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57岁,绝经后阴道流血半个月余。查体:宫颈轻微渗血,有接触性出血,无举痛。
内生型宫颈癌常规超声图像见图3-1-5。
内生型宫颈癌超声造影表现见图3-1-6。
图3-1-5 内生型宫颈癌常规超声表现
A.宫颈增大,形态异常,宫颈后唇见一不规则形低回声区,边界欠清,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与周边组织分界尚清,宫颈管显示不清;B.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低回声区内见较丰富点条状血流信号;C.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探及中低阻力动脉血流频谱。
图3-1-6 内生型宫颈癌超声造影图像
A.注入造影剂后14s宫颈病灶呈不均匀高增强,灌注明显早于肌层及内膜;B.增强晚期宫颈病灶内部呈低增强,消退早于肌层,病灶周边仍呈带状稍高增强,清晰显示病灶范围,病灶与膀胱及直肠前壁分界尚清晰。
内生型宫颈癌MRI图像见图3-1-7。
图3-1-7 内生型宫颈癌MRI图像
A.T 1 WI病灶呈等信号;B.T 2 WI病灶呈稍高信号;C.DWI病灶呈明显高信号;D.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病灶位于宫颈至阴道上部,边界清晰。
内生型宫颈癌大体标本和显微镜下图像见图3-1-8。
(1)增强早期病灶区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及内膜。
(2)增强晚期病灶消退早于子宫肌层,内部呈低增强,周边部仍呈稍高增强,病灶边界清楚。
(3)超声造影能清晰显示病灶范围、边界等,有助于宫颈癌的诊断及浸润范围的评价。
内生型宫颈癌造影需要与宫颈肌瘤、黏膜下肌瘤或内膜息肉向宫颈管内凸出相鉴别。主要鉴别点在于宫颈癌增强早期病灶区均匀或不均匀高增强,明显早于子宫肌层及内膜;增强晚期病灶消退早于子宫肌层,内部呈低增强,周边部仍呈稍高增强,病灶边界清楚。
图3-1-8 内生型宫颈癌病理图像
A.大体标本,宫颈可见灰黄肿物累及整个宫颈;B.镜下图像,癌细胞浸润宫颈管管壁深层,累及宫颈管。显微镜下可见异形细胞巢团状分布,细胞巢内可见角化及坏死,符合中分化鳞状细胞癌。
(1)宫颈肌瘤可见瘤体周边假包膜首先灌注呈环状高增强,并有分支血管进入瘤体内部,瘤体整体呈高增强,增强水平与子宫肌层一致;增强晚期瘤体内部呈低增强,瘤体周边仍呈环状高增强,显示肌瘤边界清晰。
(2)黏膜下肌瘤凸向宫颈管则可见蒂部供血动脉先灌注,下行进入宫颈管,并有分支进入瘤体内部,肌瘤与肌层同步增强,增强晚期瘤体内部廓清早于肌层,呈稍低增强,边界清晰。
(3)内膜息肉凸向宫颈管可见一细条状血流起自子宫壁,并下行至宫颈管内供应肿块。增强早期灌注早于内膜,呈均匀增强,增强水平低于宫颈肌层或类似;增强晚期肿块增强水平仍高于内膜,肿块边界清晰。
此外还要结合患者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