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51岁,活动后胸闷、气促4个月余,头晕伴左侧肢体麻木10余天。查体二尖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
常规超声图像见左心房内实性占位,大小约70mm×38mm×21mm,形态不规则,远端分叶,附着于房间隔中下份,瘤蒂距二尖瓣前瓣环约11mm,瘤体活动度大,随二尖瓣开闭往返于左心房、左心室之间,见图2-4-1、ER2-4-1。
图2-4-1 常规超声图像
A.二维超声示左心房实性占位,其蒂附着于房间隔;B.三维超声示左心房实性占位
左心腔声学造影,左心房内可见范围65mm×40mm的充盈缺损区,心肌灌注显像:该充盈缺损区可见造影剂低灌注,高能量爆破(flash)后同样为低灌注,见图2-4-2、ER2-4-2。
图2-4-2 左心声学造影
左心房充盈缺损区可见造影剂低灌注
二维超声显示实性占位带蒂,蒂附着于房间隔上。实性占位结构松软,呈分叶状,并随心动周期跨过二尖瓣口,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来回甩动。左心腔声学造影显示实性占位为充盈缺损区,心肌灌注显像显示该实性占位为低灌注,结合患者有脑梗死病史,提示心脏良性占位,左心房黏液瘤可能性大。
外院头部MRI:脑干、双侧丘脑、左枕叶、右海马区,左胼胝体压部及侧脑室体旁多发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DWI高信号。双侧半卵圆中心区多发性腔隙性梗死、脑缺血灶。
术中大体病理:左心房占位大小约7cm×4cm,形态不规则,蒂宽1.5cm,附着于房间隔中份。病理提示黏液瘤,见图2-4-3。
女性,64岁,反复胸闷、胸痛5个月,发现血压高30年,无大汗、左肩部及背部疼痛,无心悸、气促、无活动耐量下降等。心电图提示:正常心电图。
常规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范围为36mm×36mm的稍高回声,内部回声均匀,边界尚清,基底部较宽,附着于房间隔中段左心房面,随心脏舒缩略微移动,见图2-4-4、ER2-4-3。
图2-4-3 术中左心房占位大体图
图2-4-4 常规超声图像
左心腔声学造影显示左心房内范围39mm×40mm的充盈缺损区;超声心肌灌注显像显示,该充盈缺损区为低灌注,高能量“flash”后同样为低灌注,见图2-4-5、ER2-4-4。
①左心房内可见团块状或椭圆形的充盈缺损区,边界清楚,有蒂,多数附着在房间隔卵圆窝处,活动度大,舒张期进入左心室填塞二尖瓣口,收缩期退回左心房,随心动周期来回运动;②超声心肌灌注显像显示多为低灌注,高能量“flash”后同样为低灌注,部分内部有钙化灶或囊性变的肿瘤呈不均匀增强,见图2-4-6、ER2-4-5。
图2-4-5 左心声学造影
A.LVO条件下造影图像;B.MP条件下造影图像
病理提示:黏液瘤,见图2-4-7。
左心房黏液瘤需与血栓、恶性占位鉴别。血栓发生多有基础病变,血栓基底部较宽,极少有蒂,多数无活动度,心肌灌注显像常显示为无灌注;黏液瘤通常经蒂附着于房间隔上,并随心动周期在左心房和左心室间来回甩动,可有分叶,超声心肌灌注显像显示为低灌注;而心脏恶性占位(如肉瘤)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的团块状不均匀回声,边缘不清楚,活动度差,心肌灌注显像显示为高灌注。
图2-4-6 左心声学造影
A.LVO条件下造影图像可见椭圆形的充盈缺损区,舒张期进入左心室填塞二尖瓣口;B.MP条件下造影图像为低灌注
图2-4-7 病理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