18 面中部颧区片状黯斑

临床意义: 颧区出现片状黯斑,色浅者,提示气滞为主;斑色深、浓密者提示合并血瘀。

若见颧区存在小而散在的淡斑或斑点,伴经行腹痛、头胀痛、烦躁易怒、善太息、肩背酸痛、胸闷憋气、容易伤感、婚后多年不孕不育、腹胀矢气等,多见于痛经、不孕症、不育症、经前期综合征、围绝经期抑郁症、产褥期抑郁症、头痛等属于气机不畅者。

若颧区斑色深、浓密者,伴痛有定处、局部包块、固定不移、月经血块、舌黯、舌底络脉曲张等,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各种痛症、肿瘤性疾病属于血瘀证者。

2.眼部望诊

眼睛位于面诊的中部,由于眼睛同时也是反映人体的全息图,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具体参看第二节“眼诊”相关内容。

3.鼻部望诊
(1)正常鼻子特征:

鼻子端正,大小适中,厚薄均匀,皮肤光滑,有光泽度,无明显黯斑,无血丝、无丘疹及隆起。如果脏腑功能失调,出现不适或有疾病时,鼻子的形态、皮肤的颜色及光滑度都会发生变化,通过观察鼻部的微小变化也能自查疾病。

(2)鼻部的分区:

鼻子分为鼻根部、鼻梁中部和鼻下部。其中鼻根部,主心;鼻梁中部及两侧,主肝胆;鼻下部,主脾胃(鼻头主脾,鼻翼主胃)(图2-19)。

图2-19 鼻部分区图

(3)鼻部望诊的临证解析

1)鼻根部望诊:

鼻根部对应于心血管系统,其颜色、纹理的变化,可提示心血管系统病变或病变先兆。

①鼻根部发红

鼻部特征: 鼻根部颜色发红(图2-20)。

图2-20 鼻根部颜色发红

临床意义: 提示有心血管疾患。

若见鼻根部颜色发红,伴心悸易慌、五心烦热、低热盗汗、失眠健忘等,可见于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心肌劳损、冠心病等属于心阴虚证,但提示病情尚轻,或病程较短,应及时治疗。

②鼻根部色青黯

鼻部特征: 鼻根部颜色青黯(图2-21)。

图2-21 鼻根部颜色青黯

临床意义: 提示有心脏病患。

若见鼻根部颜色发青,提示肝木过旺;常在情绪激动后容易引发或加重心脏病,需要注意调节情绪,避免过于激动。

③鼻根部皱褶

鼻部特征: 鼻根部皮肤皱褶(图2-22)。

图2-22 鼻根部皮肤皱褶

临床意义: 鼻根部皮肤皱褶出现越多,提示心血管疾病的病程越长,或比较严重。

④鼻根与上眼睑交界处的皮肤异常

鼻部特征: 鼻根与上眼睑交界处皮肤出现增粗或杂乱的皱褶(图2-23),或皮肤发黯或黯斑(图2-24)。

图2-23 鼻根与上眼睑交界处皮肤增粗

图2-24 鼻根与上眼睑交界处皮肤发黯

临床意义: 提示乳腺病变可能。

若见鼻根与上眼睑交界处的皮肤出现增粗杂乱皱褶,伴经前乳房胀痛、烦躁易怒、情绪抑郁等;多见于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腺小纤维瘤等乳腺疾患。

若该处皮肤明显黯滞,伴乳房溢液、乳腺皮肤出现小凹陷、消瘦、乏力、低热、食欲差等,要注意排除乳腺恶性肿瘤,需要及早诊治。

2)鼻梁中部望诊:

鼻梁的中间部位及两侧对应于肝和胆,该处皮肤的颜色、光滑度发生变化,提示需要注意肝胆疾病,或肝胆经络失调引起的不适。

①鼻梁中部色红

鼻诊特征: 鼻梁中部皮肤发红(图2-25)。

图2-25 鼻梁中部皮肤色红

临床意义: 多见肝胆经疾患。

若见鼻梁中部皮肤泛红,伴头胀头痛、胁肋胀痛、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乳房胀痛、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等,可见于肝炎、胆囊炎、胆管炎、胆结石合并感染、高血压、经前期综合征等属于肝经郁热证者。

②鼻中部色青

鼻部特征: 鼻中部皮肤颜色发青(图2-26)。

图2-26 鼻中部皮肤色青

临床意义: 多见肝胆经疾患,多属于气分病变。

若见鼻中部皮肤颜色发青,伴经期腹部胀痛、乳房胀痛、经行头胀痛、烦躁易怒、情志不舒、纳食不馨、咳嗽、失眠多梦、经行不畅等,多见于痛经、头痛、经前期综合征、卵巢早衰、更年期综合征、妊娠咳嗽等属于肝郁气滞证者。

③鼻中部黯斑

鼻部特征: 鼻子中部皮肤发黯,或见斑状改变(图2-27)。

图2-27 鼻中部黯斑

临床意义: 多见于肝胆经疾患,提示已由气分病变涉及入血分。

若见鼻子中部皮肤出现黯斑,伴食欲减退、腹胀、易于疲劳,或烦躁易怒、情绪低落等,可见于各种慢性肝胆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重度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或抑郁症等属于气滞血瘀证者。

如果黯斑颜色发黑,斑块较大,不容易消退者,要注意排除肝胆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3)鼻下部望诊:

鼻下部包括鼻头和鼻翼,鼻头对应于脾脏,鼻翼对应于胃腑。其颜色、痤疮、血管等改变提示脾胃功能障碍、消化系统疾病。

①鼻头色红

鼻部特征: 鼻头部位皮肤颜色发红、粗糙(图2-28),或鼻头色红、皮肤粗糙、血管显露(酒糟鼻)(图2-29)。

临床意义: 提示脾胃湿热。

图2-28 鼻头色红

图2-29 酒糟鼻

若见鼻头发红,伴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干口苦、口臭口渴、口腔溃疡、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多见于恣食辛辣香燥、酗酒无度,损伤脾胃的消化功能障碍,或中焦湿热。若出现酒糟鼻,则提示脾胃积热日久。

②鼻头结节

鼻部特征: 鼻头部位出现小结节,颜色黯红(图2-30)。

图2-30 鼻头结节

临床意义: 提示消化系统慢性疾病,可能病程较长。

若见鼻头小结节,颜色发黯,伴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精神疲乏、形体消瘦等,可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等病症。

③鼻头色白

鼻部特征: 皮肤颜色发白,缺乏光泽(图2-31)。

图2-31 鼻头色白

临床意义: 提示脾气虚弱或脾胃虚寒证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若见鼻头比较小而单薄,皮肤㿠白,伴不思饮食,或饮食较少、身倦乏力、食后腹胀、面色苍白等,可见于先天性消化功能不全或消化系统慢性疾病。

若见鼻头苍白无华,且发凉,伴上腹冷痛、胃脘隐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大便稀烂,属于脾胃虚寒证。

④鼻头色黯

鼻部特征: 鼻头的皮肤颜色发黯(图2-32)。

图2-32 鼻头色黯

临床意义: 提示脾胃功能失调日久,病程较长,病势缠绵。

若见鼻头黯滞无华,伴食后腹胀、腹部隐痛、食欲减退、大便溏薄,可见于慢性消化功能障碍、萎缩性胃炎、大病久病后属于脾胃虚弱证者。

⑤鼻头、鼻翼色黄

鼻部特征: 鼻头及鼻翼皮肤发黄(图2-33)。

图2-33 鼻头、鼻翼色黄

临床意义: 提示脾胃湿热所致。

若鼻子发黄,并面目及全身皮肤色黄,伴发热、胁肋或腹部胀满不适、食欲不振、身体困倦、大便黏腻不爽等,多见于黄疸性肝炎、胆道结石、胆道肿瘤等引起胆管梗阻者。

⑥鼻翼色红

鼻部特征: 鼻翼发红(图2-34)。

图2-34 鼻翼色红

临床意义: 提示脾胃炽热,或胃阴虚内热。

若见鼻翼发红,颜色鲜艳,皮肤比较粗糙或油腻感,伴口臭口渴、牙龈肿痛、牙龈出血、大便秘结,多见于急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睡眠障碍等属于脾胃炽热证者;也可见于平素喜食辛辣温燥食物,导致胃火炽盛者。

鼻翼发红而干,缺乏滋润度,伴口咽发干、知饥不食、心烦低热、大便偏干者,提示胃阴虚内热证。

⑦鼻翼色白

鼻部特征: 鼻翼皮肤发白(图2-35)。

图2-35 鼻翼色白

临床意义: 提示脾胃功能虚弱或胃寒证。

若鼻翼发白,该处组织菲薄,伴饮食乏味、不思饮食、胃脘冷痛、四肢冰冷、大便稀烂等,可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消化不良等属于脾胃虚弱或胃寒证者。

⑧鼻翼色黯

鼻部特征: 鼻翼皮肤颜色发黯(图2-36)。

图2-36 鼻翼色黯

临床意义: 提示患有胃部疾患日久。

胃溃疡日久者,可见鼻翼色黯,可伴上腹部疼痛,呈隐痛、钝痛、胀痛、烧灼样痛等表现;若鼻翼黯斑逐渐加深不退,或结节状改变,要注意排除胃部恶性病变,需及时诊治。

(三)面部下部望诊的临证解析

面部下部是从鼻翼以下至下巴的部位,包括鼻唇沟、口唇及下颌部望诊。

1.鼻唇沟望诊

在上唇中部有一条纵沟,即鼻唇沟,中间有“人中”穴。

(1)鼻唇沟色红或疖肿

面部特征: 鼻唇沟边缘皮肤发红(图2-37)。

图2-37 鼻唇沟边缘皮肤发红

临床意义: 鼻唇沟及周围区域对应于泌尿、生殖器官,《灵枢·五色》曰:“面王以下者,膀胱子处也。”正是指此处。该处皮肤发红、疖肿,提示下焦有热,注意泌尿、生殖器官炎症。

若见鼻唇沟隆起,色红或小痤疮,伴阴痒、阴痛、带下量多、色黄质稠、臭秽,可见于盆腔炎性疾病、急性阴道炎、前列腺炎、急性泌尿道感染等属于湿热下注或膀胱湿热证者。

(2)鼻唇沟色黯

面部特征: 鼻唇沟皮肤发黯或隆起小结节(图2-38)。

图2-38 鼻唇沟皮肤发黯

临床意义: 提示可能有内生殖器官慢性疾病或肿瘤性病变。

若见鼻唇沟发黯,伴下腹坠胀、反复隐痛、腰骶部酸痛、肌肤甲错、月经失调、色黯血块等,可见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如输卵管积水、盆腔粘连)、慢性盆腔痛、痛经等属于血瘀证者。

若鼻唇沟皮肤隆起、色黯,或斑点边界欠规则,要注意排除生殖器官肿瘤性疾病。

2.口唇望诊

口唇分为上唇、下唇、嘴角和口裂四个组成部分(图2-39),均属于脾胃所主。口为脾胃之窍,口唇常能反映脾胃运化水谷功能的盛衰。脾胃健运,则口唇红润光泽;脾失健运,水谷精微运化障碍,则口唇萎黄不泽。因此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唇部望诊主要观察唇形、唇色和滋润度。

图2-39 唇部结构图

(1)唇形异常

1)口唇肿胀

唇部特征: 下唇肿胀兼色红(图2-40)。

图2-40 下唇肿胀、色红

临床意义: 多见于脾胃火盛;可伴有腹部胃脘疼痛、痛处灼热感、口干口苦、吐出物为胃内容物、有酸臭味或苦味、饮食喜冷恶热、大便干结。

2)口唇燥裂

唇部特征: 口唇干燥裂开,表面粘着零碎的小皮屑(图2-41)。

图2-41 口唇干裂伴小皮碎

临床意义: 提示阴液不足(除天气干燥外)。

若见口唇干燥或干裂,伴咽干、心烦低热、潮热汗出、失眠梦多、大便干燥,属于阴虚,津液不足;若妊娠妇女呕吐频频、食入则吐,伴神疲乏力、形体消瘦、提示气阴两虚重证,需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3)口唇皱缩

唇部特征: 口唇皱缩而焦枯(图2-42)。

图2-42 口唇皱缩而焦枯

临床意义: 提示胃病日久,耗伤胃阴。

若见口唇皱缩而焦枯,伴口舌干燥、胃脘部疼痛、烧心反酸、消化不良、食后腹胀、神疲乏力、大便异常等,辨证属于胃阴不足证;可见于各种胃疾日久。

(2)唇色改变

1)唇色红

①唇色鲜红

唇部特征: 口唇颜色艳红如妆(图2-43)。

图2-43 口唇颜色艳红如妆

临床意义: 提示热证。

若见唇色鲜红,伴发热、烦躁不安、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口干喜冷饮、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为热邪内盛。若口唇色红并欠润,伴舌干少津、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为热甚伤津之象。若唇红而干,伴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眼睛干涩、失眠盗汗、阴部干涩,皮肤干燥、尿频痛量少等,属于阴虚内热证。

②口唇内侧发红

唇部特征: 口唇内侧颜色鲜红,犹如艳妆(图2-44)。

图2-44 口唇内侧颜色鲜红

临床意义: 阳明胃经环经口唇,口唇内侧色鲜红,提示胃热疾患。

若见唇内侧鲜红,犹如艳妆,伴胃脘灼热而痛、烦渴冷饮、牙龈肿痛、口臭反酸、呕吐呃逆,可见于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口腔溃疡等属于胃热炽盛证者。

③唇色干红

唇部特征: 口唇颜色红而干皱(图2-45)。

图2-45 口唇颜色红而干皱

临床意义: 提示热伤津液。

若见口唇色红,干燥缺乏湿润度,伴口咽干燥、胃脘隐痛、不思饮食、心烦不宁、大便干结等,可见于慢性胃炎、妊娠剧吐等属于胃阴虚内热证者。

④唇色黯红

唇部特征: 口唇黯红,缺乏滋润度(图2-46)。

图2-46 口唇黯红

临床意义: 提示阴虚内热夹瘀证。

2)唇色淡白

唇部特征: 口唇淡白无华(图2-47)。

图2-47 口唇淡白无华

临床意义: 提示气血虚弱。

若见口唇淡白无华,伴心悸心慌、气喘懒言、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头晕眼花、手足发麻等,可见于营养不良或出血性疾病(如月经过多、崩漏、消化道出血、异位妊娠)等属于气血虚弱证者。

3)唇色黯

①唇色黯淡

唇部特征: 口唇色黯而淡,缺乏润泽(图2-48)。

图2-48 口唇色黯而淡,缺乏润泽

临床意义: 提示气虚夹瘀证或阳虚夹瘀证。

若见口唇黯淡,伴面色黯、腰腹冷痛、月经色黯、精神疲乏、气短懒言、腹部隐痛、得温痛减、口淡无味,可见于月经过多、崩漏、闭经、痛经、更年期综合征、异位妊娠、抑郁症、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属于气虚夹瘀证或阳虚夹瘀证者。

②唇色黯

唇部特征: 全口唇颜色发黯,缺乏润泽度和弹性(图2-49)。

图2-49 全口唇颜色发黯

临床意义: 脾主运化,主肌肉,其华在唇。全唇色黯提示脾胃功能障碍,气血瘀滞明显或有比较严重的循环障碍性疾病。

若见口唇发黯,伴有腹痛、痛有定处,多见于各种痛症、羊水过少、胎盘植入、子宫异常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不孕症、子宫肌瘤等属于血瘀证者。

若见口唇乌黑,伴有心胸憋闷、心悸心慌、咳嗽、咯痰、食欲下降、盆腹腔包块或下肢水肿,多见于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心房颤动、心室颤动、晚期恶性肿瘤等属于血瘀证者。

③唇色灰黑

唇部特征: 口唇上下颜色灰黑,如涂铅色,无光泽(图2-50)。

图2-50 口唇上下颜色灰黑,如涂铅色

临床意义: 见于血瘀顽疾或重症,或铅中毒。

若见口唇灰黑或乌黑,多见于血瘀顽疾或重症,或铅中毒;若同时伴长期脸面或皮肤黯滞无华者,要注意排除恶性肿瘤。

3.下颌部望诊

面的下颌部对应肾与膀胱,属于身体的下焦。

(1)下颌部皮肤潮红或痤疮

面部特征: 下颌部皮肤色红(图2-51),或出现痤疮或有脓点(图2-52)。

图2-51 下颌部皮肤色红

图2-52 下颌部痤疮、脓点

临床意义: 下颌部皮肤色红或出现痤疮,提示血热证。

若见下颌部皮肤痤疮,伴脓点、月经失调、经色深红,口苦、尿频尿急等,多见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盆腔炎性疾病、痛经、泌尿系感染等属于实热证者。

若见下颌部皮肤发红,伴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腰酸盗汗、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多见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早衰、不孕症、异常子宫出血、更年期综合征、先兆流产等属于肾阴虚证者。

(2)唇周皮肤青色

局部特征: 唇周皮肤见青色环绕(图2-53)。

图2-53 唇周皮肤色青

临床意义: 提示肝木乘土之患。

若见口唇周围出现明艳的青色,提示近期常有大怒或烦躁易怒的病史,可伴胸胁胀痛、乳房胀痛、食欲减退、嗳气不舒;治疗时不要忽略情志调理。

若口唇周围青色较黯,提示不良情绪压抑日久;多见于经前期综合征、乳腺疾患、不孕症、妊娠剧吐、更年期综合征、胃疾等。

(3)下颌皮肤青黯

面部特征: 下颌部皮肤青黯(图2-54)。

图2-54 下颌部皮肤青黯

临床意义: 提示肾阳不足。

若见整个下颌部颜色青黯,伴腰膝冷痛、四肢不温、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腰酸耳鸣、心悸失眠、头晕健忘、注意力难集中、夜尿频多、性欲下降等,可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卵巢早衰、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症等属于肾阳虚证者。

(4)下颌色黯

面部特征: 下颌部色黯,或皮肤粗糙(图2-55)。

图2-55 下颌部皮肤色黯、粗糙

临床意义: 下颌部对应肾,属于身体的下焦。

整个下颌部位色黯或有黯斑,或皮肤粗糙,提示肾虚血瘀或下焦瘀滞。 68cV/t6Vhv+ava11ohlzxdMFH6Kab94KvkLjE53niIjD5hJv3n2BGn+qTqdAWPU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