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西医结合的进展,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的过程集中反映了中医和西医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各自的特点。疾病更着重患者共同的病理基础,而证候更强调患者的个体化差异。同一疾病,因时、因地、因人不同,或由于病情进展程度、病机变化,以及用药过程中正邪消长等差异,可以表现为不同的证型,望诊所见也可见不同外在表现,即为同病异证。典型的如更年期综合征,虽然统称为一个疾病,但症状繁杂,证型多样,肾阴虚与肾阳虚者在面部望诊可见完全不同的表现,一个面色潮红,一个面色㿠白。而不同的疾病,如果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在望诊上也可出现同样的或者类似的表现,即为异病同证。如肾气亏虚不仅可见于月经后期,也可见于闭经,两者均可见眼胞色黯。从本质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均体现了中医治病的法则,不是着眼于病的异同,而是着眼于证候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