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内耳的解剖、生理和功能

一、内耳的解剖

又称迷路,按解剖可分: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从组织学上可分为:骨迷路、膜迷路,骨迷路内有膜迷路,膜迷路内有听觉与位觉感受器,骨迷路和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膜迷路内含有内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

(一)骨迷路(bony labyrinth)

由致密的骨质组成,包括耳蜗、骨半规管、前庭。

1.前庭(vestibule)

椭圆形,容纳椭圆囊和球囊,有3个骨半规管的5个开口,内壁正对内耳道构成内听道底。

前庭腔内有前庭嵴,其前方为球囊隐窝,内含球囊,嵴的后方有椭圆囊隐窝,容纳椭圆囊,椭圆囊隐窝下方有前庭导水管内口,其大小和颞骨气化程度有关。

2.骨半规管(ductus semicirculares)

位于前庭的后上方,每侧有3个半规管,各位3个约2/3环形骨管,互相成直角。

每个半规管的两端均开口于前庭,其一端膨大名壶腹,内径为半规管的2倍。

3.耳蜗(cochlea)

形似蜗牛壳,由中央的蜗轴和周围的骨蜗管组成,骨蜗管旋绕蜗轴2.5~2.75周,骨蜗管内有3个管腔:前庭阶、中阶和鼓阶(图8-3-1)。

图8-3-1 耳蜗剖面

(二)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

由膜囊和膜管组成,悬浮在外淋巴液中,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称为内淋巴系统。分为椭圆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蜗管,相互连通。

1.椭圆囊(utricle)

位于前庭后上部,位于椭圆囊隐窝内,囊底有增厚的感觉上皮区,即椭圆囊斑,分布有前庭神经椭圆囊支的神经纤维,感受位置觉,又称位觉斑。

2.球囊(saccule)

略呈球形,位于球囊隐窝内,内前壁有球囊斑,前庭神经球囊支的纤维分布于此。

3.膜半规管(semicircular ducts)

期内有壶腹嵴,壶腹嵴上有高分化的、由支柱细胞、毛细胞组成的感觉上皮。囊斑和壶腹嵴的感觉毛细胞有2型,分别为杯状毛细胞和柱状毛细胞。

4.内淋巴管(ductus endolymphaticus)和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 sac)

内淋巴管位于前庭和内淋巴囊之间,呈Y形,与椭圆囊和球囊相通,内淋巴管末端膨大部分为内淋巴囊。

5.膜蜗管(membranous cochlear duct)

又名中阶,内含内淋巴液,基底膜起自骨蜗轴螺旋板的游离缘,向外止于骨蜗管外壁的基底膜嵴(图8-3-2)。位于基底膜上的螺旋器又名Corti器(图8-3-3),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图8-3-2 膜蜗管横断面

图8-3-3 Corti器

(三)内耳的血管

主要来自迷路动脉。静脉血液分别汇成迷路静脉、前庭水管静脉等,流入侧窦或岩上窦及颈内静脉。

(四)第八对脑神经

于延髓和脑桥之间离开脑干,进入内听道后分成蜗神经和前庭神经。

二、内耳的生理功能

(一)耳蜗的生理功能
1.耳蜗的感音功能

声波的振动引起基底膜的振动,并以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前传播,声波在基底膜上的传播是以行波的原理进行的,即行波学说。

2.耳蜗的编码功能

基底膜上所负载的质量、劲度梯度所构成的被动机械特性,决定了刺激的声频与耳蜗基底膜反应部位之间的对应关系,耳蜗具有精细的频率分析功能。

3.耳声发射

记录到的耳声发射现象,证实了耳蜗内存在主动的释能活动,其形成过程为生物电能向机械能(声频)的转换,说明耳蜗具有双向换能器的作用,来源于Corti器外毛细胞的主动运动。

4.传出神经对耳蜗功能的调控

橄榄耳蜗束主要支配外毛细胞,可能在于抑制低、中强度声音刺激产生的传入神经点位,提高对较强度声音信息的辨别能力。

5.耳蜗生物电现象

(1)细胞内静息电位与蜗内电位:

细胞内静息电位是Corti器中各细胞内、外的电位差,膜内为负电位、膜外为正电位的静息电位。蜗内电位又称内淋巴电位,为蜗管内淋巴与鼓阶淋巴之间的电位差所致。

(2)耳蜗微音器电位:

耳蜗对声音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较流性质的电位,产生于外毛细胞。

(3)总和电位:

耳蜗接受刺激时,毛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直流性质的电位变化,产生于内毛细胞。

(4)蜗神经动作电位:

耳蜗对声音刺激所产生的蜗神经的动作电位,其作用是传递声音信息。

(二)平衡生理功能
1.半规管的生理功能

主要感受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一侧的3个半规管所围成的面基本相互垂直,能对来自三度空间中任何一个平面的角加速或角减速的旋转刺激产生效应。

2.球囊及椭圆囊的生理功能

两者合称耳石器官,主要感受直线加速度。

关键点

1.耳部的解剖是学好耳科的基础,解剖位置深在、狭小,需要一个立体的概念。

2.人体耳部是主司听觉和平衡的外周感觉器官,是一个复杂的电神经生理过程,有些机制还在研究探讨中。

(夏忠芳 付 勇)

参考文献

孔维佳,周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WRWbRlsoIaze7bQfqac0R9jvwZJZvB1gFKzybMjAgZ1c2kBMf5eyRQJZZQX3bJ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